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士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为什么?他是故意的呗。

魏晋时期的名士多多少少有点“蛇精病”,只不过有些人的病症轻点,有些人重点。王衍的病情和王济差不多,酷爱先撩你一把,再你夸一下的行为模式。

俗称“贱的慌”。

王衍罗汉果色的杏仁眼饱含期待,兴致勃勃的就等着看卫玠生气。因为他觉得卫玠生气起来,眼角微红、脖颈如血玉的样子是最漂亮的,就像是一只浴火的凤凰,眼睛里有着始终在坚持的信仰曙光,哪怕是拖着焦黑的翅膀,也能冲破层层阻碍,终翱翔于九天之上。

卫玠被王衍故意气过很多回,又怎么可能不知道王衍在打什么主意?所以他偏偏不会如王衍的愿,他憋死他!

好吧,这是一种阿q精神。

如果是在私下里,卫玠不介意关门放六修,让王衍也知道知道他卫玠有着怎么样的两副面孔。

但是,如今老师乐广就在一旁坐着,卫玠不敢放肆,也不想让乐广难做。

王衍除了乐广的好基友和琅琊王家两个身份以外,还有另外一层对于乐广来说很重要的意义,王衍是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的嫡亲堂弟,两人的爹是亲兄弟,拥有一个共同的祖父。

乐广能以一介寒门之身,冲破世家的政治壁垒、层层垄断,终发迹获得今时今日的地位,一是他真的有才华,二是在他的人生之路上,总能得遇贵人赏识。

第一个把乐广的才华宣传出去的贵人,是和峤的舅舅夏侯玄。

而真正帮助乐广踏入仕途第一步的,则是王衍的堂兄王戎。

王戎当时在荆州当刺史,他听说了夏侯玄对乐广的赏识,便举荐了乐广为秀才。

这里说的“秀才”,和后世科举考试中的酸秀才是不同的。秀才早在东周时便已经存在,原本的意思只是对“秀异之士”的泛称,及至汉朝魏晋时,“秀才”则变成了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和“举孝廉”的功能差不多。

成为秀才后的乐广,这才有了入朝为官的资格。

夏侯玄便给自家的妹子(和峤)修书一封,将乐广介绍给了和峤的连襟裴楷和王济;裴楷与乐广坐而论道,十分佩服乐广的意简言赅,就把乐广推荐给了当时担任太尉的贾充,几经调任升迁,乐广这才得到了曾身为尚书令的卫瓘卫老爷子的赏识。

整个魏晋的官场就是如此,他们就像是一条自产自销的作业流水线,结识——举荐——结识——升迁——再结识,互相介绍人才,生生不息的编织出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庞大关系网。

可想而知,普通寒门的升迁之路有多艰难,这些世家连自己的家人朋友都不一定举荐的过来,又怎么可能顾得上别人?

乐广本就是个品性极好的人,在深入知道了世家圈的游戏规则之后,就更是对帮助过他的世家子弟心怀感恩,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他占去了一个推荐名额,别人家族里的子侄就会少一个名额。上位后,不管是对夏家、裴家、卫家还是王家的子侄后代,乐广都是多有照拂。能举荐的就举荐,能结识的就结识,遇到实在是太过合心意的,就收来当徒弟,好比卫玠。

卫玠也很喜欢这个与他三观很和的老师,所以他愿意为了乐广忍了没事找事的王衍。

卫玠能忍,拓跋六修却不能忍。他常年跟在卫玠身后当背后灵,只能看,不能吃,还酷爱装深沉的闷骚忍耐,如今真的已经快要忍成“怨”灵了,再加上他活着时本身就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儿,所以他此时眼中的王衍已经是个死人了。

当然,拓跋六修还没有真的培养出一般志怪里的凶灵一言不合就杀人的毛病。,

哪怕沾染上了,他也是断然不会在卫玠面前表现出来的。

他只是打算找找王衍的麻烦。

作为一个活了千年的阿飘,尤其是在他因为穿越而改变了自身技能树之后,拓跋六修想要找谁的麻烦,都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对付一个蛇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找来另外一个蛇精病。

玩家【拓跋怨灵修】召唤【王移动式地图炮济】。

在这过去的九年里,拓跋六修的【幻境】能力有了长足而恐怖的进步,这么说吧,他已经成功从一个简简单单的外挂,变成了技术部门的主管,卫玠想要什么,拓跋六修就能给他创造什么。拓跋六修开发出了一个【环境】的变种新技能叫【造念】,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利用短暂的幻境,在顺着他人正常性格思路走的前提条件下,让别人以为某个突然冒出来的想法是自己的主意。

这个技能的成功的几率,从过去的一九,在拓跋六修勤学苦练的试验下,已经提到了如今的五五。

王济算是被拓跋六修试验最多次数的人,因为王济经常心生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念头,连他自己都不会觉得自己突然这么蛇精病有什么不对的。在这个过程里,拓跋六修发现了一个不算规律的规律,一旦涉及到对待卫玠的问题,【造念】在王济身上的作用就没失败过。

果然,拓跋六修这边一个眼神,本来还在和潘安“相爱相杀”拼酒的王济,就抛下掐了几十年如一日的“死敌”,颠颠跑了过来,一把卡过王衍的脖子,吊儿郎当的威胁道:“说过多少回了,不许叫我们家小娘的小名。”

“你听见了?”

“对啊。”王济感觉他听的真真的。虽然事实上宴会的管弦呕哑,并不足以让坐在远处的他听到,但他就是听到了,所以他是不会放过王衍的!

王衍给了王济一个“我已经说了,你奈我何”的挑衅眼神。

王衍和王济,这是两个魏晋有名的放诞之士,不仅都姓王,出身世家,属性毒舌,还有着一模一样的讨人厌的嚣张人设。王济曾比箭吃过王国舅的八百里驳,王衍也曾比箭吃过彭城王司马权的快牛。两人的任性,简直如出一辙。

但王济是因为年少时以为有长兄顶门立户,王衍身为嫡长子……蛇精病就是他的真性情。

两人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王济已经从熊孩子的梦里醒了,王衍却依旧在口无遮拦中醉生梦死。

王衍与王济是平辈,王衍要比王济小上很多,冲劲儿也更大,不仅不惧人嫌狗避的王济,还特别爱上赶着与王济练嘴炮,因为他特别享受和王济来一场“来啊,来互相伤害啊”的技能切磋,他跃跃欲试道:“你叫得?我就叫不得?”

王衍和王济之间的关系时好时坏,就像是他们所代表着的两大家族,存在互相竞争,却也觉得能打败对方的唯有自己。

“废话,这是我妹子,”王济应战,勾唇坏笑,两个字就轻松制住了敌人,“丽奴。”

全场寂静三秒,然后爆发出了哄堂大笑。

丽奴是王衍十分鲜为人知的小名。

在魏晋时期,丽还是“麗”这样写的,丽的下面有个鹿字,取义雄鹿站在山岗之下,鹿角在金色阳光下的美好模样。鹿角又被称为头角,在古代是生命阳气最高端的象征。美丽的丽的象形文字就是这样来的。

王衍出生时,她的母亲做梦梦到了一只雄鹿站在高处与她对视,然后孩子就出生了,所以就给王衍取了个小名叫丽。

奴则是古人很喜欢给孩子取的搭配贱命,好比刘寄奴(南朝皇帝刘裕)、石齐奴(石崇的小名)什么的。

但是,丽奴……还是有些超出了王衍所能接受的底线。

勃然大怒的分分钟就变成了王衍,他没想到王济竟然如此卑鄙,嘴炮还带揭短的!

结果全场除了笑,还是笑,因为在场的人基本的都是出身沾亲带故的世家,多多少少和两王有些关系,而且都比王衍大,换言之就是,他们其实都知道王衍的小名的。有这样一群熟知你所有黑历史的亲戚,真的没办法愉快的玩耍。

王衍被一直取笑到了酒足饭饱,大家纷纷登车回家。

卫玠还未走出酒楼,就看到了门口红色的灯笼下,站得笔直的石勒。石勒手里拿着一件素色羽衣,见卫玠带着酒气出来,就赶忙上前给卫玠披上了这件轻盈的外衣,虽然已经是春天了,但晚上还是十分寒凉的。

“你怎么回来了?”卫玠一边被石勒扶着上车,一边询问。

五年前,在卫老爷子觉得石勒和卫玠培养够了感情,对卫家的忠诚度十足后,就被卫老爷子派去了军营,放着这么一个优秀的军事人才不用,那简直就是暴遣天物了。

“得了一段时间的假期。”石勒如今说话已经没了过去的胡人口音,要不是高鼻深目黄眼珠的胡人特点太过明显,几乎不会有人能猜到他曾经的奴隶经历,“回家后就听说郎君出来喝酒了,我怕新来的婢子不会照顾您。”

“她们照顾的很好,我也没喝酒,是别人在喝。而且123言情两位疾医也都跟着我呢。”卫玠很开心于石勒的关心。

拓跋六修就有些黑脸了,好不容易才利用幻境让卫老爷子把石勒弄走,他怎么又回来了?卫玠有我保护!不需要任何其他外人!

等回了卫府,遣了下人,卫玠这才哈哈大笑起来,最后笑到上气不接下气。刚刚在酒楼里,他毕竟是晚辈,而且又端着架子,实在是不好笑话王衍,如今总算是可以笑个够了。他其实比别人更容易笑,因为他还想到了另外一个词——《绝对丽奴》,一个知名的漫画。

拓跋六修:……你有没有觉得你知道了很多身为一个直男其实并不应该知道的东西?

☆、第49章古代四十九点都不友好:

天还没亮,卫玠就醒了,凝神静气的继续躺在床上,开始练习笑面狐狸晋疾医教给他的内家的呼吸吐纳之法,这可以帮助他顺畅呼吸,缓解疲劳。

别人经过一晚上的充分睡眠,醒来后都是神清气爽、精神奕奕。

卫玠却完全不同,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头疼欲裂,昏昏沉沉,有时候还会舌尖发麻,满嘴苦涩,唇瓣总是青紫发白,手脚就像是绑上了气球被虚浮带着飞走了,放空想法的时候甚至很难感知到它们的存在。

卫玠醒后,一千个一万个的不想动,但是硬躺着却也并不会再睡着。

这与卫玠小时候截然相反,以前他是不想睡,却总是控制不住的睡过去;如今则是严重缺觉,却无论如何都睡不着。

睡不着并不是什么好的体验,那与身体功能正常情况下的清醒是两种概念。卫玠经常觉得自己就是一具行尸走肉,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着我好累、我好累的各种乏力,可灵魂却不知道已经偏差着飘到了哪里去。

拓跋六修曾以为这是他每天把卫玠拉进【幻境】所导致的(他没试过长时间、连续不断的对一个人施展【幻境】会是什么结果),当时的他简直要被自己的愧疚自责所溺毙。但卫玠却坚持觉得这不是拓跋六修的锅,后来通过几次反复的试验也证明了,卫玠的睡不着和拓跋六修的【幻境】没什么关系,他就是单纯的神经衰弱。

随着年龄一点点的增长,卫玠的觉越来越少,饭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

眼下总是青黑色的眼圈,但因为卫玠本身的底子实在是好看到不像是正常人类,所以旁人很难看出他的憔悴,只觉得他弱不胜衣的样子就像是随时会驾风而去的仙人。

虽然【幻境】并不会给卫玠造成影响,但拓跋六修还是坚持,把他和卫玠的【幻境】之旅,从最早的每天晚上变成了如今的三天一次,一次最多三个时辰。

拓跋六修坐在卫玠的床边,安静的守着卫玠。虽然他可以直接很酷炫的漂浮在空气里,但他却总是倔强的想要尽可能的拿一个活生生的人类标准来要求,因为他需要无时无刻的提醒自己,他是个人,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卫玠躺在屏风塌上,闭着眼时,真的很像是一尊雕工精美、五官栩栩如生的玉人。拓跋六修忍不住试探抬手鼻息,只为确定卫玠还活着。

当然,拓跋六修作为一个灵魂,不管是暖流,还是寒气,他都是感受不到的,别人也感受不到他的靠近。

除了卫玠。

卫玠吐出最后一口浊气,一下子就睁开了眼睛,他生理上确实感受不到拓跋六修的靠近,但是心理上可以,很玄妙的一种感觉。他安静的看着拓跋六修伸过来的手,待拓跋六修确定他无事后,这才哭笑不得道:“我真的还活着。”

拓跋六修用漆黑的双眼,一错不错的看着卫玠,道了句:“我知道。”

一旦卫玠睁开眼睛,黑色双眸里便会出现仿佛能让整个世界都活过来的流光溢彩,傍有梨颊生微涡。

……但知道归知道,害怕归害怕,害怕再也见不到卫玠对他微笑,害怕眼前的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梦,梦醒了,他还是他,卫玠却不再是卫玠。

小院外面一片万籁俱寂,他们的眼中只有彼此。

刚开始有睡不着觉这种症状时,卫玠会生生挺尸一般躺到天亮,因为他害怕阿娘她们担心。结果有次被偷偷来他房里的枣哥发现,他们彼此都吓了一大跳。枣哥受到的惊吓比较多,他以为阿弟还在睡,结果就看到弟弟一个人睁着眼、直挺挺的躺在那里。

然后,全家就都知道了,王氏既生气又心疼,然后卫家就有了一旦卫玠睡下,卫玠的小院及附近谁也不许发出响动吵到卫玠难得的睡眠的死命令。

拓跋六修觉得这样的卫玠就像是童话故事里的睡美人一样,当他睡下后,整座荆棘城堡都会与他一起陷入长眠,唯有当他清醒了,世界才会重新绽放出本来的色彩。

而卫玠……到最后,他也不知道枣哥到底来他房里干什么,简直逼死好奇心。

如今卫玠已经习惯了起来也不先叫人,只是从旁边拿起婢子昨晚就为他准备好的锦缎练功服,自己换上,束好绑袖和绑腿,准备开始一天之计的五禽戏锻炼。

五禽戏是神医华佗在《庄子》中的二禽戏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一套养生功法。

卫玠感觉这玩意和广播体操差不多,强度不到,但日夜不缀也是能起到一定强身健体的功能,最适合他这样风一吹就倒的小身板。这一套五禽戏也是晋疾医推荐给卫玠的,他还手把手的教了卫玠一段时间。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

也是在那个时候卫玠才知道,晋疾医的外祖是樊阿,华佗的亲传弟子,老爷子活了一百多岁。

相处了这么多年,卫玠始终没能搞懂123言情疾医之间的相爱相杀,他只是有点明白了为什么历史上的卫玠没有遇到晋疾医。因为历史上的卫家并没有给卫玠请来江疾医治病,至于卫家为什么没那么做,有可能是卫家当时并没能意识到卫玠的身体差到了何种程度,也有可能是卫家与江疾医擦肩而过。据说要是卫老爷子晚去个几天,江疾医就会收拾行囊离开洛京了。

没了江疾医,也就不会吸引来晋疾医。而没了晋疾医……晋武帝就会死。

历史上的晋武帝死在太熙元年,如今已经是太熙八年了,晋武帝虽然不是很活蹦乱跳,但至少还被吊着一口气。

晋疾医并没有直接出面医治晋武帝,而是由江疾医当了晋疾医的代言人。据晋疾医给出的理由是,他不想被逼改姓:“我们家从祖上起就姓晋,没道理因为后来者脑袋一拍决定给自己的王朝起名叫晋,我就要改姓。总要有个先来后到吧?”

晋疾医不入宫,自然没人会揪着他到底姓什么研究,甚至都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到底姓什么,只叫他神医。而晋疾医入了宫,就肯定要被查个底掉了。

只有卫玠相信这是晋疾医不入宫的唯一理由。必须避讳皇上的姓名什么的,这真的很没有道理。

全家:……你高兴就好。

卫玠练五禽戏不是自己的小院,而是卫家的演武场。

在卫老爷子的要求下,卫家除了卫玠这个特殊情况以外,全家有一个算一个(包括女眷),都必须有一身最起码能在乱世中自保的好武艺。

被爹娘溺爱过头的小五郎,总是□□练的哭爹喊娘,很是不能明白祖父到底在想什么。他和七娘私下里抱怨说,阿翁肯定还活在三国乱世里,大晋开国满打满算才一代,天下太平,怎么可能说乱就乱?

七娘听后,又跑来和卫玠学话:“三郎,你说我到底该不该学?”

“别听小五的,练武可以强身健体,就像是六姊那样。若以后你丈夫不听话,都不需要我们兄弟上门,你自己就能分分钟拆了他,多好?”

“对哦。”七娘欢快的啃着阿钱研究出来的类似于饼干又不是饼干的东西,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很听卫玠的话。

卫玠摸了摸七娘的头,然后给了小五郎一个“愚蠢的人类啊”的眼神,便翩然而去,毫不犹豫的打了个小报告。小五郎自此被卫老爷子亲自带在身边回炉重造再教育,再没敢抱怨过练武太辛苦。

未免别人在练武场上刀光剑影,他在旁边花拳绣腿,卫玠借着睡不着的优势,总是最早来练武场,也是最早离开的。

但今日却有些不同,卫玠去时,他阿姊卫熠已经在了,哼哼哈嘿,香汗淋漓。

和卫熠对打的是画风严重不符的石勒。

“他俩什么时候搅合在一起的?”卫玠一愣。

拓跋六修也不知道:【就我所知,他们此前应该没什么交集。】

见卫玠过来,卫熠和石勒倒也大大方方,就是单纯的一个攻击,一个陪练。卫熠还朝着卫玠点了点头,示意了一下。

“阿姊今天这么早?”

“睡不着。”卫熠还是一双干练的男性胡装,说话意简言赅,好像生怕说多了就会有怒气从字里行间散出来。

卫玠给了石勒一个眼神。

石勒却不着痕迹的摇了摇头,也不知道是他也不知道,还是卫熠交代了不让他说。他只是勤勤恳恳的陪着卫熠练武,就像是一个不知道疼痛的石头人。

一家人一起吃早饭的时候,卫玠才终于知道了他阿姊不痛快的原因。

逼婚。

卫玠今年十二,比他大五岁的卫熠十七,放在现代连大学还没上,但在古代,特别是因为连年战乱、灾祸而人口稀少的魏晋,十七岁还没嫁人,就已经是大龄剩女了。

十九的卫瑜、十八岁的卫璪都已经结了婚,卫瑜的娘子甚至即将临盆。

卫熠倒是完全不觉得自己剩在了哪里,包括卫玠在内的兄弟父母也不觉得,但卫家却不是只有卫玠一家。

卫熠是六娘,上面五个从姐早就嫁人了,她幼时玩的好的堂姑卫烁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下面几个年岁挨的近的从妹也都眼看着一天天大了起来,叔母、伯母们就急了,希望卫熠能早点嫁出去,这样她们的女儿才好嫁人,总不能姐姐没嫁,妹妹先嫁,对吧?

其实从叔母和伯母的角度来说,她们也是在她们有限的理解世界里对卫熠好。从妹不能越过从姐早嫁,这不是什么规矩,而是一种约定俗成。如果妹妹先嫁了,那么给人的感觉就是姐姐嫁不出去了。这也是当年贾南风设计抢过妹妹贾午、嫁给傻太子的原因,她长的不太符合大众审美、母亲早年又凶名远扬,差点没嫁出去。

所以,虽然从妹们可以嫁,但叔母、伯母还是希望能等到卫熠嫁出去之后再说。

但是,怎么说好呢,你之蜜糖,她之□□。叔母、伯母们觉得好的事情,卫熠却并不觉得好,她苦闷的简直无法言语,却连说叔母、伯母们做错了的资格都没有。

今天是繁昌公主以赏花之名设宴,请了一众世家夫人和小娘子来卫家做客,所暗含的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第50章古代五十点都不友好:

卫玠在得知了这场醉翁之意不“花”的“鸿门宴”之后,当即就表示要留在家里陪着卫熠,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以壮声势,也总比让卫熠一个人去面对三姑六婆们来自心灵上的拷问的好。

卫玠连台词都准备好了——我阿姊想什么时候嫁人,就什么时候嫁人。婚姻不能将就,次一等终究是次一等。等不来一个合心意的,还不如不嫁,我养她!

结果,反倒是卫熠,却并不想卫玠留下。

“我发现你胆子越来越大了啊,卫小娘,不好好跟着老师学习,反倒琢磨起怎么请假逃课了!说,谁把你教坏的?!”卫熠抬手,毫不客气的给了卫玠额头一个脑瓜崩,教训起弟弟的气势比王氏都像阿娘。

在全家都把卫玠当一件精美易碎的瓷器时,只有卫熠不这么觉得。她更喜欢把卫玠当一个普通人,平常心平常对待。因为她觉得越是小心翼翼,反而越容易给卫玠造成压力,让他哪怕很难受了也不敢和家里人说。

她曾私下里对卫璪说过:“小娘不就是生病了吗?有病就治,有药就吃,早晚会好的。这个神医不行,我会爬山涉水为找到更好、更高明的神医。”

卫熠真的很像是女版王济,觉得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年,如果不能让自己痛痛快快的活着,还不如不活。

小时候,卫熠就偷偷带着卫玠做尽了她觉得小孩子应该会喜欢的事情,上房揭瓦,下河摸鱼。长大了,她就开始监督卫玠读书练武,努力成才,和别家兄弟姐妹的相处没什么差别。只是多了“盯着卫玠喝药”和“换着花样让卫玠吃下更多东西”这两个程序。

富兰克林说过一句话:有的人二十五岁就死了,只是到了七十五岁才埋葬。

卫熠就是典型的,坚决不让自己的心在很小的时候就死的了那种人,她不想自己活的如一口枯井,激不起半点涟漪。

卫玠很喜欢和熠姐,很喜欢和她相处,觉得和她和二舅相处,是最放松的。因为在他的角度看来,他就是个正常人,从不觉得自己是个什么病人,他多方注意,也只是不想家人担心。

卫玠积极为自己辩护:“我没逃过课。”

这话是真的。卫玠生怕堕了卫家、乐广以及历史上卫玠的名声,这些年真的是拿出了比高考还要认真的劲儿在学习,寒暑不避、风雨无阻的上门求学。

从开蒙至今,已经近七年的时间,连卫玠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他竟然真的坚持了下来。

卫玠在现代的时候,其实是个三分钟热度,干什么事,一开始都总像是打了鸡血,但是还没到中间就萎了,都不需要等到结尾这件事就已经强行结束。

当卫玠以为他这辈子都会如此的视乎,他终于在穿越之后,遇到了一件坚持了快七年的事情。呃,或者说是几件事情?跟着乐广通玄学清谈,在家里被各个长辈指点集众家所长的书法,在梦境中坚持不断的写了一篇又一篇的诗词歌赋。

从一开始跌跌撞撞,思辨时漏洞百出,字体横七竖八竖,文章通篇不知所云;

再到如今的……勉强入门,偶尔也能论赢一回乐广,所习之字终于得到了祖父一句尚可的评价,写出来的古文最起码不再不中不洋的了。

这个过程中,自然也有过低谷,很多次,但卫玠却从未想过要放弃。

因为他很理想化的坚信着“勤能补拙”,坚信着康熙老爷子的教育真理,读一百二十遍,默一百二十遍,他这个年纪的很多学识,其实还没有上升到需要拼天赋的高度。现代思维再怎么根深蒂固,在多听、多看、多写、多练的古代大背景影响下,终究也可以水滴石穿。纵使不能成为站在金字塔顶端那一小撮的天才,他也要成为天才之下以靠自己努力所能达到的最高高度的人!

当然,这一过程卫玠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他既然已经坚持了一个七年,就能再坚持一个七年,两个七年。

回首往事,这样的坚持简直太td的有成就感了。

只一个七年,他就已经感受到了如此之大的愉悦,可想而知日后他会收获怎么样更大的愉快心情。

卫熠无奈的戳了戳自家弟弟就像是煮熟了的鸡蛋一般嫩滑的脸蛋,戳了又戳,都有些舍不得放开自己的手了。

第13节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