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还有那里,等战事平息了我还要带你去看看北境的山水,那种意境你一定会心动的。那地方适合吟诗作对,必然是能合长昀心意的。
原本还略显凝重的氛围一下子温馨了起来,他们都不愿提前去设想沙场的血腥与无情。
北境的战事实在是紧急,整军出发的日子就定在了这月初十那日。
两人动身的前一日,林母将他们夫夫二人叫回了相府,也算是替他们践行了。
那日家宴的饭菜异常丰盛,甚至连林母都亲自下厨做了两道。
我这一辈子都梦想着能上战场跟北齐人过过招,只可惜阿娘是个女子,到底是被困在了上京这座小小的城里不能如愿。现在好了,长昀,你替阿娘去看看北境的模样,也算是全了阿娘的一个念想。
沈静婷虽说是出身武将世家,父兄也都是戎马半生的名将,但她因为是女子,纵使武艺不输男儿也没有半点施展的空间。
她自己没有一展抱负的机会,便将这心愿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可偏偏她生的三个儿子都是扎进书堆里就不愿意出来的儒生,这或许也就是她为什么那么喜欢夏亦峥的原因,因为这个人跟她一样喜欢塞外的风,还有着震慑外敌的能力。
是,长昀记下了。林初淮一直都知道娘亲的遗憾,若是可以他都想要带阿娘去北境,让她亲自看看边塞的样子。
还有,云霁,阿娘也有事想要拜托你。沈静婷看向了一直坐着没有说话的夏亦峥开口道。
阿娘请讲。
长昀呢,是我和他爹看着长大的,是个没有私心的好孩子。我和他父亲都很清楚,若是有朝一日让他在自己的性命和百姓的福祉来选,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也许这样会很自私,但我希望你能拦着他一些。
沈静婷说这话的时候有些犹豫,她知道这样并不对,可长昀是她怀胎十月辛辛苦苦才生下来的孩子,这让她如何能舍得。
阿娘放心,云霁定当不惜一切代价地去护他周全。夏亦峥很认真地保证,他也同样不愿他的长昀不顾自己的安危。
可听见这话的林母却是摇了摇头,我虽不愿长昀自己选择牺牲,却也不要你不惜一切代价。你是主帅,一切都该以大局为重,不可被儿女情长所牵绊。若是真的到了必须有所取舍的地步,阿娘不会怪你的。
不错,若是真有那么一天,你只要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就好。林楚恒也点头同意沈静婷的意思。
林家的夫妇是真的将大义放在了心间。
夏亦峥忽然间觉得有些难过,倒不是在为自己,而是在为这样忠勇的一家人也同样要被萧毓猜忌而感到不值。
今夜的这顿饭吃得格外开怀,没有人因为临别而觉得忧伤,尽管此去一别可能今生都不复相见。
他们当夜就宿在了相府,兴许也是为了第二日能再陪林相夫妇用一顿早膳。
这一夜他们什么都没有做,就这么相拥而眠,其实二人睡得都不算好却都在闭目假寐。
晨曦初露,天明来的很快,用早膳时大家都很沉默,没有昨日那般洒脱。林母将两个人都抱了抱才目送着他们离开。
夏亦峥为林初淮备了马车,此次萧毓也是亲自登上了城楼,率领百官为他们送行。
他们没有直接奔往北境而是先去了城外军营,夏亦峥带回京的那五千人马此次自然是都要再带走的。
军营的将士们在知晓可以回北境时也都是热血澎湃。俗话说得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们虽不喜战争却也不惧,能为他们所热爱的国家和百姓抛头颅洒热血是他们最大的荣耀。
夏亦峥在城外耽误了半日整军,再出发时队伍已是浩浩荡荡。
行军的速度较之日常赶路要快上不少,夏亦峥一开始担心林初淮可能会适应不了还适当地减了减速,但在确认他没有大碍后就按照原定的计划赶路。
快到边城了,越往北边人烟越是稀少,天地的意境也越发地辽阔,反是称托地人在此间显得渺小。
连续几日的赶路也会让人觉得疲乏,夏亦峥下令原地休整半日,正好也到了之前的那处村庄,趁着还未忙起来带上长昀先去看看也无妨。
林初淮听他此言当即顾不得有些疲累的身体站了起来。
夏亦峥将这里的事交给了钟祁,牵了一匹马让林初淮坐上去,因为相距不远他也没有骑,就这么牵着。当然也没忘了问问军中是否有此地出生的士兵。
这一问之下竟是真的有四五人。
夏亦峥让他们同他一起,几人最初不明就里但在快到村口时这几个八尺大汉竟都是激动地热泪盈眶。
从军几年,他们已经有许久不曾见过家中的爹娘和妻子儿女了。
到那村庄时田地里有不少妇人正在忙着农事,村口也有孩子们正在嬉闹。
跟在夏亦峥身后的一个汉子盯着一个孩子看了许久,最后似是确定了什么,快步上前将孩子紧紧抱在了怀里。
那孩子忽然被人抱住,看了看觉得自己不认识这人后张口就是号啕大哭。
那汉子着急忙慌地轻轻拍着孩子的背在哄,看起来有几分笨拙,小牛,是爹呀,你仔细看看是爹回来了。
可那孩子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只知道挣扎。这个士兵离家时他的孩子不过才两三岁,意识还处在懵懂的阶段,如今三四年过去了,哪里还能认得出曾经最喜欢黏着的爹爹。
许是听见了孩子的哭声,一个老妇人急急地赶来,大声呵斥道,你是什么人,抱着我家孩子做什么。
但待看到了正脸后又忽然痛哭失声,阿成。
娘,不孝子回来看你们了。那汉子放开孩子,猛地冲老妇人跪下磕头。
老人家赶忙将儿子扶起来,仔细地看着,口中一边说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还一边拉住孙子告诉他这是他心心念念想要的爹爹。
看着这一幕,林初淮的心中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觉得有些酸涩。
作者有话要说:到北境部分了,战争部分可能经不起推敲,毕竟全靠某棠想象,行了,我去看三十六计去了。
第44章
夏亦峥并不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情景,之前几年在战事止息的戍守时期,他也会分批放一些边城的将士们回家过个几日。
因为他知道这些年轻人不仅仅是守卫国土的战士,同样也是家里的顶梁柱,是爹娘的心头肉。
他让剩下的几人也都进村回家,抓紧时间还能说上一会儿话。
夏亦峥看出了林初淮感慨良多,想了想才宽慰道,其实能够活着再见到家人,于他们而言已经是最大的幸事了。
每一次的战争都会将一些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留在边疆,能活着回去跟家人团聚已实属不易。
林初淮又如何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但真正见到时心绪并没有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平静。
生活在繁华太平的上京,太多活得潇洒恣意的人不知道他们幸福安乐的生活是靠别人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才换来的。
这样的人中也包括了坐在龙椅上的那位。
走吧,我带你去见见村长。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伤春悲秋。
他们到村长家门口时老人正在侍弄院里的花草,乍一见到他们还有些难以置信。
夏将军。村长连忙放下手中的工具迎上前来。
当年他们并不知晓夏亦峥是将领,只当是个寻常士兵,后来他修改了征兵要求,又带了许多东西来感谢他们时村民们才晓得。
夏亦峥在北境比在上京更加闻名,在北境百姓眼中他就是这一方的守护神,有他在的一天就有北境边城太平的一天。
前辈,多年未见,您身体可还好。夏亦峥同他们之间的相处是轻松自在的。本来就不是个有架子的人,更何况是在老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