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怎么了?池和丁走过来。
老大,你的牛鞭烤好了!野和力也走了过来。
你们吃吧。喻莘忍住嫌弃的冲动道,他才不要吃,太腥了,而且这玩意儿切都没切,还是维持原本的形状,喻莘实在下不了口。
野和力又是一番受宠若惊,不过在朔面前他们不敢放肆胡吹,只是喊喻莘老大喊得更加响亮了。
朔总算停止了咳嗽。
池问他怎么了,得知了辣椒酱的事情,池对所谓的辣椒酱肃然起敬。
我来试试。池一脸悲壮道。
喻莘嘴角抽搐,把朔啃了一口的肉给池。
池咬了一口,也被辣得脸红咳嗽,直接把肉抛给了丁。丁很淡定,他先嗅了嗅,然后一口咬下,津津有味地嚼了两口,点头道:不错,好吃。
喻莘翘起大拇指:有眼光!
池难以置信地哀嚎:怎么可能?
然后他看见部落里最弱小的喻莘也拿起涂满辣椒酱的肉,一口咬了下去,一脸满足。池看看丁,又看看喻莘,默默坐到一边反思自己是不是老了。
老祭司后来也过来了,尝了辣椒肉后也称赞好吃,还厚着脸皮地跟喻莘又多要了一点辣椒酱,吃得满嘴油光。
祭司爷爷也是有眼光的人。喻莘笑眯眯道。
谢谢神使大人夸奖。老祭司道。
喻莘有拒绝过这个称呼,不过老祭司很坚持,幸好部落其他人还是如往常那样叫他莘,如果都改口的话,他会觉得有点尴尬,不,是尴尬到裂开。
老祭司过来是有事跟朔讲,见莘和其他人都在,也没有多避讳,直截了当道:我们虽然在神使大人的帮助下获得了神的恩赐,但这到底不是长久的办法,我们必须自己找到新的盐,部落才能真正度过危机。
老祭司的话很对,求人不如求己,喻莘赞同地点头。
老祭司说完这些话,除了等待朔的回答,他也很在意喻莘的反应。
毕竟喻莘才帮助他们得到了神恩赐的盐,这个时候自己提出要继续寻找盐,有点打他脸,但寻找盐的事情很急迫,拖不得,他只有照实说出来,现下见神使大人露出赞同的神色,终于松了口气,心里感叹:神果然钟爱辛勤劳动的人。
朔也点头赞同,他沉吟片刻后说道:能获得盐的途径有两条。
第20章灵感
朔沉吟片刻后道:能获得盐的途径有两条。
第一条是从台盐氏换取,上个秋天以前我们的盐都是从那里来的,但是现在台盐氏已经归顺神殿,我们不能再接近他们。
第二条路是越过台盐氏,继续往东走,那里有生产盐的部落,他们不是神殿的人,我们可以直接向他们换取,但是路途很远。
去挖陶土遇险那次,喻莘问过鸣关于台盐氏的事情。
台盐氏在有昊氏的下游,要沿着河往东走上五六日才能到他们的领地范围。以前台盐氏还没有归属神殿的时候,有昊氏跟他们的走动还算频繁,自从上一个秋天,台盐氏迎来了神殿的祭司以后,有昊氏的人就不敢过去了。
台盐氏曾是他们盐的来源,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不敢再向他们换取盐。
台盐氏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只能选择第二条途径,去更东面的地方向懂得生产盐的部落换取食盐。
其他人显然也想到了这一层,连大大咧咧的池都神情凝重起来:更东面的部落我们从来没有去过,都是听台盐氏说的,台盐氏说他们到下一个部落要走八天,但那个也不是产盐的部落,要再往东面走。这条路没有人走过,非常危险。
有昊氏附近的河是从西往东流的,也就是说入海口应该在东面。所谓产盐的部落,很可能是住在海边会煮海盐的部落。这真的说不清得走多久。
等部落里的兔子生下小兔子,我们就去东面换盐。朔说。
等小兔子生下来后,部落里就有更多肉食了,那狩猎队就算走,也能靠采集队勉强应付。之后是气温暖和,水草丰美的春季,到叶子变黄还有很多时间,他们一定能赶在那之前回来。
喻莘皱眉,这个方法非常冒险。
且不说入海口还有多远,这一路上肯定会遇到其他部落,还有猛兽毒虫,如果狩猎队全军覆没,那不仅换不来盐,留下的人也多半挨不过今年冬天。
可是盐又是必须的。
台盐氏比有昊氏人多不少,他们总不能去硬抢吧。
再想想,肯定还有其他办法。喻莘提醒自己。
按他们刚才说的,台盐氏的盐是从东面的部落换来的,而东面的部落则从更东面的部落换盐。假设东面入海口有一个以煮海盐为生的部落,自他们起,散落在河两岸的部落们形成了一条以物易物的海盐贸易通道。
有贸易就会有商人。
原始社会有没有可能也有这样一批靠着贸易生存的人?
喻莘对这个世界还是不够了解,想到这里便找不到突破口了,他穿越过来后只接触过有昊氏的人,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对了,喻莘道,台盐氏不是从他们东面那个部落换来的盐?我们可以找他们换啊。
喻莘眉眼舒展,这么简单的方法他怎么没想到,根本不用真的找到这条贸易通道的源头嘛。
朔摇头:不可,那个部落更早信奉神殿,跟他们接触会有危险。
又一条路被堵死,神殿的势力好可怕。
更东面的部落在哪里他们没有情报,擅自过去也很危险,毕竟现在可没有的签证、通关文牒之类的东西,一旦发现自家领地有外人入侵,不用问就是打。
说来说去,好像只有去东面入海口一个选择了。
这实在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其他人也都明白,但是没有其他方法,只好像朔讲的,先等兔子生下小兔子,部落里食物充足后再说吧。
当晚散会后,喻莘梦里面也在想这件事,不过没什么结论。
喻莘第一次烧陶失败了,明明烧了大半个晚上,可陶器没烧透,一下子就坏了。第二日去采集的时候喻莘又带人去挖土,回来又做了一遍。
这次他有经验了,用陶土捏出了一口大锅。
等到这批新做的陶器制作成型,晒干,已经又过了两日,朔的狩猎队满载而归。他们在草原的沼泽地旁打到三条小鳄鱼,还捕得一头未成年的犀牛。
剥去厚厚的皮后,小鳄鱼和犀牛的肉意外得很好吃。鳄鱼肉口感有点像鸡肉,犀牛则接近猪肉。
因为收获很多,部落里的肉当天都分到了许多,非常高兴。
喻莘要了一条小鳄鱼的皮,还把池他们队里抓回来的一只大乌龟要走了。他让野和力把乌龟宰了,肉分给他们,自己留下了乌龟壳。
他把洗干净的乌龟壳和鳄鱼皮放回洞里,跟他的鹿韧带、骨针,以及一些碎皮毛一起放在他自己编的方形竹篮里。
都放好后,他叫上次看火的两个采集队队员过来,一起商量这次的陶器该怎么烧。
商定后,他们又多叫了几个人过来,在部落里一处泥地上挖了个圆形的浅坑,里面铺上柴火,又把已经晒干的陶器跟这些柴禾堆在一起,最后让人搬来几根直接用树干辟出来的长木头,在柴禾与陶器堆上架起一个金字塔形的架子。
全都弄好,喻莘拍掉手上的灰:可以了,这样上下都有火,还有坑聚热气,温度应该足够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