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主小弟他不按剧本来[快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男主小弟他不按剧本来[快穿]——与归君(80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夏翊发出短促有力的命令。

炮手紧张地按照方才计算出来的角度,狠狠拉动了机括。

砰的一声巨响。

飞沙走石。

城门附近的士兵都呛咳起来,因为眼睛里进了沙子而偏过头或者捂住脸。

有离得近的士兵因为巨大的冲击力而倒飞出去。

等烟尘散去,两方人马都紧张地看向了烟尘的正中央。

老天爷啊。

一个夏翊身边的参将吞了口口水,忍不住长大了嘴发出感慨。

这边是惊叹,苏秉文那头就是惊怒了。

只见坚硬结实的大门上,赫然有一个巨大的、约莫有半人高的洞口。

堵住!不让他们进来!一个也不许!

他疯狂地叫嚷着,像是得了羊癫疯一样挥着手命令调集士兵们去防御。

然而已经晚了。

一个离得近的、胆子很大的叛军士兵动作迅速地从城墙外,朝洞口里扔了一枚炸子。

惨叫从城门里发出。

原本冲上来想要阻拦叛军的朝廷军见到前面的人被炸得人仰马翻,都有些踌躇不前。

叛军立刻抓住机会,两个个子矮小的士兵动作迅速地从这个大洞跳了进去。傻愣着的朝廷军这时才反应过来,抢上前想要杀死他们。

然而当先的叛军士兵又一次不知从哪里摸出来一枚炸子,朝着他们狠狠地丢了过去。

一片人仰马翻当中,这个士兵和后头另一个个小个子叛军士兵已经动作利索地把城门上的横木抬了起来,丢在一旁,接着两人合力,奋力把大门拉开了一条缝。

城门沉重,他们只拉开了这条缝。

但没有关系。很快就有其他的叛军士兵从缝隙中钻进来,与他们一起把城门结结实实地拉至大开。

叛军中响起了欢呼。

夏翊微笑着接过参将手中的旗帜,干净利落地向着城门的方向挥下。

城墙上的苏秉文,有些绝望地闭了闭眼睛,口中喃喃:完了全完了

三日后的大宿朝堂上。

气氛僵硬得让文武百官没有一个敢抬起头。

一封三百里加急的奏报放在皇帝案头。

河中失守。

大殿里的低气压几乎要叫人喘不过气来。

德昌帝大发雷霆,用了很长的篇幅来咒骂苏秉文尸位素餐、无能至极,然后又骂京军和河中军只知道要粮饷却不干事。

骂完这些尤不解气,又把当时推荐苏秉文的六皇子李成业骂得狗血淋头。

李成业头也不敢抬在下面听着,想到文武百官都见证了这一幕,心里羞辱难当,一撇头看到太子脸上露出一丝愉悦,心中竟生起勃然杀意来。

一场朝会,气氛令人窒息。

最终皇帝表示不信任苏秉文了,令行抽调南方的军队去迎战夏翊。

这一次,他也顾不得算计什么钱粮火耗,一气调了足足二十万人马。

消息几乎是一下朝就被送到了檀九章案头。

传信过来的人小心翼翼看着自家主子脸上的阴翳,仗着这位主儿一贯脾性好、不爱为难下头人,大着胆子问:

主子不若,像前次一般,放出叛军不堪一击、朝廷军无需多虑的风声,再叫人去鼓动皇帝担忧国库入不敷出?叫皇帝撤回旨意,不调那么多人去?

檀九章摇了摇头:

上次能够那样行事,是因为叛军之前赢下的都是边城,驻军不多。但这一次不同,他们攻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关的河冲。我们不能再重复一遍上次的打算了。

他沉吟片刻,缓缓眯起了眼睛:

去,把和江南漕运联络的管事给我叫来。

是。

作者有话要说:

写打仗有点爽嘿嘿嘿

第88章第四个世界(18)

朝廷要打仗,需要抽调江南的兵力,另一方面,也需要鱼米之乡的粮食支持。

江南上上下下一片紧张。

大宿西北常有动乱,但江南一直是安逸的,最多每年一到征粮食税的时候,就爆发几场农民起义。

长此以往,军中吃空饷、粮道以次充好甚至以空仓虚报满仓等等的事情不计其数,简直成了江南默认的官场规则。

而现在,皇帝要动兵,要动他们的粮。

按照那些被报上去的数目调动。

一下子,江南官场上下都弥漫开来忧虑的氛围。大伙吃吃酒,一番商量,最后心照不宣地增加了今年农民们缴纳粮食的数量规定,以及商人们的商税。

并且,派小吏下去强征兵员。

在这个年代,这是十分平常的事情。

对官老爷们,升斗小民们总是敬畏的。他们胡作非为,百姓也只能心里咒骂,面上还得赔笑伺候。

哪怕有被逼上绝路的人,在官方的铁蹄下也很快被镇压。

但这一次,不知怎的,那些像野草一样卑贱、可以肆意收割、一茬一茬会自己往外长的平民们,竟然闹了起来?

巡巡抚大人!大事不好了!小柳村那帮胆大包天的农民竟然越聚越多了!一开始一村子几十丁口没想到现在附近村镇的都掺和进去,都快五百人了!

你说什么?!

农民叛乱这种往往几个、十几个人的事儿通常甚至到不了巡抚这里。然而这一次,这个数目听得巡抚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一阵眼晕。

五百人?

他嗅到了不妙的气息。

调兵!下头的千户都是蠢货吗?!这么一帮乌合之众都对付不了?

往往农民起义很快就黄了。

毕竟受限于眼界和无组织纪律性的先天不足,农民们就算侥幸能弄得声势稍微大一点,官府一波威胁夷九族,就足够其他人对他们敬而远之了。

最后敢露头的,就只有那些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的人。

但这次嘛,漕帮的人,掺和在里头了。

檀九章的隐晦命令顺着暗线一路抵达了江南。

那些在河上讨生活的年轻力壮的汉子们,本身就结成了天然的组织和联盟。

他们往往出身贫寒,家里父母兄弟可能也是地里刨食的农民。而且,征兵令一下,谁管你是不是漕帮的人呢?壮丁拉走那还不是说拉就拉?

官府的强令有多次,但这一次,同时进行的征兵和增税以及隐隐约约听闻的北边有个战无不胜的大将军反了、北边的朝廷军都吃了败仗、征他们这些人当兵是去送死终于彻底激怒了这些生活不易的汉子们。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