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很小的时候,她母亲就告诉过她:真正的至高烹调,是原汁原味。因为每样食材都有它本真的味道,而这些味道都是天然的味道,能通天地日月精华,滋人身四肢百骸。只要将这些本真的味道真正激发出来,就能烹调出最美味的食物。
萧凌一直是这么做的。
哪怕对于面摊的每一碗小面、每一份馄饨、每一个包子烧麦,她都不曾有半点懈怠。
所以,她给客人吃的,都是最天然、最健康的食物。
只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这本真美味。
对于忙着下力气挣口粮的底层人来说,慢慢品味食物本真的味道,实在太过奢侈。
他们只想快点吃完,好立刻去干活糊口。
至于食物的味道,真不怎么在意。
坦白说,他们已经麻木了。
不只舌头。
还有心。
只有重口味,才能刺激他们麻木的味蕾。
只有给多多的配料,才能刺激他们麻木的心,让他们觉得占了便宜,内心便多了一份饱满的踏实感。
当然,人生百样,各有不同。
去萧凌摊子的,也不只是卖力气的底层力巴们。
即便都是卖力气的力巴,也有人的口味跟一般人不同。
所以,渐渐,有了欣赏萧凌手艺的人。
随着吃过的人口耳相传,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萧凌也就勉强赚够了糊口的钱。
这些年,她也正是这样养活自己的。
而随着时光的推移,她的名气越来越大了些,挣的钱也越来越多了。
尤其,有家病弱的宅门老太太,因为消化不良,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但意外吃了萧凌做的馄饨,却消化通畅了。
那老太太便请她去当家里厨娘。
小地方,虽然没什么大官大豪,小宅门大户还是有的。他们家的钱,跟外面那些糊口的人完全不是一个层次,即便只是为他们一家做饭,萧凌赚的都比外面摆摊多不少。
渐渐,她攒的钱越来越多了。
最后,老太太咽气,临终前告诉她:“孩子,你的厨艺,在我们这种地方,埋没了。走吧,去京城,去大地方,闯一番名堂。”
老人有一辈子的经历,看人都很准。
这次老太太看萧凌,也是一样。
她虽然不知道萧凌的厨艺到底在国内算什么水平,但是敢肯定:她的厨艺绝对是出类拔萃的。而且有种独特的味道。如果走出去,很可能会闯出一番名堂。
至于这“名堂”到底是什么,老太太不知道,需要萧凌自己去寻找。
萧凌却是也真的来寻找了。
老太太走后,她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母亲临终前,也叹息过“名堂”。
不过母亲是这么说的:“我这一身厨艺啊,可惜是个女子,不然就是厨神也当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