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古代当迷弟[穿书]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我在古代当迷弟[穿书]——云长歌(286)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378章

韩熠离开咸阳的时候是带着龙且走的,剩下的那些人他给颜徵留下了,或许也不应该算是给颜徵留下,他原本也想都带走来着。

只是颜徵知道了之后说了句:你回韩城之后肯定没有功夫盯着他们,万一他们聚在一起搞点什么事情,或者给楚国透露了消息怎么办?

韩熠想想也是,最后还是选择带龙且走。

颜徵对此十分疑惑:他有什么特殊?你为什么这么关注他?

韩熠听着就觉得颜徵话里有话,便笑着安抚说道:行了,别想那么多,我只是觉得龙且算是他们之中最纯粹的一个人,也比较有潜力,最主要的是他好收伏啊,我对他好歹也有救命之恩,我虽然在身份上骗了他,但离恨楼的事情可没骗他。

颜徵心里还是有些狐疑,他甚至怀疑韩熠是不是知道什么。

别的不提,韩熠每次重点关注什么人的时候,事实证明那个人就一定是有特殊之处。

所以他是不是真的要关注一下这个龙且?

实际上韩熠带着龙且走的想法十分简单就怕龙且在咸阳呆着呆着就又要想办法搞刺杀,这个人跟执着,但还有点灵活,算得上枭雄。

不说会不会成功,只要他这么做了韩熠都会后悔为什么留下他的性命,干脆还不如直接带走他。

龙且在路上的时候一直比较沉默,跟来的时候几乎判若两人,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韩熠有自己的事情要处理,只是吩咐赤山盯着点他,其他也没什么功夫搭理龙且。

随着韩熠要回到韩城的消息传出去,那边就开始源源不断的送文书过来。

韩熠在收到第一波文书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这这么多的吗?

负责送东西过来的墨荇笑了笑说道:这只是一部分,还有一些在后面的。

韩熠:?????

他有些迷惑地看着墨荇问道:这些都很急?

不着急的话至于浪费人力物力大老远的往这边送吗?他这刚离开咸阳多远啊。

墨荇说道:通远伯说还是比较急的。

韩熠问道:既然着急为什么现在才送过来?

他在咸阳停留了有半个月左右啊,这半个月够他处理多少事情了?

墨荇抓了抓头说道:通远伯说怕耽误主公正事儿。

韩熠没再说什么,这件事情他也有错,毕竟他一心都扑在了怎么才能坑魏国和楚国一把,虽然知道韩城肯定有事情需要处理,但他秉持着那边没来消息那就是不紧急这个想法,就一直没有去多问两句。

韩熠无奈只好开始处理事情,其中最复杂的就是那些读书人的情况。

因为韩熠长期不归,韩岩只能跟大家商议着取了一些读书人,剩下的都让他们回去了。

不过留下来的读书人也有数百人之众,如果都授官的话,这对于韩地现在比较脆弱的官场生态环境可能是一种破坏,毕竟都是新手,不定要出多少事情,但如果留的人数太少,韩岩又怕看走眼放走真正厉害的人,回头韩熠会不高兴。

最主要的是当初大张旗鼓招来了那么多人,最后只留下几十个人的话,也说不过去,再下次就不一定还能搞来这么多人了。

人是留下来了,但现在这些人都处在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韩岩自己看中了几个留在身边听用,可他能用到几个人呢?

幸好现在韩熠要回去了,他就直接将名单和这些人的试卷全部都让人给送了过来,那意思很明显:你自己做决定吧。

所以虽然文书看上去很多,但实际上更多的是试卷和韩岩对他们点评的评语。

韩熠一点点都看下来之后,觉得也满意也不太满意,满意是因为这些人的整体素质还不错,不满意是因为真正出挑的没几个。

不过好在,这一次李通古带着旬晟和张苍都跟了过来。

别的不说,张苍在历法这方面那是当之无愧的专家,旬晟也是家学渊源,这两个人一定要安排好。

既然要安排人,韩熠就要再一次梳理一下现在韩地的官员。

现在这些官员的各种资料其实都在他脑子里存着的,但他还是将舆图拿了出来准备对照看一下。

如今的韩地一共分十六个县,听上去好像不少的样子,可想一想这个地方到底曾经是个国家,十六个县还是少了,原本其实还有郡,但颜徵为了让韩熠能够直接统治这片土地,直接将郡给取消了,将整个韩国变成了一个郡,名字就是韩郡。

现在看来每个县都太大了一些,这些官员难免有些顾不过来,导致今年的耕地虽然比之前要多了一些,但也有限,毕竟监督不过来啊。

最主要的是很多官员因为新上任,所以县内什么地方缺水什么地方不缺也还没有摸透。

墨家巨子他们就算不休息的帮忙也要有的放矢,知道那边是什么情况才能设计出方案然后派人过去。

韩熠点了点舆图,下了一个决定拆!

将这些县拆成比较小的县,同时分成上中下县,一边是为了腾出一些官位安置这些人,一边也是为了三级行政制度做准备,在韩熠看来郡县制还是简陋了一些。

不过不适合现在就改,所以他也只能铺垫,免得等到真正要改的时候还要从头开始来。

然后将这次通过考试,以前有治理一地经验的人放去下等县做县令,反正还有年中考核,也算是对他们的一个监督。

至于他们做不好做不好也无所谓,这年头上中下县的分等主要靠的是人口,下等县就是人口少,土地可能会贫瘠一些,不过韩熠会尽量分的公平一些。

在拆分之前,这些人也有事情做了去各地收集材料,除了县令那里官方记录的,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记录下来的最好也能拿回来。

当然这些也用不到这么多人,而且肯定有人不愿意去,所以韩熠也不会强迫他们。

他还有其他事情交给这些人,之前他不是说过想要开始给国民灌输爱国概念吗?是时候让这些读书人上场了,去编写一些好听好记又朗朗上口的段子就好了。

唔,这样看起来,他可以先将翰林院给建起来了,直接把这部分人都给扔到翰林院去。

顺便愿意出去采集数据的,算是实干型,这些人回来之后就可以授官,翰林院的那些要在翰林院呆着,然后满一年之后进行考核,如果考核不合格依旧要回家吃自己,合格的话再授官。

这样会比那些出去的晚一年,但谁让你想偷懒呢?

实际上以后科举走上正轨之后,就不会有这样的分别了,管你是谁,都要扔到翰林院去呆着。

不过翰林院也是要分学士院和供奉院,供奉院的话就是安置那些比较有才学但不适合做官的人,比如说诗人词人之类的这种。

现在的文学发展还比较缓慢,当然也跟常年战乱有关系,等到一统天下之后,这些人就有用途了。

不,现在就有用途,他要用这些人去给颜徵吹彩虹屁。

在原书里,颜徵就是吃了舆论的亏,让那些笔杆子占据了上风,结果明明一代千古帝王,却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韩熠要从现在就开始铺垫洗脑,这方面必须重视起来。

韩熠的思维比较天马行空,基本上就是想到那里写到哪儿,他写的那些东西,估计送给韩岩看都看不懂。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