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作者:京华闲人
第一百八十八章“黄袍加身”(五)
新宋英烈作者:京华闲人
第一百八十八章“黄袍加身”(五)
许新生此言一出,城下众将顿时哗然。那些脑子比较笨、反应比较慢的,还在琢磨着城上这位之前一直与自己称兄道弟、积极帮助太尉大人成就“大业”出谋划策的许指挥使,为何未按约定开城迎接众人,而是讲出这么一番明显是在指责太尉大人的话来,莫非是在与太尉大人演一场戏,以迷惑城上的其他将领不成。而那些脑子比较聪明、反应比较快的,却已然从对方的话中品出了一些滋味,意识到此番“黄袍加身”、“一举夺取京城”的行动只怕要产生很大变数,城上这位昔日的兄弟、同党,搞不好可能已经卖主求荣、卖友求荣,彻底投靠了朝廷。
手下将领有着这样那样的猜测,赵匡胤却非常清楚许新生如此做为绝非之前所定夺取城门之策的一部分。这会儿对方既然能够说出这番话来,唯一能够解释得通的原因,也就只有这位自己一直很看重、很信任的心腹亲信已然背叛自己、投靠朝廷这一种可能了。
实际上,对于赵匡胤来说,手下背叛自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方作为自己的心腹亲信,对自己所图“大业”,以及为实现“大业”所做的各种准备、各种安排了如指掌。若其投靠了朝廷,那自家这边之前为成就“大业”所制定的策略必然会被其当成向柴周朝廷邀功请赏的筹码而进献上去。如此一来,自己必然先机尽失,成就“大业”的过程也会变得非常艰难。一个不小心,不但自己性命不保,还会连累到自己的家人亲友、自己的心腹亲信。
尽管随着许新生那一番话说出来,双方的关系便几乎已经由同党变成了仇敌。可眼见自己谋划良久、付出甚多的篡权夺位之策,在其即将实现的时候出现如此巨大的变数,以至于很可能会因此功亏一篑,赵匡胤实在是有些不甘心。他自认自打彼此相识以来,自己不但从未亏待过许新生,而且还给予其诸多恩惠、大力提携,并对其信赖有加、委以重任,对方实在没有理由在自己就要成就“大业”的时候,去投靠那个已然摇摇欲坠、时日无多的柴周朝廷。再加上,眼下的形势也使其更愿意以不流血的方式拿下京城,而不是与城中的守军杀一个昏天黑地、血流成河。
一来,许新生既已背叛自己,那么自己原先布置在开封城内、用来为自己入城助一臂之力的那些个心腹亲信想来已经被朝廷死死盯住。就算在自己彻底露出所谓“反迹”之前,朝廷未必会将这些人一网打尽,可再要倚仗他们来臂助自己,却几乎是已无可能。这样的话,原先策划的巧取开封,也就势必会变成强攻京城。
二来,自己麾下虽有七万禁军精锐,可面对据城而守,无论在兵士素质、武器装备、训练水平,还是领兵将领的能力上,都与自己相差无几的三万守军,就算自己不计伤亡、不顾大战给京城内士绅百姓带来的巨大损失,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拿下据坚城而守的朝廷兵马。而随着自己在开封城下耗费的时间越长,各种变数也会越来越多。一旦朝廷下旨命各地节度“勤王讨逆”,且不说那些个忠于柴周朝廷的节度使会率兵来援,恐怕就连那些对朝廷并无多少忠心可言的节度方镇也会对自己下手,以求能在朝廷事后的封赏中分一杯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此番赵匡胤能否顺利进城、能否成就自己的“大业”,其关键之所在便是城头上许新生的态度。
因此,赵匡胤一边示意众将不要喧哗,一边怀着试探的目的提马上前,一脸无辜的对许新生说道:“许指挥使何出此言。此番,本太尉乃是奉了朝廷旨意,率手下一众将领回京接受官家封赏的,何来不遵旨而行。至于城外的大军,却是因为此番军中绝大部分将领都将随本太尉进城受赏,为了防止征讨军中出现意外事故,这才打算命其在城边扎营,以便进城的将领可以随时回营掌控兵马,又岂会有企图。”
“便于掌控城外兵马?”许新生质问道,“圣旨中只命都指挥使及以上将领进京,征讨军中尚有各军指挥使、虞侯使维持,又何需诸位将军坐镇。再者,按照朝廷惯例,还会派出朝廷重臣出城代官家犒赏三军。若城外大军真有什么意外事故,负责出城劳军的将领自会临机处置,何必远水去解近渴般的烦劳城内诸位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