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来春:对对,等娘老了,我一定会孝顺的。娘这会子还年轻,寻常还用不上我呢!
沈来秋笑了:不,等宝冬要分家了,才是大哥孝顺的时候呢......呵呵。
沈高氏心里一紧,难怪自己一直不喜三儿,心眼太多了,竟然打算撺掇大儿和自己离心,连忙道:那时宝冬都出息了,哪里用得着老大?
沈来春一脸无所谓,他的钱都是在媳妇手上呢,到时候想铲他的钱财,估计也不容易,不宜得罪娘,房契还是在爹名下呢。
沈来秋交了三两银子换清净,当下便走了,懒得听他娘掰扯那些有的没的。左右他也不缺钱了,这些天挖除葛根多多卖钱,起个房子,说不定还能在外面置办一个铺子,在村里收了粮食在铺子里卖,卖不掉家里吃也不亏,粮食也没那么容易坏。
沈黎没将那三两银子放眼里,在他看来,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某种意义上,沈黎就是个很佛很没战斗意识的人,懒得和人计较那么多,而且古代最重要的是名声,为了这点银子坏了外人对他爹的映像不值得。
他爹,就需要人人称颂的名声,这会子,他已经想好了办法,只等一个合适的时候实行。如果在外人看来,他爹沈来秋名声很好,那么任凭祖母祖父说得天花乱坠,别人都会相信大善人沈来秋是不可能做出不敬父母的事的。
良好的舆论,是他们家立足于此的最好保护伞。
作者有话要说:放心,等房子建好了,就没啥好掰扯的了。
第5章
第二天的葛根卖出了三十两银子,就在沈来秋准备继续将山里剩余的葛根卖出去,留一点做种的时候,沈黎拦住了他。
沈来秋也没生气,在他看来,儿子才是他发财的原因,如果儿子现在不想叫他挖这些葛根,他也是可以停下来的。沈黎拿着葛根,看向山下的田地道:爹,我们是不是还要买田,而且好田买不到?
沈来秋道:是啊,前些天我和你三爷爷说话你都听到了?我们家顶多只能买林地,买荒地。好的旱地和水田咱们都买不到,不是钱不够,是县里不给啊,这些田,县里老爷要抬高价格,卖给要买连片田地的地主,像我们这样随便买两块,老父母是不愿意的。
沈黎道:那是爹你没有为族里做贡献,做了贡献,族长爷爷就给你地了,还不用你买。到时候田就被族里一起吃下去,县里价格定得高,我们也能买下来。
沈来秋不是糊涂人:你是说......
爹,把葛根可以卖钱的消息直接给族长吧,咱们家赚钱了,大家也跟着赚钱。我们村赚钱多的话,纳的税钱也多,到时候多到了一定数目,官府叫人服役,我们村就能少出人了。
沈来秋惊讶地望着这个从小就格外安静的儿子,心里想着,难道儿子跟寺庙里的僧人所说的宿慧是一类人?生来就懂得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东西吗?但是他打算连余氏都不说,沈来秋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多聪明,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就好了。
沈来秋想了想,族里人都还算不错,就是他们沈家村穷了些。如今在他们家还穷着的时候,带着村里人一起发家,还更容易被别人记住情分,要是他们三房单独富起来,反而遭人惦记。于是点点头,同意沈黎的意见。
沈黎见父亲同意了,也就不多说什么了。他看到山上的葛根还算多,也就帮着沈来秋收集一些葛根留种,葛根的种法是什么来着?他前世在百度百科还看过葛根的功效以及种植方式,只是如今倒是忘记了。实在不行,就叫父亲先试一试吧,或者请教李郎中,葛根还在,就不愁没有种植方式。
沈来秋果然在这天拜访了族长,说明来意。得知葛根可以卖这么多钱,族长沈昌寿惊喜又难以置信。但是沈来秋是族里的忠厚后生,他嘴里出来的话,十有八九都是真的。
族长立马看了沈来秋带来的葛根,他其实也不太相信这个东西能赚钱,还需要族人试一试。假如真的能种,那林地还有旱地可以多买一些,价格便宜,还能为族人创收。他们沈家村太穷了,若是真的有进项了,于子孙后代都是有莫大好处的。
当然,因为这个村子是沈家人多,所以叫沈家村,其实迁到这里来的外姓人近几年也挺多的,所以具体事宜要和村长商议。好在村长也是沈家族里的人,沟通起来要方便许多。
村长沈丰收道: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去一趟县里,等大家都知道林地可以种葛根,葛根又能卖这么多钱,旱地林地的价格又得涨了,到那时就晚了!
族长还是很迟疑:那要是种不了呢?谁知道葛根咋种?林地不适合耕种,买来了就是糟蹋钱。
沈丰收笑道:不用担心,若是真的不成,那我们就种树,左右买了山头,种的树就是我们的,长出果子也能卖,百年之后,说不定棺材木都有着落哩!这就是机会,错过了这个机会,族里要是想壮大,就不容易了。
沈昌寿听了,点头同意:那钱是族人们凑吗?
沈丰收道:问问村人吧,愿意多出钱,就多买,少出钱,就少买,不出钱,那就不买。文书上一亩旱地六百文,一亩林地才八十文,除非乞丐,不然钱不可能凑不出来。县里不可能不顾及朝廷不准哄抬土地价格的法度,因此一亩旱地至多会以八百文卖出,而林地,本来就没有地主愿意买,价格顶多八十文一亩。水田也买,因为水田价格贵,一亩要一两银子,估计族里会少买一些。
他们村的祖辈,早就开始置办家业。到现在,沈家村一共也就攒了五百亩水田,八百亩旱地,三百亩林地。水田难得,旱地也不多。林地没有什么用,因此算是族里的公产,村人会在里面摘果子,砍柴,收集松毛(就是松针)。如今要是打算买地,那这三百亩就需要重新分配到各家各户,每户也能有两亩林地。
村人每户都派出了代表,签订了契约,沈昌寿一核对,愣住了:村里的有钱人家,还真不少哩!
尤其是沈来秋,居然想买十二亩水田,二十亩旱地,五十亩林地。村里除了村长,就数他买的最多了。这下,沈昌寿反而安稳了。这说明,沈来秋确实是靠着葛根发了一笔钱财的。
沈昌寿不打算干涉自家子孙的计划,他自己也就随便买了二十亩。他年纪大了,买那么多没用。当然了,在林地价格飞涨,葛根成为稳定进项之后,他也后悔当初自己的守成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买地的手续不比卖地,手续不算繁琐。很快,沈家村就买下了附近的山头以及大片的水田和旱地。沈昌寿激动得眼泪都冒出来了,祖宗留下来的家业,在他手里得到了扩大,这是要记在族谱里的大事!
沈来秋大公无私地将葛根能卖钱的消息透露给村人,村长特意对村人着重强调在买地种葛根这件事,沈来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沈来秋建议村人,在自家的山头里发现葛根的话,卖一点就算了,最好留种。村里人不傻,卖出一些发现葛根是真的值钱啊!他们请教了镇子里专门管农事的农官,问这个葛根到底是怎么种的,可惜收获不多。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