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配的自我修养(快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215)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王小花瞬间被识滟说的不高兴了,捏着帕子帕子反驳道:什么丫鬟不丫鬟的这般难听,我和仕美哥是正儿八经的未婚夫妻,这在村里大家伙儿都是知道的。

现在仕美哥这边有困难,我来帮忙有何不妥?难道我们这些买不起丫鬟书童的人家,连照顾一下家人这一小小举动,都要被人臆想的这般不堪吗?

阿滟,我可真是看错你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

识滟对这猪脑子也是无语,见对方实在听不进去人话,懒得搭理,挥挥手,对杜母道:娘,我回后院儿洗漱准备吃饭,你们慢慢儿聊。

杜母点头让识滟随意,转头顺嘴问王小花:小花今儿在我们家吃饭吧?

当然!

王小花选在这个时候来杜家,可不就是想蹭一顿饭,顺便瞧瞧杜家现如今都过的什么日子吗?

这种事王小花以前没少干,现在做起来也轻车熟路。

听杜母这般说,自然顺杆儿爬:我还要给仕美哥做饭呢,若不然仕美哥回来就没饭吃了,不若婶娘让家里厨娘多做点,将仕美哥那一份也给做了。

别说没走远的识滟,就是一向对村里孩子包容度非常高的杜母听了,也诧异的瞧了王小花一眼,这得多缺心眼儿的姑娘才能说出这种话。

就这,陈家那一家子人精能看上她?

于是王小花便留在杜家和众人一起用饭,席间杜识有善意提醒:我和仕美兄顺路一起回的家。

陈仕美忙了一天又累又饿的回家,你这做饭料理家务的人却在旁人家美滋滋的用饭,怎么着都说不过去吧?依照陈仕美的性子,嘴上不说,心里的小本本早就记下了。

谁知王小花丝毫没体会到杜识有的好心,不在意的摆手,还带着几分炫耀的心思:仕美哥说我在家无聊的话,平日里多和附近的邻居走动走动,他要知道我和先生家走动起来,必然会高兴的!

杜家众人:你是不是二傻子?

人家这是让你和周围邻居搞好关系,不是让你不分时候,没有主次,让他饿着肚子等你的走动!

识滟瞧着王小花不是傻,是已经完全被陈仕美给洗脑了,陈仕美说什么她听什么而已。

等王小花用杜家的食盒拎着陈仕美的饭菜走出家门时,还大声交代识滟:阿滟,改天上我们家玩儿啊,顺便将你家的食盒带回来,我就不来回跑了,还有好几家没走动,忙着呢!

识滟嘴角一抽,直接转身进屋,完全搞不懂王小花的脑回路。

进去就听杜母对着杜父和杜识有抱怨:还未婚妻!媒人是谁?见证人是谁?交换的信物是啥?交换的庚帖在手里了吗?什么都没有,人陈家上下嘴皮子一碰,你们就是未婚夫妻了?

到时候人家不认账,哭都没地方哭去,好好地女孩子一点儿不自爱,脑子里整天只有情情爱爱的玩意儿,被一个男人玩弄的团团转,连脑子都没有了!

还有这王家,也是猪油闷了心,王小花那长相,那为人处世的手段,村里普通小伙子都瞧不上。有大好前途,见识过府城繁华的陈仕美怎么会看上她?

凭啥啊?想什么美事呢?想巴上陈仕美,连脸都不要了,直接将自家清清白白的未婚姑娘往男人床上送,无耻!这往后孤男寡女共住一间院子,闲言碎语就能将王小花千刀万剐!

不就是打量着让王小花未婚先孕,给陈仕美生个孩子,逼陈家赶快迎娶王小花过门吗?天真!

杜母不仅瞧不上王家的做派,还瞧不上陈家的做派:还有陈家那个老太太,精明的没边儿了,白得一听话免费的丫鬟给她儿子陈仕美洗衣做饭暖床就算了,还上蹿下跳的跟人王家要了一半儿的租金,算是和王小花和陈仕美两人合租的院子。

识滟一口茶直接喷了。

杜识有和杜父也不遑多让,眼神震惊,仿佛不明白杜母在说什么,这得有多无耻才能做出这种事?

杜母见状不以为意,一副见惯了大世面的样子,叮嘱杜识有:往后离陈家小子远着些,那可是个狼崽子,躲在爹娘妹妹身后享受他们冲锋陷阵得来的好处,骂名全让家人担了,自个儿还是清清白白的一朵白莲花。

杜母哼笑一声:我就不信陈家做的这些事能瞒住陈仕美,就算陈家瞒住了,按照王小花对陈仕美知无不言的性子,能什么都不说?

明明什么都知道,却装作不知,将王小花利用个干净彻底,心脏着呢!

杜家父子陷入震惊回不过神,识滟抓住重点问杜母:不是,娘,您打哪儿知道这些的?有些事情村里人也不一定全都知道吧?

杜母淡定的喝口茶:娘当然有自己的渠道。

看杜母的样子,识滟更加肯定了之前的猜测,顺便对吞金兽一般的小绣庄的未来更加自信了。

第284章神奇体验

不知从哪天起,小绣庄的生意突然就变好了。

好到什么程度呢,即使小绣庄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规定,达官贵人依然趋之若鹜。

一开始是京城内的贵人家中大管家亲自上门。

不管小绣庄提出什么奇怪要求,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就是知府大人见了也要客气三分的管家们,到了小绣庄表现的谦逊极了。

好说话的程度让知府大人一度怀疑他离京太久,京城那些眼睛长在头顶的世家突然集体转性。

后来不止京城,南边儿的,北边儿的,富商大贾,达官贵人,纷纷往小绣庄涌。好似谁家没有一两件小绣庄出品的绣品,就在圈子里抬不起头似的。

仿佛一夜之间,小绣庄之名就传遍了大江南北。

京城之内更是在最受宠,最喜好奢侈的五公主推崇下,流行起一阵刺绣之风。

不管是衣服鞋袜,还是抹额手帕,都要绣上统一风格花色的样式。就连手腕上的饰品,脖子上的吊坠,都能想办法与绣品结合。

盛传宫内的陛下和皇后娘娘也对五公主献上去的绣品十分喜爱,大加赞赏。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于是这股刺绣风从京城一路吹到时砚所在的府城。

小绣庄每日出入的都是身份不凡之人,可掌柜的还是那副样子,不管你是好吃懒做想蹭一顿点心的懒汉,还是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在小绣庄定制绣品的高门大户,掌柜的都一视同仁,不卑不亢,不逢迎,不谄媚。

即使如此,那些往日里在小绣庄占便宜之人依然从小绣庄消失了。

不是旁人对他们做了什么,而是他们本人见着出入小绣庄的那些盛气凌人的客人,在小绣庄享受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待遇。

瞧瞧对方出手的大手笔,几百几千两银子就跟几个铜板似的,眼睛都不带眨的伸出双手求小绣庄收下。

就这还不能马上拿到想要东西,听说那什么订单已经排到两年后了。

再瞧瞧一无所有的自己。

这些人自然而然的明白双方不是一类人,渐渐的就不敢再去,偶尔实在馋小绣庄的点心,进去尝尝,掌柜的还是以往那和善的态度,让人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慢慢的众人也就看明白小绣庄的态度了。

至此,杜家人再也不担心小绣庄开不下去倒闭,一家人回陈家村种地了。

说实在的,好不容易出来,灰溜溜回去,怪没面子的。

杜识有好奇的问识滟:阿妹,我听说小绣庄的订单都排到三年后了,你干嘛不多找几个绣娘帮忙干活儿?

小绣庄生意之好,府城无人不知,所有人都在猜测小绣庄何时扩大规模,不少府城的绣娘蠢蠢欲动,想去小绣庄做工,为此提前做好了准备,争取能第一时间得到东家的认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