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配的自我修养(快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10)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马车停在公主府门口,没有时砚的吩咐,车夫不敢擅自行动。

好一会儿,江轩才闷闷道:我能让人给爹爹娘亲送些东西吗?

时砚认真对江轩道:你要知道,你送去的东西,在别苑外面,会被一拨又一拨的人检查,若是没问题便罢,若是发现什么不合适的,定会有人上门找你配合调查。

江轩眨眨眼,好半晌才道:我明白了,等我长大后,有能力了在送。

时砚没说话,抱着江轩下了马车回府。

按理说,时砚作为最年轻的内阁大臣,是有自己府邸的,但他们家情况特殊,明阳公主有自己的公主府,而江大将军也有自己的将军府,加上时砚有他的府邸,一家三口住在不同地方,想一起吃个饭,都要提前一个时辰准备起来。

因而,时砚大多数时间还是住在公主府,明阳公主乐的每天见到儿子,自然不会有意见,住在隔壁的江大将军,虽然嘴上不说,心里是高兴的。

另一头,楚国因为准备充足,粮草丰沛,士兵精良,只用了短短五个月时间,一路攻打到了燕国国都五十里外。

消息传回楚国境内,朝廷内外一片欢欣。

不久,燕国皇帝亲手所书的国书送到楚国,燕国彻底归属楚国。

燕国皇帝接受楚国皇帝的封赏,成为和王,其中一个条件,希望楚国皇室出面,替他们寻回失踪已久的华翎公主。

皇帝答应了。

和王的府邸盖在京城,一家老小在楚国上下的监督下,有钱无权,要是心气平和些,日子勉强过的去。

自此,燕国彻底归属于楚国,朝廷开始论功行赏,自然少不了时砚这个功臣。

但时砚已经是内阁之一,还要如何封赏?若不是有意要搞死时砚,皇帝就知道这时候的时砚需要低调。

于是,皇帝这个亲舅舅,除了给时砚封赏一个太子太傅的虚职外,大手一挥,给时砚赏了几十个美人,没说做什么用,只言道:照顾饮食起居。

赏赐从皇宫出来,一路大喇喇穿街过巷,街上百姓都被传旨太监后面跟着的一溜儿美人惊呆了,无不羡慕。

这是哪家的公子老爷有这福气啊?瞧这些女子,形态各异,环肥燕瘦,气质出众,无一不美,这下算是享了齐人之福喽!

等知道这是给时砚的赏赐后,众人的脸色立马变了。

这,这,这哪里是赏赐,这些庸脂俗粉送给时砚公子,不是很明显的让这些女子去占时砚公子的便宜吗?

天哪,还一次赏这般多?见到时砚公子把持不住扑上去,我可怜的时砚公子,不知道被欺负成啥样哦!

不行了,我心脏受不了,我要去公主府门外等着,亲眼瞧见时砚公子安然无恙才放心!

公主府内的时砚,见到这一溜儿的美人,毫无异色的收下了。

时砚当然知道,皇帝这是调侃,但更多的是对他的维护,一桩风流韵事,总比功高盖主要好吧。

只有江轩,等人都走了,小嘴撅的能挂油葫芦:爹爹,咱家住不下这么多人呢!院子太挤了,轩轩不喜欢!

时砚似笑非笑的挑眉:那如果刚才穿鹅黄色衣裳的女子,最擅长做你最爱吃的豆沙包,天蓝色衣衫的女子一手糖醋鱼做的炉火纯青,味道一绝,就连陛下吃了都叫绝呢!

在江轩惊讶的目光中,时砚扶着额头:唔,我想想,还有那个浅粉色衣衫的女子,最会做南方的糕点了,什么芙蓉糕,玫瑰糕,栗子糕,甜而不腻,软糯香甜,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

啊,还有那谁来着,一时没记住,就是会做香喷喷炙羊肉的那个。

作为一个小胖墩,轩轩已经不自觉咽口水了,抱住时砚的大腿开始撒娇:爹爹,爹爹,轩轩喜欢这些姐姐,让她们留下给咱家做好吃的,咱们家还有好多屋子能住下呢!一点儿都不挤!

时砚摸摸江轩的脑袋,可怜的孩子,还不知道,你爹娘刚在别苑里上演了一场离别大戏。

可惜主角儿们并没有外人想象中的生离死别,痛不欲生,而是恨不得对方早早的离开,别在自己眼前碍眼,不断提醒双方,以前做的决定是多么愚蠢可笑。

华翎虽然从别苑出去也不再是昔日高高在上,受尽宠爱的公主,但她还有珍爱她的母亲,同时也拥有了相对自由。

而别苑中的江时意,亲眼见证了华翎,从一个单纯又善良的小公主,到今日撒泼打滚不讲理的蛮横女人,无法面对这样的华翎,心中早就后悔昔日的决定。

但,悔之晚矣。

时砚瞧着什么都不知道,一心想着吃的小胖墩,觉得这事还是不要现在告诉他的好,毕竟无知有时候也是一种福。

况且,那两人虽然生了江轩,但江家养育了江轩,生恩与养恩之间,这孩子自会分别。

第22章结局

华翎的过往被抹的干干净净,江家不可能让她的出现,带出江时意这个不可说的存在。因此回到和王府中的华翎,外人只知道,她是在采药途中出了意外,被人所救,近日才在皇帝陛下的帮助下,回到京中。

但时过境迁,从未遭遇过挫折的小公主,面临破国惨局,最后一点儿报复回去的希望也覆灭了,从此华翎性情大变,整日在府中摔摔打打,就连最疼她的母亲,时日久了,也不往跟前凑,只让人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就行。

和王妃自觉这些年为了这个时时闯祸的女儿,付出的人力物力心思不知凡几,好不容易让女儿回来,谁知女儿左了性情,谁的话都听不进。

虽然这样的华翎让她很心疼,但事已至此,他们国破家亡,苟延残喘,根本无力为女儿报仇,低调做人,才能活的长久。

公主府隔段时间就会收到和王府的消息,但时砚一般不过问,都是明阳公主看着处理的,他每日上上朝,带带孩子,偶尔接个任务,外出巡行几个月,处理事情游刃有余,日子看上去悠闲自在,让人羡慕不已。

尤其是那些胡子一大把,走路都要人扶,一顿饭只能吃半碗浓粥的内阁大臣,见着年轻的仿若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精力充沛好像永远都用不完的时砚,心里不由怨念:要是出点什么事让这小子焦头烂额就好了。

也许是大人们的怨念太强烈了,在轩轩八岁这年,南方有消息传来,有人拉了个三千人的队伍,在沿海一带自立为王,造反了。

这清平盛世,有这种脑子被门夹了想不开的人,着实少见。

且只有三千人的游兵散将,与朝廷近几年越发训练有素的军队比起来,不堪一击。

但最令人不可置信的,是造反之人,自称姓江名时意,乃是当朝明阳公主与江大将军的大儿子。

当地官府奏折中言:此贼子妖言惑众,煽动百姓,言说他这些年闭门不出,不见外人,并非得了什么不可见人之症,乃是陛下嫉贤妒能,将他无故囚禁在京郊别苑之中。

几年之中,卧薪尝胆,于去年春节期间,趁别苑防备松懈,趁机逃脱。为了让天下人看清陛下的险恶用心,才举兵造反。

看的出上奏的官员写这些话时,有多么的战战兢兢,奏折边沿还残留着不小心留下的不明显汗滴。

散朝后,皇帝御书房内,皇帝气愤的将折子仍在地上,小太监战战兢兢的捡起来,皇帝抬下巴示意:都看看吧!

看完后的几位大臣均气愤不已,态度十分强硬,表示要派人将这乱臣贼子捉拿回京,株连九族。

只是关于是让谁领兵前去的问题上,起了争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