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妻薄情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我妻薄情 第279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秋粮曾说过, 二月前必须上缴完毕, 春耕就更不用提,关乎今年?的民生?。

经过考虑,谢玄英决定只在大同县推广红薯和土豆, 暂时不要?求其他县试种, 一来新谷本?就要?尝试,二来, 各县令未必会上心, 与其给他们做手?脚的机会, 不如只让他们垦荒。

垦荒的主力是?流民, 而招募流民就需要?优惠政策。

谢玄英和师爷们讨论了一番, 最后认为?,十年?间自山西逃往河南之地的流民,至少?有数万之多。

想要?逃亡的流民回来, 就必须给出合理的政策支持。

比如, 开?垦的荒地既归流民所有,可于当地入籍, 并且三年?之内免赋税,后两年?只收一到三成税,以此吸引各地的流民黑户。

而为?了推广红薯种植, 谢玄英决定,种植红薯土豆的人家,第一年?免除徭役, 流民依旧三年?内免税,普通人家则收低税。

这?样等于百姓种出来的粮食, 大部分都归他们自己所有,应该可以大大提升积极性。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如何教?导百姓种植。

在中央,这?是?户部的差事,“以垦荒业贫民”“以树艺课农官”,放在地方,自然就是?户房的活了。

户房本?来有三人:张户书?被程丹若杀鸡儆猴,但因为?吏书?的说情,目前回来继续试用,最近十分老实?;包户书?的母亲过世,回家守孝;郑户书?后来居上,目前是?户房头一人。

——他也是?当时向谢玄英告密的人。

两个人显然是?不够干这?么多活的,钱师爷必须凑份,另外再招募一二打杂的,算是?凑足了劝农的队伍。

谢玄英本?来想亲自下乡,为?百姓讲解如何种植,但被程丹若“委婉”劝住了。

“对你自己的样子有点数。”她?道,“别帮倒忙了。”

谢玄英悻悻然:“我?看了好些农书?呢。”

程丹若安抚他:“家里?够我?们折腾了。”

她?已经把后花园的花铲得七七八八,从前知府栽的花都被她?移盆了。

现在,后花园已经变成田地,等待红薯、土豆和辣椒的宠幸。

“我?们都不会种地,所以,我?找了会的人来。”程丹若道,“以后你不许去西花厅了。”

谢玄英问:“女眷?”

她?点头。

他原也不去那儿:“知道了。”

数日后。

三堂正间。

贺三娘和贺四娘挽着?包袱,怯生?生?地看着?面前的丫头。

“两位姑娘好,奴婢叫竹枝。”竹枝落落大方道,“这?是?小燕和小雀,以后你们有什么事,可以吩咐她?们两个。”

小燕和小雀都是?在大同买的丫鬟,调教?了半年?,也顶用了,忙不迭福身:“亲家姑娘好。”

贺三娘与贺四娘面面相觑,平时也算泼辣的她?们,现在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怎么杵着??”程丹若进屋,言简意赅,“两位妹妹坐吧。”

“不敢。”贺三娘胆子大一些,“太太叫我?们名字就行。”

“都一样,坐。”程丹若开?门见山,“我?请两位妹妹来城里?,是?有件事要?让你们做,放心,亲兄弟也明算账,你们来我?这?帮忙,我?会给你们工钱,够你们在老家雇人种田了。”

两个姑娘微微放心,她?们是?家里?的劳力,一下走了两个人,光凭二娘五娘可不够干活的。

“不知道夫人要?我?们做什么?”贺三娘问。

程丹若:“种地。”

她?道:“有一些南边来的新庄稼,和小麦、稻米都不同,需要?懂侍弄庄稼的人试着?种些看看。”

两个姑娘明显放松了。

让她?们绣花,她?们不一定做得好,可种地不一样,她?们提得动镰刀,就去地里?割麦子了,打小在田里?长大。

“有人教?吗?”贺四娘问,“没人教?,我?们也不知道咋种啊。”

“我?会让丫鬟念给你们知道。”程丹若道,“你们平时就住西面的抱厦,除了侍弄庄稼,也学一学打毛衣,每天的饭菜和这?年?的衣裳,我?都会筹备好,月底你们可以回家一趟,如何?”

她?安排得这?样妥当,她?们还有什么问题,一口答应:“没问题,多谢夫人。”

程丹若看向竹枝:“你负责料理两位姑娘的事,不要?怠慢了。”

竹枝心中一喜,连连道:“夫人放心,奴婢知道轻重。”

贺家姑娘不愧是?从小种地的人,她?们了解清楚红薯和土豆的特性后,就开?始尝试育苗。

程丹若只要?每隔几天,过去查看一下情况就行了。她?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纺织业上。

皇帝封的“司彩”一职,让她?名正言顺地有了继续干涉的理由。

所以,她?把宝源号的鲍贤、昌顺号的程正、做煤炭的史数石,做酒的许原一块儿叫到衙门,准备开?股东大会(?)。

开?会前,四个人争先?恐后地拍了她?一顿马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