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刻,不仅仅是赵郁,在旁边的苏福也意识到,皇帝真的是老了。
就算是想要威慑他国,也得依靠别人。
宣和帝还交代了几件事给赵郁,便让赵郁退了出去,正是苏福送赵郁出乾清殿,他状若无意的提起,“圣上的身子不大爽快,幸好有王相、程大人这等朝中肱骨辅佐,也劳烦秦王费心了,这么晚还得入宫,圣上也就这时候能够说上几句话。这再过半盏茶的时辰,圣上差不多也就该睡了。”苏福把手里的宫灯交给赵郁,“老奴就送秦王到此,剩下的路秦王好走。希望下回,老奴还有这福气送送秦王。”
苏福这番话说了不少内容,尤其有趣的便是他将王令秋化为肱骨之臣,可从头到尾都没有这么提赵郁。苏福必然不是想当着赵郁的面,骂赵郁没有做好臣子的本分,那么只能是另外一种可能。至于透漏宣和帝的病情,他无法猜测赵郁知不知晓宣和帝真实情况,他也不在意,他说这话的意思就是想给自己找个去处。他没有选择其他皇子,而是选择了赵郁,这位不显山不露水,默默跟在宣和帝身边几十年的老人,可是绝顶聪明的人。
“多谢苏公公。”赵郁接过宫灯,未多说其他的话,可是在握着宫灯长柄的手,在长柄上点了点,显得极为满意,一切都在不言中。
苏福重新回到内殿,挑开厚重的帘子,就见沉思的帝王,低声询问帝王要不要先用些小粥再入睡,现在宣和帝最常用的也就是小粥、豆奶、羊奶羔这类好克化的食物了,半点不见荤腥油水,人怎么可能不瘦?
“人离开了?”帝王勉强张口问道。
苏福神色恭敬地回道:“离开了,奴才将秦王送到乾清殿门口,就赶忙回来了,奴才还是喜欢待在圣上身边。”
宣和帝笑了,可才笑到一半,面上就挂不住笑意,只能绷着脸才会好瘦几分,他感慨出声:“你跟在朕身边也有四十来年了?”
“四十有三年了,那会儿是春时,奴才被圣上提拔从茶水间提拔到御书房伺候,后来又当了总管。”那时候的苏福才是十三四岁的孩子,宣和帝是喜欢他那股机灵又没有城府的劲儿,似乎看着这样的人,心情都能放松不少。苏福再御膳房熬了差不多十年,才被任命为乾清宫的总管太监,可饶是如此,当年二十六七的他,也是有史以来,不是从潜邸跟着主子,却能做到总管位置,最年轻的大总管。这些年,苏福没有因此而目中无人,踏踏实实的做好伺候人的本分,就是有人与他有权力争斗,也从来都是只要不招惹他,他就从来不招惹别人,所以反倒成了在宣和帝身边待得最久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