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那般告诉你,只是因为想与我二姐置气而已,从小到大,我手里有什么好东西她都想抢过去。
因此我故意设计让她知道我与你有染,且怀了玉珑,果然她就坐不住了,很快与你发生关系,并珠胎暗结。
呵,你怎么不想想,我与你之间只是一次意外而已,怎么可能那么巧就怀上孩子,偏你们还都信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愚蠢。
住持冯子须虽然生气,但这么一来,两个孩子好歹不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又能在一起了,不管上一辈的恩怨如何,两人在万佛寺大师的做法下,又能欢欢喜喜的成亲了。
一时在京城传为一段佳话,内里的龌龊无人得知。
而时砚,在这段有情人终成兄妹又不是兄妹的曲折故事中,身份是住持冯子须的侄子。
冯家是武将世家,到了冯子须这一代,冯子须早早的出家当了和尚,只余下一个冯子然在战场上拼杀,后来冯子然与妻子程立雨双双在战场殒命,只留下不到五岁的独子冯时砚。
冯家在战场上杀了太多敌国将领,为了避免对方寻仇寻到时砚身上,皇帝做主,让时砚隐藏身份,进入万佛寺,在大伯冯子须的教导下成长。
所以说,时砚与男主,也就是程长青,实际上是堂兄弟关系。
但从母亲这边论,时砚母亲程立雨,与男主父亲,也就是二公主的驸马程立雪,是嫡亲的兄妹,因此两人在知情人眼里,是表兄弟关系,男主名义上的父亲,二驸马,是时砚的亲舅舅。
时砚看到这里,忍不住想来一句:这操蛋的人生。
而时砚作为炮灰,就是在六岁这年,被男女主带着去后山游玩儿,两人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起来,忘了时砚的存在,让一个六岁孩童独自在深山中过了一夜。
等住持带人去找的时候,时砚已经从悬崖上滚落,尸骨无存,作为大伯的冯子须为了遮掩这件事中男女主的痕迹,精心布置了一个打斗的场景,对外宣布时砚是夜里被敌国细作给掳走了。
事实上,时砚掉下悬崖,真的被敌国细作给捡走了,对方不知道他的身份,见他根骨不错,直接将他带回敌国,精心教导成一枚潜伏在本国的细作,执行刺杀和收集情报的任务。
时砚:草(一种植物)!
第163章和尚念经
时砚被住持牵着手走在山间小路上,两人沉默不语,住持见惯了时砚沉默的样子,丝毫不觉的奇怪。
指着前边儿一颗几人合抱的大树,温声道:阿砚,你还记得这颗树吗?你小时候跟着你父亲来寺庙看我,大伯就带你来这里玩儿,你偷偷溜到树上那个大洞里睡着,让我与你父亲一顿好找,你父亲急的差点儿报官。
时砚心说:就是我不记得,最近半年,你每天说一遍,我也要被你给洗脑了吧。
住持见时砚不出声,牵着他的手继续往前走:你还是不愿意开口唤人吗?我是你亲大伯,是你在这世间唯一的亲人了。
陛下让人将你送来这里,想必也是有这层考量的,并不是让你跟着大伯出家当和尚,等将来边境安宁敌国不敢再犯之日,或者你长大成人,想要下山历练之时,就能离开这里。
阿砚你是自由的,你有的选择,现在只需要每日快快乐乐长大。
路过一个有成人膝盖深的溪流,住持将时砚抱在怀里,脚步轻松的跨过小溪,将时砚缓缓放在地上,不管自己早已湿透的裤腿,继续牵着人往前走。
时砚完全不明白佛家秃头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明明往前走几十步,就有一座小拱桥搭在小溪之上,供行人通过,放着好好地桥不走,非要这般折腾,想不通。
住持接着絮絮叨叨:你刚被人送到大伯身边时,夜里每每从梦中惊醒,困得额头点地,却不敢入眠,大伯整夜陪着你说话,过了整整半年,情况才稍微好转。
说着便摸摸时砚光溜溜的小脑袋,紧接着传来一阵笑声:你也是个倔脾气,和你父亲真像。情况好转后便拎着枕头要搬出去自己住,最近夜里睡的好吗?
时砚心说:就算以前吃得饱睡得香,从今天起怕是不行了,我现在一想起和尚念经就头疼的厉害。
小甲轻嗤一声:组长,做和尚就要实诚一点儿,难道道士就不念经吗?木鱼又不是只有和尚会敲,你当道士的时候,敲木鱼可是又脆又响,不少同门找你探讨过经验呢!
时砚笑而不语,没提醒小甲,这些事按理说,现在的小甲是不应该知道的。
带着时砚在山里溜达了一圈儿,感受自然之力,用了大约一个时辰,看天色不早,作为住持的大伯每日有无数事情等着他去处理,于是牵着时砚的手往回走。
后山与佛寺的交界处,只隔着一扇小小的木门,门这这边儿是一派自然风光,湖光山色,翠鸟啼鸣。另一边儿却是人间盛景,来往不断的香客与烟火气息。
在要推开门的前夕,住持突然蹲下身对时砚道:阿砚,待会儿去找你了悟师兄可好?
看出时砚眼里的疑惑,住持大手在时砚光溜溜的小脑袋上揉揉:外人不知道的咱们的关系,只道你是大伯外出从山下捡来的孩子。
这大半年大伯与你寸步不离,走哪儿都带着你,不仅寺里的僧人,就连寺外的许多香客,都以为你是大伯特意寻来的继承人。
当年大伯也是这个年纪被师父带回寺里的,所以他们才会有此误会,但你终究不属于这里,将来你要下山成亲,绵延子嗣,要历经红尘万般劫难,回到属于你的世界。
若是继续被人误解下去,对你在寺里生活不利,懂吗?
时砚点头。
虽然都是念经,但道士念经与和尚念经,在他心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一个让他亲切万分,一个让他烦躁的想打人,不跟着住持才好呢。
何况寺庙里也不全是清静无为只会念经的大和尚,像膳堂,戒律堂,账房,巡查组,早晚课组织,武僧和普通僧人区别管理等等,每一项都有油水可沾。
尤其是万佛寺这种大寺庙,每天来往香客,光是添置的香油钱,一月下来不知凡几,别看僧人们整日足不出寺,像是没有地方花钱似的。
事实上,每日饮食,一年四季十几套新衣,僧人的月例银子,送给香客的赠礼,逢年过节去山下施粥,寺庙的维护翻修,扩建佛寺,以及给佛祖重塑金身,每一项开支都不是小数目。
尤其最直观的重塑金身,那么大个儿的佛祖全部用金子给重塑一遍,可想而知寺庙的富贵程度。
小寺庙也就是泥塑,只不过给佛祖装一个金心而已,万佛寺不同,说是金身,就是货真价实的金身,不掺假,丢不起那个人。
因此,成为住持的衣钵传人,并不是简单的佛法精深而已,同时还意味着继承了这座寺庙的一切,包括花不完的金钱。
刚开始几个月还好,最近时砚经常听到寺里僧人小声议论,觉得他于佛法上并无寸进,不配成为住持的亲传弟子。
这一世无亲无故,倒是继续修道的好时机,但在和尚庙里修道,怎么听都觉得怪怪的。
小甲毫无原则立场的撺掇时砚:组长,反正都是出家,当和尚当道士也没甚差别,你实在受不了和尚的大光头,咱们改投道观也可以啊!反正都要天天听你敲木鱼念经,对我来说无所谓啦!
时砚没好气道:别想了,皇帝亲自下令,让人将我安置在这里,说不得周围还有暗卫盯着,你觉得没有正当理由,没有更好的选择,我能轻易离开这里吗?
若是在外面让敌人将我怎么着了,皇帝的脸还要不要了?
算了,不就是在和尚庙里修道吗?我能行!时砚说的信誓旦旦。
然后,所有雄心壮志在见到了悟师兄以及他身后跟着的人时萎了。
男主程长青,今年十五岁,长得一表人才,虽然脸型更多的是像极了他母亲二公主,但这张脸长在他身上,硬朗中夹杂几分俊秀,更加吸引小姑娘的目光。
程长青是知道时砚真实身份的,姑姑的独子,奉命在万佛寺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