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设瞧着大家伙儿都到齐了,站在队委会大院外面的广场道:“最近大队不少同志来我问北方灾荒年的事情,我想说的是,的确,去年下半年,北方好几个省的确遭遇了大面积的旱灾,导致粮食颗粒无收,国家救灾派了不少粮食过去,他们这才勉强得以渡过难关。”
“可不幸的是,今年很多地方又出现了雪灾、旱灾的情况,各地粮食出现短缺,城里的粮站陆续出现没粮可买的情况,我今天召大家来,也是让大伙儿做个心理准备。”
“今年粮食该咋种就咋种,每天多灌溉点水,多撒些肥,老天是不会厚待勤奋的人。不过你们自家的粮食,得裤腰带勒紧省着点吃,今年这个情况,恐怕要到秋收的时候才能结算拿粮了。”
底下的人一听这话直接炸了,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议论不停。
自从实行工分制度以后,大队社们每天累死累活干一整天弄货,才赚十个满工分。
一个工分才换一毛钱,一天也就换一块钱,这一块钱还不能直接兑换使用,得在每年秋收的时候兑换成粮食。
每个人每年可兑换360斤粮食,可去年北方闹饥荒,全国一大半的粮食都支援那里,今年交完公粮,恐怕分不了这么多粮食。
这年头可不比十年前,国家政策管得严,投机打把,私下买卖的事儿不允许做。
去年又全民大炼钢,把铁锅铁盆铁器啥的都拿去炼钢了,山上的树木都砍了许多,如今一草一木都属于国家,不准私底下砍。
地里以前拿去喂牛的麦草、玉米杆、红薯藤等等,都要归属于大队,再由大队平均分配,粮食啥的就只有那点指标。
如果连基本的360斤粮食指标都兑换不上,他们就要挨个大半年才能粮食吃,那不得饿死一家老小啊!
社员们惊慌失措,都在商量着接下来该怎么办,很多人第一个想法就是找一切能吃的野菜,虫子啥的佐粮,每天三餐变两餐,干的变稀的,顿顿吃个六七分饱,总能勉强挨过去。
其实尖头村以前不是没有春旱过,但那都是建国以前的事了,建国以后,无论别的村儿遭受多大的自然灾害,尖头村总能化险为夷。
有人就说这种情况是穆秀冬带来的好运,当年她去县里读高中一年,鲜少回尖头村,村里就雪灾、干旱、洪涝不停,她一回来就风调雨顺。
自从见识过了穆秀冬的菩萨好运,大家坚信穆秀冬是菩萨保佑之人,深怕她一个呆不住又回县里,轮番上门劝说:“招娣啊,婶子听说高中学历的人在城里好找工作,可这城里虽好,现在到处都闹饥、荒,粮店买不着粮食,你呆在城里肯定挨饿,不如就呆在咱们大队里,也好照顾你爹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