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钱荼无量作者:娃娃兔
第4节
自从黄瓜市场被抢占,钱荼就把主意打到玉米上,虽然是借鉴了后世的经验,不过他也没打算长久做这个,占点先机总没问题。
青城县地势平坦,除了小泉村倚靠的那条龙门山脉外全是田地,算得上是坝区,县里的农民基本都是种的水稻,只有山地农民才种植玉米,所以那些跟风卖了黄瓜的想要再次抢占钱荼的这条生财之道也不是那么容易,容易抢占钱荼市场的,也基本是乡里乡邻的拉不下面子。
趁着螃蟹还没被人发现,抢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前,才是妥妥的钱途!
钱荼哼着不着调的歌,一列列的转悠着,累了就扯根黄瓜,被玉米杆割的受不了了又冲出地外抖抖身体,完了继续。
没过多久钱荼的小背娄里就装满了玉米,大约有三十来斤。
等他背着玉米冲回家时,小脸通红。也不知是因为即将到来的财富兴奋的,还是因为累的。
清点好玉米,过称,钱荼便拎着两块肥皂,几件衣服往三婶家走去。
钱荼所掰的玉米并不是自家的,而是村里最爱种植的三婶所种的早玉米。
三婶家的玉米种留的好,打理的也不错,颗粒饱满,色泽油亮,钱荼一早就垫记上了,但是由于三婶通常不出售,他去和对方商量时,对方只一个劲叫他去掰就好,不收钱,反倒让钱荼不好意思下手,可要让他放弃他又不乐意,毕竟这时候大多数人家的玉米都没成熟,即便成熟了也不一定有三婶家的好。
他不好意思白拿三婶家的玉米,三婶估摸着也是不好意思收他的钱。
于是钱荼就琢磨着,反正自己这段时间正处于筹钱时段,软妹币最好还是能不出就不出,不如就拿东西换好了!
肥皂是水都拾尾奖换的,衣服是水都批发市场拿的,论斤称的货质量却不错,在青城县就算花钱也不一定能买到。
给三婶送完东西后,婉拒了对方的护送,钱荼自己打着泛着淡黄色光晕的电筒一路走一路嚎。
三婶追了一小段,实在赶上不这个皮孩子,没办法只得叹气回了家。
这个季节正是蛇频繁出没的时间段,三婶的担心完全是出于好意,只不过这好意注定要被浪费了。
钱荼可不是一般小孩,他心里非旦不怕蛇,还由衷希望自己能分批次的多遇上几条蛇,要知道蛇肉鲜美,能卖不少钱。
这么想着,结果钱荼还真就遇到了一条。
那条蛇有钱荼的手臂粗,身上纹路深刻鲜艳,一看就是个有毒的,它见着钱荼时也不同于一般的蛇进行躲避。
只见它盘着身子一动不动窝在路中,高昂着头颅吞吐信子,一副闲适模样。
钱荼眼睛霎时就亮了,转身便往三婶家跑,等他借了一把小号锄头返回来时,那条蛇依旧呆在原地,像是压根不把他放在眼里一般。
钱荼也不客气,抡着锄头就往蛇头砸去。
他没兴趣解读毒蛇的心理,他只知道遇到毒蛇不打的是傻子。
首先这毒蛇吧,味道要比一般蛇的味道更鲜更美,在这个难得吃到一回肉的年代,能放过这上佳的口粮么?
再有就是这毒蛇伤人,打了也算为民除害不是?
最重要的是这毒蛇够傻啊!
别看它老是一副牛逼无敌的样子,事实上却经常死呆在一个地方等人返回家拿了工具来对付它也不知道闪躲,最后十有八9进了人的肚子里。
所以,这条毒蛇也没例外,最终它不仅进了钱荼的肚子,还被钱荼当作人情请了光明叔、五奶奶、二大爷、三婶等人一同享用。
尝到甜头的钱荼之后就对蛇上了心,不管在掰玉米的时候,还是巡山的时候,他都会十分留意周遭,不怕被蛇咬,就怕蛇不出现。
为此,钱荼还特意去求五爷爷做了把叉子,作为捕蛇专用。
只是也不知道是他的运气回潮了还是那些蛇的运气太好,总之,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钱荼都没能遇到一条蛇。
略微失落的钱荼,这下子卖玉米卖的更加卖力了,与此成对比的是,收入也一天更比一天多,从最开始的一天几十块到后来每天最少也能进账两百,钱荼大大填饱了自己的钱包。
不过一个半月的时间,钱荼不仅还清了车位的四千五百块,还将自己的学杂费再次凑齐。
这日,钱荼从水都罗兵那里领了停车位的购买发票后,便请了杨大均到水都北门去玩台球,直到凌晨两点过两人才出了台球厅出发去北门市场。
北门市场是水都最大的批发市场,因为靠近火车站,货源丰富价格便宜所以人气很足,只不过批发的时间早的令人发指。
钱荼这次除了给村里的五奶奶、三婶、二大爷等人带礼物外,还打算进点小物件放到王大爷的店里寄卖。
上次王大爷转了大半个水都也没能找到钱荼说的那些个机器,最后无功而返。
眼见他的存货越来越少,整个纪念品小店变的空荡荡的,对客流造成一定影响,钱荼便提出建议,王大爷继续走精品路线,而他自己则到水都取些次等货挂卖在他店里增加物种,每成功卖出去一件就给王大爷20的提成。
对于王大爷来说,这就是无本买卖,自然乐的接受,而对于钱荼来说,他只除了进货时稍微辛苦一点,销售却不用他管,他到时候只需要对照单子收取80的费用就好,收入远比卖煮玉米要稳定的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车周围聚集的人更多了,已经不再局限于小泉村,卖黄瓜煮玉米的更是什么地方的都有,甚至有不少操着外地口音不知道来自哪里的人也频频出现。
哪怕钱荼卖的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好玉米,并且能保证新鲜味甜,可面对那些同等商品价格却更低的人,钱荼也没法再继续实现自己的暴利,毕竟他卖的价格本来就属于天价。
这样一来,煮玉米这项生意也没必要再继续下去。
所幸钱荼花钱的缺口已经被堵上,目前他只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收益熬过这几年,就不筹钱不来就他!
☆、第18章大肠
寻找到稳定的进货渠道,钱荼又借着在一些司机导游面前混了个脸熟,将人往王大爷的店里引,每每卖出多少钱便给对方一点礼物做提成,渐渐地,那些导游也爱把人往他这里带,没过多久,纪念品小店的生意就又火了起来,尤其是钱荼所购的那些小物件,虽说外观属于机雕略粗糙了些,但胜在材料不错价格不贵还楞是给他整出许多神话由来、代表意义,销路比起王大爷自产的东西还要好。
不过货品方面还是王大爷制作的要精细的多,当然价格上也相当“精细”,一件东西的收入往往比钱荼出产一个月货物的总和还多,当真是应了一句老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一时间,这一老一小的收入以一种不科学的速度增长着,两人在村里的待遇直线上升,钱荼还好,仗着脸嫩年纪轻、嘴又滑,众人从他那里套不到什么进货消息,反倒是他身边总跟着几个小伙伴,走到哪里吃到哪里。
比起钱荼四处混脸熟给小伴伙们拉零食赞助,王大爷这一下却是从无白事不登门的情况转变到门庭若市,他家的门槛都差点被人踏破,有来拜师学艺的,也有跟他打听经营方针的,最多的,却是那些说媒的。
起初王大爷还念着,年纪大了需要找个人来陪的想法,认认真真处了几个,结果总觉得碍手碍脚,哪里都不对。
自己的生活被打乱不说,最令他气愤的是,这还没进家门呢,就把他的一切当作自己的,总想着让他把钱给交出去。
这是给自己找伴还是找老娘啊!
王大爷怒了,将人统统赶走,又清清静静的窝在家里雕自己的摆件去。
因为这家小店针对的消费人群是外来的旅游者,而旅游者也不是随时都有的,钱荼又忽悠着王大爷安了个座机,除了当公用电话使,方便乡邻也挣些小钱外,也利于和那些导游联系,确定哪天有班次,大概什么时间到。
不过两毛角一分钟的价格在村里人看来确实有些贵了,所以使用的时间并不多,最大客户就是钱荼这家伙了。
什么“罗叔叔,我们村里的玉米熟啦,可甜了,下次给你带过去尝尝。”,然后再到水都的时候,他就当真给人带着些包壳的玉米。
什么“王大爷又出新品了,雕的是个笑弥勒,可传神了,罗阿姨不是生日快到了么,你之前还在愁送她什么生日礼物,这下可是正好,后天我要去北门市场进货,等我给你带过来。”,然后罗兵就收到了送给她姐的生日礼物,虽然罗兵一直有些疑惑钱荼怎么知道他姐什么时候生日,他记得自己并没有在钱荼面前提过这件事情。
如此这般,熟识钱荼的人都知道他在水都有个朋友,隔三岔五就得通个电话,罗兵身边的人也知道,他在青城县有一位“救命小友”,时不时就能收到不少土特产。
钱荼有事没事就给罗兵去个电话,送点小礼品联络联络感情,罗兵也不愿白拿小孩的东西,每次总能回赠他点什么,有时候是一包奶糖,有时候是一只钢笔,一来二去间,两人竟真成了忘年友。
时间转瞬就到了8月,钱荼家的黄瓜玉米都已经收获,又空出不少地来,他就琢磨着不如种些桂花树。
他们这个地方,8月种植桂花树幼苗存活率并不低,苗源倒是简单,之前在邓家店子晃荡的时候,就已经瞅好了杨大均他二伯家的桂花苗,现在问题只在于他没有人手帮忙种植。
这时候正是临近猕猴桃收获的季节,也是小泉村种植了猕猴桃住户最紧张的时节。
在猕猴桃没被光明叔引进回来之前,钱荼他们这些田地稀少的山区住户只能靠着种植小卖、玉米、黄瓜冬瓜南瓜等农产品过活,日子不可谓不艰难,等他们将猕猴桃种植成功,又找到长期合作收售猕猴桃的公司,生活才算好起来,只是因为猕猴桃产量低、产品规格要求严格,大都不达标,收益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好。
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却还是惹了不少人眼红起贪念。
每年这个时候,不说外村,就连小泉村本村的,也有不少家里没种猕猴桃的背着背娄想方设想偷些猕猴桃出去卖。
猕猴桃本就得等到十月才成熟,被人偷到手提前面市不仅影响味道,还严重影响到种植户的价格收益。
因此村里但凡种了猕猴桃的人家,都要在地里高处支个小木棚子,一个棚子可以查看好几片地,白天基本是一群小孩在看守,一有风吹草动就立马冲大人通风报信,到了晚上就由几个大人轮流守夜。
即便防守这样严密,还是有不少猕猴桃让人偷走,大家只得想办法加派人手加强巡视频率。
这种情况下,钱荼想要找人帮忙种植桂花,根本就没法找到劳动力。
再说了,钱荼家里也有猕猴桃,即便因为家里没有强壮劳动力,不用守夜,可白天总得有人守着,钱奶奶年纪大了,钱荼也不愿意她那么辛劳,少不了被绊在棚子里。
毕竟他也是真怕有人去偷猕猴桃,被偷走水果事小,要是发生争执伤了钱奶奶,那才是事大!
这时候,家里人口少的劣势就体现了出来。
“唉……”钱荼双手背后像个小老头似的长长叹出一口气。
“噗哈哈哈,土狗,你这啥毛病啊,有事说事,哥放下赚钱步调可不是来听你叹气的啊。”杨大均拿起矮桌上的西瓜就大口啃了起来。
钱荼一看杨大均的动作也不叹气了,立马把桌上另一块西瓜捧到手里大口啃了起来,“唔,大肠哥,找你帮个忙。”
杨大均眉毛一竖,将西瓜往桌上一放,“臭小子,你再叫一次,有你这样找人帮忙的?!”
钱荼撇了他一眼,继续啃西瓜。
自己还被叫土狗呢,他就只是叫大肠哥,没直接叫羊大肠已经很给面子了。
要说羊大肠这称呼的由来,钱荼就忍不住乐呵。
那天他陪杨大均到车管所审车,因为去的比较晚,前面排了不少车,杨大均也就随了大流,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纸条上交给工作人员,自己和钱荼躲到一边凉快,聊着天等待召唤。
结果这一等,杨大均的名字没等着,那工作人员叫了好几声“杨大场”发现没人回应,最后竟是找了个大喇叭满场喊,“杨大场!杨大场!到你了!”
他的地方音比较重,“场”同“肠”完全一个调,然后,“羊大肠”就火了,同去审车的不少师傅都知道一个车牌为xxxx928的车主名叫“羊大肠”。
杨大均气的脸红脖子粗,审了车立马就带着钱荼杀到北市。
直到后来钱荼挑好货去找他,他那气势也没降下,把那卖日常用品的老板弄的满身戒备,迟迟不肯给他拿货。
后来还是钱荼过去帮着忙才拿到货,要不然杨大均那天可就得跑空趟,等着回家被他妈拧耳朵了。
不过,也因为这件事,钱荼就开始不再叫杨哥而改称呼为大肠哥。
杨大场生气归生气,却也不会跟人动手。
情绪慢慢从最初的满腔愤怒到现在的嘴上不爽,习惯了下来。
“大肠哥,这西瓜你不吃我吃拉。”钱荼作势要抢杨大均放下的西瓜,看杨大均立马又把西瓜抱好往嘴里塞才又凑过去,笑嘻嘻道:“大肠哥,我想种桂花,您跟二伯说说,让他帮我找几个熟手去种?我都想好了,这事就包给二伯做,二十八亩桂花,每亩连苗带人工,150块!”
☆、第19章事成
每亩连桂花苗到人工费150元,这价格可不低。杨大均立马放慢了吃西瓜的速度,狐疑的盯着钱荼瞅了半响,“每亩150元,28亩就得4200百块,你啥时候变得这么大方了?”
杨大均毫不怀疑钱荼手上有四千二的软妹币,虽然不知道钱荼到底从哪家进的货,底价是多少,但他俩都是从北市那边拿货,利润有多高他心里清楚得很,再说仅看钱荼去拿货的频率也知道这家伙挣的绝对不比自己少。
只是,杨大均自认接触下来以后,他还算了解钱荼这小孩的,看着挺大方,但哪回又不是吃小亏占大便宜,没好处的事情,他可从来不做。
“嘿嘿,瞧大肠哥说的,我啥时候小气过。”面对杨大均的打量钱荼坦然面对,也不争论,等杨大均继续埋头啃西瓜时他才咧开嘴笑的谄媚,“不过,大肠哥,您可得和二伯说清楚,我不给他限时,但这一亩地的桂花树最少也得给我成活七百株才行。”
“噗!”杨大均一个没忍住将口中的西瓜喷出,“嘿!我说土狗!你知道这一亩地能种多少桂花吗?按每棵一米的间距,一亩也不过能种六七百棵数,你这张口就要存活七百棵,还得要求个百分百存活率?!”
“哎,大肠哥,话不能这么说啊,我也没要求一次性到位,二伯他完全可以实行去枯苗补新苗的方法嘛,再说了……”钱荼拿了一卷纸将桌上的西瓜渣清理干净,话头又是一转,“二伯向来神通广大,要是真由他找来的熟手,就是一次性全活那也不是不可能的,对吧。”
“去去去,嘴上说的简单,熟手当真是那么好找的?要真满大街都是你自己个扎不去试试。”
钱荼一听这话立马就瘪了嘴,“我倒是想去,可我不是还没成年吗,交际圈窄不说,就是真发现几个能人,别人也不一定乐意在我手里讨活,大肠哥您就跟二伯提提看?没准二伯心里头正好有这样的熟手人选呢?”
杨大均一楞,似乎这才想起,钱荼他还是个不到十岁的小孩,他将啃完的西瓜皮随意往桌上一丢,接过钱荼殷勤递过来的毛巾擦手擦嘴,应声道,“那行,我去跟我二伯说说。不过可不管成啊!”
“行!麻烦大肠哥了!北市那边又开了一家游戏厅,改天请你去玩!”钱荼一看杨大均起身往门外走,知道对方乐意答应帮忙,立马承诺着请客的事情。
对于前期投资什么的,他向来都不吝啬。
杨大均长年跟在他二伯身边,和他二伯的感情不是一般好,由他去提,比自己去的成功率和回报率都要高。
邓二伯早前四处跑工地拢了不少钱在手,后来把手里的资源交给杨大均后又回家伺弄起花草树木来。
不过短短几年时间,邓二伯那一眼望不到头的林园就成了小泉村村口的标志景点,尤其是夏天天晚,吃过晚饭的村民都爱凑堆到里面晃晃,玩牌的玩牌,吹牛的吹牛,热闹的很。
最后弄的十里八乡,谁不知道邓家店子有个花草园子。
钱荼十分佩服于邓二伯的远见,也感慨于上辈子邓二叔在万元户稀少的年代就能弄个百万富翁当,确实不是没有道理的。
早在和杨大均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后,钱荼便想法子通过他在邓二伯面前挂上了号,有事没事就爱到带着小伙伴们到园子里转悠,特别是在参观了那片桂花田地后,那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桂花苗就印在钱荼脑子里,桂花树=城市绿化=软妹币。
就此,邓二伯那些未长成的桂花树便被钱荼惦记上了。
杨大均的速度挺快,钱荼刚把桌上的西瓜皮清理干净,他就已经领着邓二伯走到门口。
“二伯您好!”来人还没进门,钱荼就撒着小腿忙冲到门口鞠躬,将后世的“欢迎光临”发扬到极致。
“哈哈,土狗啊,听你杨哥说你要承包一个活给我?”邓二伯看着眼前这个鬼精的孩子,忍不住哈笑两声,大手直直拍到钱荼的肩膀上。
邓二伯虽说比杨大均高了一辈,但年纪却相差不大,看上去也就三十来岁的样子。
他早年当过兵,身形笔直,嗓门粗力气大,那一嗓子那一巴掌,震的钱荼耳膜疼,拍的他肩膀痛。不过这点疼痛还在承受范围内,钱荼只当什么都没发生,笑嘻嘻去找杯子找茶叶给邓二伯泡了一杯茶。
邓二伯笑的直拍大腿,“嘿,你这小子!”他扭头一看坐旁边淡然接过钱荼手中茶水的杨大均,没好气道,“你这主人怎么弄得跟个客人似的,自己家里还让客人给你端茶倒水,当初教你的东西都给忘干净了?”
杨大均还没搭话呢,钱荼就忙嘻笑道:“二伯,您和杨哥,一个是我长辈,一个是帮我助我良多的朋友哥哥,这些事情都是我该做的,今天我是借花献佛,等哪天我把家里收拾好,一定请您去家里好好品尝品尝咱自产的山茶水!当然,杨哥也必须要去啊。”
“哈哈,好!”邓二伯也没继续纠结,喝了口茶就转而询问承包种植桂花的事情。
钱荼也不含糊,把之前对杨大均提的要求又说了一次。
邓二伯之所以种这么多桂花,是因为有战友透风,知道日后城市绿化少不了这些,早一步准备,将来的收获绝对不可估量。
但那毕竟是个长远投资,短期内钱就被压住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纳些闲钱入手,他当然也不会拒绝,何况他找的师傅能力不错,桂花苗的成活率极高,那么多的苗子分一些出去也影响不了他自身的计划,再加上钱荼这小子他看着还算顺眼,分他一杯羹也没啥。
两个人一旦都有了意向,这事情的进速就被加快许多。
等谈好了事情,钱荼还一本正经从怀里掏出一张用a4纸打印的合同,一小盒印泥,拉着邓二伯签字按指印,邓二伯到没说什么,一旁的杨大均却瞪大了眼,“这些玩意儿你啥时候弄的?!”
“嘿嘿,之前和罗叔叔提了下这件事情,是他帮忙准备的。”
杨大均两人只惊讶于这孩子和罗兵关系已经好到这种程度,却不知道为了这张合同,钱荼投入了多少心力物力财力……
这人情,可不都得靠这些来维系么。
☆、第20章求助
28亩桂花山地有了着落,那六亩空出的田地也被钱荼放在了心上。
按上辈子的情况来看,水泉村这条路是应该要占用他家田地的,只是提前了五年,出设计图的人员变了,监督力道加强了,连可用的金额也增添了,等钱荼看到图的时候,已经完全找不到上一辈子的一丝痕迹。
本来这设计图出来后钱荼是没资格看的,但架不住他脸皮够厚,硬是自已撑了个“受赞助方委托的监管人员”的招牌,死乞白赖的跟在光明叔身边了解第一手动态。
这一世的路因为少了养熊厂的中间拦截,从青城县市中心一环直直连通到小泉村,五米宽的大路沿着河道穿入小泉村最深处那座整个青城县最高的山峰底下,再绕了一个弯,便从山峰绕出小泉村与另一面的金牛村相连。
钱荼一看这图纸就明白了,‘正’府这是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打造一条环山公路。
他哼唧两声有点不满于‘正’府这手,但也明白,只有这样做才能让青城县得到利益最大化,让更多人得到实惠,也算实现了田宇帮助困难群众的愿望。
钱荼像个小大人般比个八字抵着下巴绕着规划图来回查看,时而咧嘴时而皱眉,看得旁边几人直乐。
“这孩子从小爸妈常年不在家,什么事都得自己来,像个小大人样。”光明叔抽搐着嘴角朝众人解释。
“啊?这样啊。”一个身着绿色纱衣黑色纱裤,扎了个短马尾的年轻女孩闻言就来到钱荼身旁蹲身问道:“嘿,小朋友,你看得懂吗?”
钱荼煞有介事地点头,“看得懂。”
“那你给我说说呗。这个指的啥?”女孩心里又是一乐,手指指向图纸中的“zh”。
钱荼在众人不注意的角度撇撇嘴,再抬头时已经带上了笑容,指着图中的字母一一解答道:“r代表道路转弯半径,z代表直线,h代表缓和曲线,y代表圆曲线,你问的‘zh’即代表‘z’和‘h’两种线的交点。”
他答的顺畅,可把周围一圈人给惊的不轻,不说那些字母代表的意义,单说那些英文字母就少有人识得,这……他们这不是遇到神童了吧?!
钱荼到一点没有藏拙的心思,与其遮遮掩掩,成天担心自己重生的秘密被暴露,还不如自己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能力,才不会被别人胡乱猜忌。
再说了法制社会,他也不担心自己被抓去解剖,而且这年代的正常人都不会往重生方面去想,因为这玩意还不够普及,重生穿越那扇大门尚未被打开,他这样的,顶多就被当作神童,还是私底下说说传不出去那种。
欣然接受几人的羡慕嫉妒恨的小眼神,钱荼心里得意之极,却还装出一脸无辜的模样问女孩,“姐姐,我答对了么?”
“对、对了。可是……”女孩有些磕磕巴巴的回答完,明显好奇想要追问又不太好意思,这时另一个短衬衣西装裤组合的男青年就将钱荼拉到他面前问:“小朋友,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啊?”
“什么怎么知道的?”钱荼眨眨眼,装傻。
男青年又问:“就是这些字母代表的意义。”
“哦。”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