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朕就是亡国之君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七百九十五章 读书人的心比墨还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即便是在君士坦丁堡,他都没有见到过的繁华。

尹凡三世写了很多的游记,记录了撒马尔罕与碎叶城的大学堂如何让人向往;记录了王复在赫拉特之战中的英勇;记录了康国局势复杂和大明千丝万缕的关系;

记录了驼铃声下的商队在大漠之中的斜影;记录了繁忙的粟特商人的狡诈与精明;

记录了嘉峪关长河落日圆的宏伟;记录了河西走廊的天地一色,山城伫立;记录了河套之地的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繁华之后,只有更加繁华,尹凡三世到了大明之后,游记越写越厚,越写越多,几乎到了词穷的地步。

而这一路上,他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大明皇帝的故事,故事千变万化,从每个人口中诉说的故事,都不尽相同。

在他看来,大明的皇帝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和大明的先帝一样,有自己的爱好。

大明皇帝喜欢钓‘鱼’,但如常因为备受关注而钓不到鱼,可这个有趣的人,从来没有因为钓不到而放弃这个爱好。

“笃笃笃。”鸿胪寺卿、海事堂祭酒马欢敲开了尹凡三世的门,笑着说道:“我带来了好消息,陛下准备接见你了。”

通事将话翻译给了尹凡三世。

海事堂的前身是通事堂,陛下给了六万银币筹建,马欢作为通事堂祭酒,自然会说希腊语和拉丁语,而尹凡三世所在的莫斯科大公国信仰东正教,自诩罗马正朔,也说希腊语和拉丁语。

马欢自然可以和尹凡三世直接沟通,但是此刻的他代表大明朝廷而言,就会说汉话,而后让通事看似多此一举的翻译。

这是一种礼制。

“我需要准备什么吗?”尹凡三世颇为激动的问道。

马欢摇头说道:“如果说要准备什么,那就记住一句话,陛下是对的。”

尹凡三世愕然,他万万没料到,会得到这样一句忠告。

“我记下了。”尹凡很是客气的说道。

马欢简单的通知之后,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转身离开,胡濙将事情交待了下来,马欢并没有刻意为之,太过刻意反而适得其反,而是换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办法。

尹凡一直申请前往四夷馆就学,到了那里,自然有人完成胡濙的交待。

大明作为众多藩属国的宗主国,如果去称赞一群尚未开化的蛮夷,实在是不合时宜,但是到了四夷馆这种都是蛮夷的地方,让蛮夷去称赞蛮夷,让蛮夷去拱火蛮夷,就变的合情合理起来。

大明皇帝朱祁玉知道后,只能说,读书人的心,比墨还要黑,比豺狼还要凶狠。

尹凡颇为兴奋的掏出了纸笔继续写着自己的游记:

【来到大明京师已经月余,那个名字已经听到让人疲惫的陛下,在一个月前回到了顺天府,这位有趣的陛下一回来,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争论的议题是:大气是否有重量的问题。】

【这种争论,似乎不仅仅是关于真相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大明礼教文化之事,反对的人似乎不仅仅在反对议题,而赞成的人,似乎也不仅仅在赞成议题。】

【这个议题本身变得不再重要,更像是在文化之上,旧秩序和新秩序激烈冲突的缩影,若是在这个议题中得胜,那文化之上的新时代,便会来临。】

【我认为这种激烈冲突是有益文化的进步,正如大明皇帝所说的那般,理越辩越明。】

【随着实践派的人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了空气真的存在重量和重量必然带来的压强,结果越越来越清晰,守旧派正在败退,而那位在幕后的皇帝,似乎在等待某个时机,将这个议题以最有利于他的方式结束。】

【这位有趣的陛下,很擅长如此,即在每件事上获得最佳收益。】

尹凡三世写到了这里,眉头紧蹙,而后继续写道:【我的记录让人误会,这种谋求最佳收益,是为了实现皇帝的政治主张,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这也是这位皇帝被大多数人拥戴的原因。】

【据我所知,这位皇帝非常的节俭,并不喜欢奢侈。】

尹凡三世没有记录皇帝陛下的大礼服只有一套这件事,在他看来,完全是以讹传讹。

【从陛下回京之后,申请觐见,已经近一个月的时间,仍然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果然天下所有的官僚都是一个模样,办事缓慢而且规矩很多。】

【有几个好消息。】

【今天终于得到了大明礼部的回复,说是已经呈送陛下,仅仅是那些觐见的礼仪,都是让人非常头疼的事,礼部的人要求太过于严苛,我已经练习了半个月的时间,幸好,得到了允许觐见,练习的时间不算白费功夫。】

【我获得了前往四夷馆就学的机会,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希望可以学习到大明的长处,并且将这些长处带回莫斯科,建立一个稳定而长久的全俄王国。】

【大明对泰西同样的厌恶,大明皇帝迎娶了罗马帝国的嫡女埃来娜,并且孕育了一个皇子,这个皇子在法理上有罗马帝国和万王之王的继承权,如果他能够做到的话。】

【这样一来全俄王国和大明有一定的共同话题,日后全俄王国和大明的远征军、康国的和解,就有了些许的可能。】

【我不喜欢战争,我也不擅长战争。】

尹凡停笔,看向了那巍峨的皇城,他对在大明的生活充满了向往,虽然四夷馆昂贵的学费,让他略微有些心疼,但是一想到可以学到东西,就变的轻松了许多。

大明四夷馆是专门面对外番设立的学堂,把原来国子监的外番安置其中,本来不收费,但是景泰年间起,四夷馆移至天津卫后,就开始收取每年等同于两万两白银的学费。

这笔昂贵的学费让尹凡的经费耗去了大半,但他因为出色的希腊语和拉丁语,得到了一个在尼古劳兹手下翻译罗马文牍的机会。

这个机会在尹凡看来,比白银和黄金还要珍贵。

那些文牍,是在罗马消亡之前,莫斯科大公国想都不敢想而又梦寐以求之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