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越挥了挥手,秦五披上斗篷,问司徒越,“您手里有钱啊,你打算置办点什么摆在这儿,以后您子孙要是说起来,地砖是哪一朝的,柱子是那一朝的,说了一遍,就没提到您这一朝,也怪没意思的。”
“哼,在寝宫置办个物件算什么,要是朕的子孙在金銮殿上说起来,哪一片地是朕打下来的,哪一种粮食是朕推广的,哪一任官吏考核是从朕这儿开始的,比提起这些俗物更震撼人心,更能让子孙记住。”
第132章
过年之前,开始祭陵,上皇年纪大了,长途奔波就不适合他去,够资格的就是司徒越和承岳,承岳还是半瞎,司徒越只好认命的穿上厚衣服,也不让人备马车,直接带上侍卫一日三百里赶往孝慈县。
祭品当地守陵的士卒已经准备好,司徒越只需要去祭拜就可以了。第一日先去太-祖陵,这附近陪葬着很多的开国功臣,附葬皇陵对于臣子来说是一种荣幸。
司徒越顺便在洒祭酒的时候多洒了几杯,还特意说明了是给诸位老大人的。
在哪儿停留了一天,第二日去了太宗陵,前不久这里驻跸过上皇圣驾,此时痕迹犹在,司徒越整理了衣冠上前祭拜,重点是给上皇的生母----太宗生前亲封的最后一任皇后和上皇追封的皇后额外多上了一炷香。
“求您二位保佑祖父长命百岁,无病无灾。”
接着是上皇的皇陵,这处皇陵的地宫还没封上,但是元后已经在此处长眠很多年了。皇陵的后面是先敏太子一家的陵寝,司徒越在先敏太子这儿耗了两天的时间。
晚上,司徒越一个人跪在大殿里,彻夜烧纸,因着是晚上,周围阴森森的,几只蜡烛,也不能照亮这一片地方。
“父王放心,儿总有办法查出当日真凶的。咱们全家不能白白的认了这个倒霉。”
说完再不说话,外边开始下起了雪,洋洋洒洒飘了满地,只觉得贡缎也抵不住这股寒冷。
可是司徒越想和先敏太子说说这些年的感想和心路历程,但是话到了嘴边才想起来,有些事就是夜半无人也不能出口。
先敏太子去世之后,他的形象在司徒越的心理变成了理想的父亲形象,实际上,先敏太子并没有司徒越想的那么高大光明,就是如今懦弱的承岳,也比先敏太子在性格上优秀很多。先敏太子性格霸道。这一点从没人怀疑司徒越是不是先敏太子儿子这件事就能看出来,司徒越的霸道是有渊源的。在司徒越的记忆里,似乎秦可卿的生母就是先敏太子夺回来的。
先敏太子和上皇也时常争吵,那个时候,年轻的先敏太子知道大位在望,自己带着一股藐视天下的气概,上皇也疼爱他,一些不伤大雅的要求尽量满足他,也养成了他跋扈的性格。但是做了很多年的储君,对着臣下的时候,不自觉的给自己套上礼贤下士的壳子,东宫那天的大火,是发生在他和上皇争吵之后,他气呼呼的回到东宫,上皇随即让人传旨禁足。据上皇回忆,父子争吵不过是一件小事,但是上皇在争执的过程中想起了往日旧事,怒火升腾,因着几件贡品,就对着儿子发了火赶他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