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家不小,是个占地面积有三百多平的小院子,正房四间,倒坐四间,两边厢房各两间,院子中央打铺上了四方的石砖,东边的角落里种了一颗桃花树,入了秋,叶子已经掉光了。
温馨回来,从正房里出来一个六十多岁的温老太太:“哎哟,你这死丫头,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我才说要出去找你,灶上热着饭呢,今天做了你最爱吃的蒸排骨,饿坏了吧?”
温老太太一边说一边过来拉着温馨往厨房走。
厨房设立在靠近东厢房的倒坐里,厨房很大,有十来平米,厨房一角是一个土灶,温老太太掀开锅盖,把放在里面温着排骨端到屋子中央的桌子上,又张罗着给温馨盛了一碗米饭。
排骨是清蒸的,放了姜片豆豉,味道鲜美,在温馨吃饭时,温老太太又做了一碗西红柿鸡蛋疙瘩汤来,温馨吃着,她就坐在边上陪着,又柔声细语地问起了温馨在学校一天的生活。
昏黄的灯光下,温老太太的表情被衬得又柔和慈祥了几分,这样一个老人,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在原主的记忆中,这会是那个话里话外劝她认命,劝她息事宁人,劝她嫁人,劝她不成又把她关在家里不让她出门的人。原主跑了出去,她举着大棍子在后头追。安置房都在一个小区,温大伯一家听到了也追了出来,原主太害怕跑得太快没注意看路,被路过的车辆撞上,当场就没了气。
温馨低下头,不再看她,吃得差不多了,温老太太收了碗筷,道:“馨馨啊,你大哥大姐马上就要来北京工作了,他们也没地方住,你看咱们家空在这里,就让他们来家里住怎么样?”
温老太太嘴里的大哥大姐是温大伯家的孩子,比温馨大两三岁,早就不读书了。上一世原主在这一天失踪,他们就顺理成章的住进了原主家,半年后拆迁,这三百平的宅基地换了好几百万以及三套回迁房,全都入了温大伯一家的口袋。
原主回来,温大伯一家不仅不将财产返还,只让她跟温老太太一起住在回迁房里最小的那一套里,话里话外还一副施舍的模样。原主自然不干,温大伯跟原主的爸爸不是同一个妈生的,温父刚刚成年就被温大伯分了出来,不说地,就连锅碗瓢盆都没分他几个,温父是个不服输的性子,扒了火车到北京来闯荡,二十三岁那年认识了原主的母亲章雯,结婚后的第二年他们生下了原主,原主三岁时他们置办了这栋房子。
有了房子,温父便将在老家跟着温大伯过活的温老太太接了过来,温老太太在温大伯家过得并不好,来到这边很是摆了一下婆婆的谱,后来看章雯实在不吃她这一套,而温父也不站在她这边以后她才消停了。原主的父母在原主13岁那年出意外走了,家里就剩下了温老太太跟原主。温老太太疼爱原主吗?疼的,但她也疼温大伯一家,原主父母走时老板赔偿了他们不少赔偿金,原主的姥姥家拿了一半,温老太太拿了一半,原主姥姥家的那一半现在都还没动过,而温老太太的那一半的却因贴补了温大伯一家,所剩无几了。
温馨实在是想不明白这温老太太是在想什么,原主丢了,原主的姥姥家举全家之力在找,而温老太太伤心归伤心,但找人的举动是半点没有的,温大伯家的两个孩子来,她给人安排了房间,把人家照顾得妥妥当当的,等拆迁的消息一来,温大伯一家再一哄,她就把房子给人家了。等章家得到消息跑来,因为手上没有房产证等证据,他们再怎么闹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