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全要银子还是?
沈来秋想了想,麻烦老先生给换七两银子,剩下都给铜钱吧!
铜钱毕竟太重,而且不易藏,还是银子好,家常用的铜钱,三千文够了。
沈黎道:谢谢李伯伯!
李郎中笑呵呵道:你若是还有这样品相的,都可以给我。
沈来秋之所以如此激动,是因为来的路上就听到沈黎说,山里还有许多,假如卖了,该赚多少钱?想想他一年到头都在码头做苦力,还种庄稼,一年才勉强赚个五六两银子,除去开销加上交给公中的,能剩下一两银子就算不错了。如今儿子认出了葛根,一天就把两年的收入赚回来了!儿子是家里最大的福星啊!
和李郎中告辞出了药房,沈来秋觉得自己来城里这么多次,头一次腰板能挺得那么直。
他寻思着,这么赚钱的葛根要是都摘光了,来年没了,倒也可惜,不如留种来年种着试一试,说不准是个稳定的进项。他高兴地这样想着,还不忘将沈黎抱起来狠狠亲了两口!
好小子!爹买肉给你吃!不是馋肉吗?这小儿,这些天蛋吃腻了,馋肉吃,只是家里造宅子,不剩钱,就没给他买。如今有了葛根,还怕没钱没进项?买!鸭子,鸡,猪肉,样样买了许多,统共花了五百文钱,还被商贩送了些鸭苗鸡苗,屠户送了下水和骨头。沈来秋没忘记要买粮食,甚至给余氏买了两朵绢花。枣糕和米糕之类的点心也买了些,沈黎以为自己不喜欢这些甜味的点心,没想到这个身体很少吃糖,如今可以说是非常喜欢这些甜味糕点了。
沈黎看着他爹身上满是补丁的短褂,心里酸软:爹,买些布吧,叫村里做衣服的张裁缝给我们几个做几件贴身的衣服,外面穿的等新房建好了再说。
沈来秋想着余氏身上破破烂烂的里衣,点了点头。这些年,他们夫妻田活,家里的活,外面接的私活,哪一样做少了?可是一年到头,连件好衣裳都没有。可怜黎小子,糖都没吃过几回。有次过年,个个孙子都有糖葫芦吃,就他们黎儿在旁边站着看着其他人吃,口水把领口都淋湿了,他爷奶却当没看见。可能皆是因为他时运不好吧,投身到这家来,也不得爹娘喜欢。他说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感受,他摇了摇头,好歹将自己养大了,没给扔掉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于是架着车去布庄买了三匹布,够做好几套里衣。爹娘那边孝敬一只鸡就行了,左右不年不节的,寻常给一只鸡,已经能被称为孝顺了。
布庄还有卖鞋的,照着余氏的尺码买了两双软底加厚的兔毛布鞋,给自己买了一双长筒且不漏水的靴子,沈黎的鞋子暂时不缺,只是见这个小子稀奇地看着那些兽皮做的鞋子,一时不忍,也买了一双给他,好家伙,他这一双鞋比他们夫妻两个加起来的鞋还要贵上一倍。
买完了这些,驴车也快装不下了。沈来秋没有逗留在这里,他心里还惦记着林子里的葛根,就带着儿子回家去了。
这么多东西,肯定会被村里人看到。可是大家只会联想到先前分家,他手头上有银钱,而不会想到天上掉了馅饼给他。
村口好事的人看着沈来秋满载而归,都议论说:乍一分家,就看出来了来秋不会过日子,他爹娘是分了多少银子给他?他敢这么摆阔?别连上梁的钱都祸祸没了!
有明理人道:左右是人家的钱,我看来秋不是那等没成算的人,他们那房,数来秋最能干了!没道理还像孩子一样胡闹,你们少操人家的闲心吧!
沈来秋也不管别人说什么,叔叔伯伯地喊了一通,也没怎么停下来,很快到了家门口。随便在院子里围了简易栅栏,将小鸡小鸭放进去。又将捆住了双脚的鸡鸭拿下来,放在自家房间窗户底下。余氏吃惊地看着一车的东西,她瞧见了沈来秋给她使眼色,就将一声惊叫咽了下去。不声不响地一样一样往家里搬。值得庆幸的是,今天家里的人都出门去了,因为村中一户人家娶妻,沈大满和老妻去吃酒席,其他人都没有闲在家里,有活的有活,去私塾念书的去私塾念书。
余氏今天难得清闲一次,只要家里没人为难她,哪怕把全家的衣服带去河里洗了她也不觉得累。如今看到沈来秋带了这么多东西回来,骇了一跳,要不是男人老实她知道,还以为是去偷东西去了呢!她忽然想起沈黎说的那什么葛根......老天爷呀,那种树根一样的东西,不是真能卖钱呢吧!那她不休息也要把这好东西搬回来,大房供家里的孩子念书,她也想叫她的黎儿有书念!她是穷苦人家的女儿,没什么见识,可是大房向来是无利不起早,读书若不是啥好事,像黎儿大伯娘这么抠抠索索的人愿意花这么多钱供两个男娃念书?
只是眼下没功夫想这些,她回房里拉着沈来秋的胳膊,小心翼翼问道:那东西卖了得钱了?
沈来秋笑得眼睛都没了:可不是嘛,做梦都没想到这么值钱,你瞧瞧说着就把怀里的银锭拿出来,又将装铜钱的木匣子拿出来。
余氏惊呆了,她从来没有摸过这么完整,这么雪亮的银锭!她偷偷掐了一下自己的胳膊,痛得眼泪都出来了:是真的,这是真的......
沈黎看到娘亲这么没出息的样子,也不愿在心里笑话,他拿过一块糕点,给他娘递过去:娘,你快吃糕点,吃完我们去山上多挖一些葛根,我们还能多赚钱买糖吃哩!
对对对!当家的,我们去把家里的筐子都带着吧,等乡里人都知道了,咱们就赚不到什么银钱了。
沈黎知道葛根这样的东西是藏不住的,过几天山上就会有人去挖,然后葛根的价格说不定会被降下来。若是拿到李郎中对葛根效用的书面介绍,做成广告牌,再将葛根磨成粉,在码头集市找个地方支个摊子改卖葛粉,寻几个托大声宣传葛根的妙用,说不定会被来往的行商看中,买一些带走。葛根粉定价绝对比葛根贵,而且避免了商人们加工的麻烦,卖相也好看不少。再不行,还可以做成桂花葛粉羹,桂花市面上有,如今秋季正是桂花便宜卖的时候,寻找合适的货源就能做,做好了摆在官道驿站允许商贩买卖的集市上,估计一惯奉行穷家富路的人们愿意买上一罐子尝一尝,定价合适,说不定比单纯卖葛粉还赚钱。
之所以现在不说,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独立的空间,厨房是公用的,没有办法施行。沈黎叹了口气,还是要尽快把村里的房子建起来才好啊。
当务之急,便是去山里挖出葛根。沈黎被留在家里看门,沈来秋夫妇则换了身最旧的粗布衣去了山里。
等到了傍晚,务农的人们差不多要回来的时候,沈来秋就已经将自己挖出的葛根卖出去了。他原本打算多挖些出来,攒着,然后一次性卖给药房,想了想这东西终究保密不了多长时间,所以还是将挖出来的这些卖出去了。这次挖的基本上都是两年生的,加上两个成年人挖的葛根比沈黎几天挖的还多,居然直接卖出了二十两加上半贯钱的价格!
沈来秋回来的时候,面色还算正常,余氏整个人都软了,靠沈来秋搀扶着才能勉强站起来。
沈黎想着,这才哪到哪呢?这么点钱,也就够起个大点的房子,买几只鸡鸭,置办冬衣,外加办办宴席,买几亩好点的水田。
幸好村中没有人知道沈黎的这个想法,不然沈黎可能会遭到村人的毒打。那可是二十两银子!一户五口之家,不必节俭,正常花用,都能用三年!眼下沈家村除了自家种地外,收入来源主要靠在码头做苦力,或者去做小商贩。好在朝廷意在休养生息,减轻赋税,不然凭着大房在城里做烧饼,卖包子的营生,怕是不能供着两个孩子读书。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