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妻薄情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我妻薄情 第494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402章 奏驿站

男人还是很好?哄的, 数数就行了。

次日,谢玄英调整好?了心情, 和姜元文在书房里辩论了两个时辰。

双方各执一词。

姜元文说, 时移世易,春秋代序,试看江南天府之地, 早就不把理学?奉为圭臬之言, 对程、朱多有思辨,可见民心所向?, 就是人人皆可成?圣的年代。朝廷就该改变想法, 奉心学?为正统, 就好?比当年汉初尊黄老, 汉武兴儒术。

谢玄英却?道?, 你说人人都可成?圣,这人人是指读书人还是指百姓?读书人明善恶是非,修己身道?德, 那该如何用来道?德治理国家?如果百姓也去悟道?, 谁来耕田织布,行商送信?若是说礼不下庶人, 又和人人都可成?圣的说法相悖了。

姜元文道?,悟道?有先后,必然是先由读书人悟出道?理, 再教授于百姓,如此方算是教化。

谢玄英就说,你去看看外头?田间的平民百姓, 是教他们种?田织布好?,还是教他们空泛的道?理好?, 光凭道?理填不饱肚子,总不能让大家都朝闻道?,夕便死吧?君子治学?明道?,到底是为了什么?

姜元文回?答,自是为了救世安民。

谢玄英道?,假如一门学?问只?是为了自己明心见性,这就是修身的学?问,一个人的学?问,而不是治理天下的学?问。眼?下人人都在谈心学?,静光居士以禅悟儒,只?执着于自己的内心,与孔孟治天下的初衷已截然不同,是释非儒。

最终,姜元文因无法回?避心学?空谈的现实,遗憾败北。

他回?头?就给老师写信,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一说,末了透出心里话。

“帝王喜怒莫测,有利则用,无利则弃,此路尚崎岖,未到功成?时。”

他发现,心学?要得到朝廷的认可,就得对帝王有用,可时下人们批判程朱,热爱辩论,虽夸夸其谈,却?于百姓无益。

再不改变,心学?也会?走到尽头?。

可要变,谈何容易?

姜元文想起在谢玄英,刚生出的走人心思又淡了下来。他倒是要看看,谢玄英能走出什么道?儿来。

万一呢。

打定?了主意,姜元文就不和他冷战了,反而寻机提醒:“快到秋闱了,今年的乡试,抚台该早做准备。”

考过乡试就是举人,能入京参加会?试,陛下既准了增加明年的中榜进士,这回?的竞争必然会?格外激烈。

谢玄英听取了他的建议,认真筹备了起来。

几乎顷刻间,家里忽然多出一倍多的拜帖,都是贵州大户之家送来的。

他们不是求开后门,而是怕被穿小鞋。

程丹若一张都没?看,全烧了。

家里门户紧闭,什么礼都没?收,连带着费太太想约她吃饭,都被她婉拒。

总之,闭门谢客,谁都不要过来。

同样闭门的还有提督学?政家。

提督学?政就是负责一省教习的官,属于按察使司,通常是翰林出身的进士,出任按察佥事或副使之职。

但说实话,这都没?什么用。

乡试不似会?试,考成?就上金銮殿了,但也是一件大事,考官不止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巡按御史,还有京中派来的人。

他们才是主考官。

今年贵州的主考官就是礼部?主事。

虽然人家才正六品,但他才是主考官。谢玄英又安排了布政使、按察副使等四人为同考官,这五个人负责阅卷,而他本人则为提调官,统管考场一切事务。

考试期间封闭试场,任何人不得出入,各门户都由他的人亲自把手,杜绝一切夹带舞弊现象。

八月六日,主考官入城,也不找地方落脚,直奔贡院,当天就住了进去。

下午,同考官、谢玄英和其他监考官、收卷官等所有人马,也正式入驻贡院,同时,封锁考场内外。

之后的七号、八号,各考官一面熟悉,一面商量出题。

九号正式考试,一直考到八月十五第三场,后面还要阅卷。

在此期间,谢玄英都不会?回?家,吃住都在考场。

因这缘故,中秋都过不成?了。

程丹若琢磨了下,既然他不在家,她一个人紧闭门户太浪费时间,干脆收拾行李外出,去趟安顺看看情况。

怎么说呢……驿站承包措施说成?功不成?功,说失败也没?失败。

不成?功是因为路不像路,越往后,开出的驿道?就越粗糙,整得像山里徒步的小径似的,只?不过是杂草灌木少点,隔一段距离,铺一块比较明显的石头?。

驿站倒是还好?,山里最不缺的便是木料,苗人们按照自己的习惯,搭建了一两座吊脚楼,供修路的民夫和俘虏歇脚。

目前这几个驿站和这条路,都赚不到任何钱。

程丹若不得不招来驿站的承包商,好?言安慰了他们,表示自己也出钱了,绝不会?任由他们的银子打水漂。

四个宁寨都是朝廷承认的土司,虽说地方不大,可都登记在册,今后不管是买卖还是朝贡,必然要走这驿道?,绝不会?荒废。

为定?他们的心,她便说,这次来便是绘制图纸,上奏朝廷,正式定?下驿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