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 作者:易楠苏伊
分卷阅读217
淑兰依旧是小麦,价格也跟以前一样。上半年钱淑兰还让153号帮她种玉米的,只是现在还不到成熟季节。她手里只有大米和小麦两种。
只是社员们见一次要这么多小麦心里难免还是打鼓,钱淑兰便道,“小麦磨下来的麦麸,我们养鸡厂收,七分钱一斤。”
这价格还算公道,一开始想把麦麸也准备自己吃的人家都想着把麦麸卖了,到时候吃点细面。
有的人家却舍不得吃那么好的,就想着到时候和白面掺和在一起,蒸杂面馒头也是一样的。
这次大家都计算好了量,有的人家因为钱少,只买了一百斤,有的人家人口多,不想饿肚子,所以买了五百斤。
钱淑兰一家家统计过后,发现这次居然有五万四千多斤的小麦。
乖乖,这要不是她有空间,还真弄不到这么多的小麦。
钱淑兰这次依旧是带着王守仁去运粮食。
这次虽然是全体队员都有份,但这属于个人行为,村里的干部也都是装聋作哑的。
甚至王守泉和钱明华怕他们中途遇到民兵,还特地让村里几个壮劳力跟着一起去。
钱淑兰就让王守仁看着他们,别让这些人靠近。
这些人初次进城,看啥都新鲜,见王守仁不让他们跟过去,也都乖乖不动。
一连好几天把大家需要的粮食都运回来了。
有了粮食,照理说大家应该高高兴兴才对。
只是家家户户的钱包都瘪了,大家干活都没有了劲儿。
钱淑兰便建议钱明华和王守泉分一次钱。
自打年底,他们已经卖了好几次藤筐,现在生产大队的账上至少有上万块。
钱明华皱眉,“小姑,没有这么办的呀?这才三月中旬哪里就能分钱呢。”
王守泉也是这个意思。
钱淑兰无奈摊手,“你们瞅瞅大家伙的精神气,你不发点钱下去激励他们,这红薯啥时候才能种下去啊?”
钱明华和王守泉面面相觑。显然他们也被这几天的进度给愁死了。
再次召开干部会议。
会计觉得这事不靠谱,凭白多算一次工分,累的人是他好吧。于是坚决反对,“从来也没听说哪过生产队要在年初就分钱的。”
王守泉脑子活知道变通,便道,“不如就先一家发二十块钱吧。先让大家偿偿鲜,别整天愁眉苦脸的,要不然上面领导下来视察还以为咱们生产队克扣他们的口粮呢。”在王家村生产大队,是没有挂账这一说的。不够工分你就去补!你下不了地,你手难道也不行吗?你不能编筐子补工分吗?所以去年最差的人家也都能分到四十多块钱。
大家也觉得有道理,这事就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