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翁钟的担心是多余的,突击队在寨墙之上静待了近一柱香的时间,却没有等到任何的埋伏与反击。除了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远处其他巡逻兵和咳嗽声,以及寨内更楼中隐约传来的报时辰的梆子声外,整个利城寨内一片静谧,没有任何人马调动或者人员活动的声音。
利城寨的情形令翁钟迷惑不解,他却不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绝不是利城寨守将玩忽职守、疏于防范,而恰恰是这位守将忠于本职、擅于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对周军、特别是北平军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由此总结出了周军、特别是北平军的作战特点,并据此制定出了相应的战术造成的。
这位利城寨守将知道北平军这支天下无敌的兵马最厉害的是火器,其在攻城时通常所采取的战术一般都是用火炮轰塌城墙、击溃城头守敌,然后再由步兵冲击攻占城池。而且,他还注意到,北平军以及此次南征的周军所有的作战行动几乎都是在白天进行的,似乎从未在晚上攻过城。由此,这位利城寨守将自认为找到了周军、特别是北平军的作战特点,以及不擅于夜战的缺点。于是,这才有针对性的进行了防御布置,白天除了只在寨墙之上留驻少数人马监视周军动向外,主力皆隐蔽于寨墙下及寨内的藏兵之处,以躲避周军炮火,直到对方步兵攻城时再与其展开寨内短兵相接的巷战。如此,既可减少周军炮火对自己造成的损失,又能扬长避短,尽最大可能限制对方在火器方面的优势。而到了晚间,则寨墙上的人马较之白天更少,绝大多数兵钭都撤回营区休息,以保证兵士们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应对白天的战斗。而且,此时空中的月色还算明亮,趁夜偷袭很难不被发现,放太多的哨兵在寨墙上实在没有这个必要。
只是,令这位利城寨守将没想到的是,此番“狼牙营”由于火炮的数量少、口径小、弹药有限等问题,不得不放弃了北平军传统作战方式,变强攻为偷袭,使得其相关布置不但发挥不出效力,反而因为城头哨兵数量过少而给了“狼牙营”突击队顺利登城的机会。
尽管一时还搞不清楚利城寨守军搞的是什么“花活”,可翁钟还是很清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一面派出两个班的兵士控制住自己所处这段寨城的两端、保证己方在局势不利情况下撤退的通道。另一方面,则指挥突击队主力小心翼翼、悄然无声的从寨墙的另一侧垂下,往不远处的北侧寨门方向摸去。
建隆二年阴历四月十九丑时初,在迅速、快捷、未发出一点声音的情况下制服利城寨北门内的几名哨兵后,“狼牙营”突击队顺利控制了这道城门,并将随身携带的近千斤炸药布设在寨门周围,随即便示意防守寨墙的战友向寨外发信号。
随着三支火把自寨墙之下依次掷下,不过过了片刻工夫,远处的吴越军先头部队藏身的一处小山包后面以及距离寨墙不远处的一处洼地便分别发射出了三发红色信号弹,向城内的突击队确认吴越军和“狼牙营”主力经做好准备。
建隆二年阴历四月十九丑时正,不等利城寨寨墙上的其他江南军巡逻兵士对寨外的次第升起的信号弹作出任何反应,翁钟已经一声令下,引爆埋藏在利城寨北门门洞的近一千斤炸药。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利城寨北侧寨门以及寨门上端的简易门楼都被炸得粉碎。不等爆炸的尘埃落地,事先已隐蔽接近,埋伏于寨墙不远处的“狼牙营”主力自藏身处一拥而出,跨上战马,以最快的速度冲到寨前,从由坍塌的寨墙及寨门形成的缓坡处杀入寨内。而几乎与此同时,埋伏于距离利城寨较远处的吴越军先头部队也在领兵将领的率领下呐喊着扑了过来。一时间,利城寨内枪声大作、杀声震天。
尽管利城寨之战像利城寨守将所期望的那样,成为了一场短兵相接的巷战、近战。可一来,其预计的白昼强攻变成了暗夜偷袭,使得寨内的许多江南军还在被窝里就成了吴越军和“狼牙营”兵士的刀下之鬼;二来,身为特别部队的“狼牙营”的实力远超寨内驻守的江南军,在面对面的战斗中亦丝毫不落下风。所以,这场战斗的结果依然是周军大胜、江南军惨败。
建隆二年阴历四月十九日卯时正,吴越军先头部队及“狼牙营”攻占利城寨。寨内三千守军除六百余人被生擒活捉外,包括那位对北平军颇有研究的守将在内近两千四百兵名将全部战死。
建隆二年阴历四月二十,吴越军先头部队及“狼牙营”与吴越军主力会师与利城寨,并于次日兵围常州城。
第四十五章暗夜偷袭
第四十五章暗夜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