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明朝当皇帝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18章 国子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除了外国人之外,其中还有不少少数民族的子弟。

若是能让这些外国学生来充当老师,对增长学生们的见闻,开拓他们的视野可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他们也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中原文化,可谓是一举多得。

国子监的历史非常悠久,自从晋朝开始,就已经有国子监存在了。

国子监下属的国子学可谓是一个王朝最高学府了。

天下的学子们,无不以加入其中为荣。

这不仅是因为国子学是最高学府,更是因为国子监的长官有直接推举优秀的贡生直接当官的权利。

而国子学因为教习都是当朝大员充当,作为他们的门生,他们比其他的学子更容易受到朝廷的重要。

普通的学子一旦进入了国子学就等于给自己的仕途上了一道保险,当官机会可是大了很多。

若是家中再有钱有势一点,那进入了国子学,就等于直接成了替补官员。

最开始的时候,国子学还未成气候,在里面求学的学子最多是也不过一两百人。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到了明朝,南京国子监的监生,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足有八九千人。

而朝廷每三年才录用三五百人入朝为官,这样庞大的基数,对比这几百人录用名额,就显得十分的臃肿了。

此时的国子学早就名不副实了,失去了它刚刚建立之时的应有的作用。

虽然依然是明朝的最高学府。

可这样一个庞大的有些臃肿的机构,是根本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的。

这也是李天痛下狠心想要清理整治国子监和国子学的原因。

孔彦缙作为国子监的祭酒,算得上是这些贡生共同的老师,地位不可谓不崇高。

可是对李天的旨意也是无可奈何。

他有心替自己的学生说两句公道话,却又不知道该什么什么好。

让国子监的贡生成为新式学堂的教习,只是李天的第一步。

在他的构想之中,将来的国子学可是要成为天下人才汇聚之地的综合性的大学学府的。

这些人学子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思想上难免会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他们能够在新思想的冲击下做出应有的改变,才是李天这次旨意的主要目的。

场地,教学内容,教职人员虽然都已经敲定,可是义务教育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非是一天两天就能弄好的。

几人商议到深夜,才总算是将各种大问题都敲定了。

剩下的一些边边角角的问题,自然会有杨士奇等人详细商议,李天也就没有什么参与的必要了。

留下他们几个人继续商议,李天优哉游哉的回到寝宫呼呼大睡起来,仿佛一切都和没什么关系了似得。

喜欢请大家收藏:(wap.kanquanben.net)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