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什么?他多事,他活该,他恶贯满盈,他罪在千秋。
舜安彦对自己的过失一清二楚,但和康熙说不清,只道:“大报恩寺时多亏公主借了两把匕首给奴才,那日也是公主路过才让奴才没被噶尔臧打死。”
这两件事康熙早已知道,他只能感叹舜安彦心眼少、性格笨,被元衿活活捏在了手里。
回头他得再和舅舅说道说道,他家孩子功课好、人也长得好,可这心眼太少以后也不好当差啊。
然,管事太监们没让康熙惆怅太久,戴梓及传教士已带着最新的火器进园,统共三辆大车,装着一枚子母。炮和长。枪短筒几十种。
马场里已架好了靶,当火器全都摆开,连小猫彦寻也不再寻欢作乐,所有人都紧盯着那些陌生的东西。
于清朝人,这些东西是火力凶猛,足以摧毁弓箭良驹的怪物,像苏赫那样自诩英勇的蒙古汉子,在大报恩寺一战后提起火。器便瑟瑟发抖。
只除了舜安彦和元衿。
元衿似乎沉浸在撸猫的快乐里,但舜安彦小心看向她时,看见她埋在彦寻脖子里的指尖动得极慢。
她突然抬眸和舜安彦对视,又飞快地低下了头。
康熙挥手让舜安彦一一测试,长。枪各有长短,戴梓乃工匠出身,他致力于发明不用每次换弹的连发火奴,但舜安彦使用过后一直觉得后座力过强,准度不够。
而相对的西洋人带来的那几柄,有些火力凶猛但点燃时间太久,有些回火极快但容易哑炮。
舜安彦放下最后一柄后说:“回万岁爷,各有千秋吧。”
康熙测了一轮后却是满意,“如今这些比之前在打噶尔丹那些时用的更好了,火器营值得嘉奖啊。”
那个叫戴梓的工匠抢先道:“万岁爷,若是能许微臣将子母。炮和连发火奴加以改进,可给火器营更好装备。”
康熙转头问传教士的意见,如今宫中火。器大部分都是传教士带来,在几十年前便有洋人为清廷改装大炮。
某个传教士说:“连发容易走火,常使士兵受伤或身亡,皇帝陛下明鉴,抢队都是方阵出战,其实若两队轮发,压制力是一样的。”
康熙沉默不语,只作思考状。
戴梓有些急了,他跳起来指责:“你这大胡子是何居心,凭什么拦着我们做连发的兵器!”
“戴梓!”康熙制止了他,这些传教士大多都是带着欧洲国王信件入华,康熙对他们素来礼敬有加,“不可无礼。”
舜安彦看得出,康熙对研制火器到底要到什么程度颇为犹豫,清军的主战力依然是弓马骑射,火器会让持有的人产生强烈的依赖感,而忽视排兵布阵及强劲体魄。
再者,研制火器极为费钱费力,失败率又非常高,研制成功后再制作又是极高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