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发家实录(穿越)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41)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还有玉米脱粒,这东西就更简单了。可以用竹筒做一个手摇型脱粒机,里面安装上契合玉米颗粒的小齿轮,将玉米放入竹筒中,转动手摇,竹筒的另外一端就能自动剥出玉米粒,但是有时候遇到形状不那么规整的玉米,就需要刀子刮,或者手剥了。

至于能将稻米或者麦子脱壳的打谷机,沈黎也在制作中,不过技术上还有些欠缺,好好的麦粒,全被碾碎了,沈黎有些惭愧,明明在梦中实验过好几次了,可是一到现实中做就是报废机器,沈黎苦中作乐的想,这东西用来磨麦面还算过得去,脱壳是不可能的了。

沈黎决定交给工匠做,原理都解释清楚,只要谁能做出来,他就派谁去京城跟那些工部的人打交道,这件事的好处不沈黎解释,大家都能明白。

这样好的东西做出来,不说当个官了,赏赐也会拿到手软。于是燕回县的工匠们卯足了劲儿去做,虽然进展不大,却也比沈黎自己一个人想来想去好。

玉米收成极好,而玉米剥皮和脱粒的神器也被各个地方的人疯抢。商人们原来以为到了燕回县,不过是进些肥料供冬天种些大棚菜用,没想到还能遇到这般好用的东西。

百姓们与有荣焉,这样的好东西是燕回县的,可见他们燕回县就是殷州最厉害的县城!

而城中的铁匠和木匠们不得不合作起来,而且平日里招收的学徒根本不够用了,他们本想私藏的工艺,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不得不选择放弃隐藏手艺的想法。

一些后生在秋收过去一半的时候,已经开始自己的偷学计划,工匠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自己看不见。

罢了罢了,都是一个县城的,想学就学吧,他们这样靠手艺吃饭的,也难保后代对这些没兴趣。眼看肥料厂越来越好,木匠铁匠赚得钱还没卖肥料的多,学了又能如何?他们本身和那些大工匠不一样,做这些活计只是为了糊口,而不是什么传承。

沈黎对这样的现象乐见其成,本身知识的传承就不该狭隘,以后若是技艺不用敝帚自珍,说不定许多传统工艺就不会失传了。

闻柏鹤那边很快给了消息,说长公主要来燕回县见沈黎一面,届时,他也会陪同公主过来。沈黎从来没有见过公主,话说古代的公主地位这么高的吗,皇帝居然愿意让公主出远门!

或许是长公主的待遇不同于其他公主?

又或者,长公主殿下的到来,就是替皇帝来视察的?

沈黎自己也没有别的想法,对权利无感。试探也好,视察也罢,他来者不拒。

作者有话要说:爱你们,谢谢大家的关心!

这几天更新两千字也是挤着更的,事情有点多,医院病房也很吵闹,手机码字实麻烦了。感谢大家的收藏和订阅。感谢在2020032401:26:10~2020032500:18:0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ztcrie、羽毛蓝蓝、俞夏未满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丢丢、15瓶;乘风而归、emmm10瓶;光冢6瓶;怮夢、美女二分之一、爪子5瓶;以恶作剧3瓶;昕寧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7章

粮食归仓了吗?沈黎问道。

主簿和县尉满面春风道:大人,归仓了。今年的粮税可真多啊,多亏了大人弄出的肥料,我看今年冬天,大家伙不用愁着挨饿了。

沈黎正色道:粮食归仓只是第一步,要记得加强巡逻,不仅要防着贼人,也要防着硕鼠。

主簿道:无碍,属下已经寻两只狸奴,在粮仓住下了,每日只投喂一顿,硕鼠才是它们的正餐。

沈黎点点头,除此之外,水火都要防。粮食要防潮,也要防火。灭火的大水枪我先前给你收好了,到时候出了事情,别说我没有提醒你。

主簿和县尉连连点头,照着指示做事,他们不是傻子都知道该怎么做。

沈黎给每个食禄的官员都发了一本手册,手册详细写了上百条工作条例。

不过沈黎没有要求背诵,只要求熟读。一旦违反条例,清扫公共厕所外加扣除奖金是基本惩罚,更严重的,就是被罢免官职。

这样的条例一出现,许多平日混日子的小官不免怨声载道。

凭什么我们这样的子弟还要做这样的下等事,简直是折辱我们,而且沈黎此人,居然同意女人和男人一起公事。你是不知道,有些女人心思多得叫人胆寒,我只随便说一句话,她给我顺藤摸瓜揪出我以前做的事,我硬是扫了三天厕所!

另外一个人附和道:是啊,真的太不近人情了。那些条例,根本就是在把我们当成他自己的提线木偶,憋屈得我想辞官了。

那你就辞官吧,我看管理局的那些人,早就巴望着你们赶紧走,他们可是眼馋你们丰厚的奖金和补贴呢!

老子才不走,要走你们先走。你们当官那么多年,谁见过这样不盘剥下属,还处处为下属考虑的好上官?一个人忿忿地插话,他是觉得那些无所事事的人也该受点惩罚,不然还像以前那样,事情都被勤勉有能力的人做了,名声和好处都被关系户揽走好多了,那才叫人寒心!

在燕回县,更多的底层小官是感激沈黎的,哪个地方的底层小官还有什么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餐饮补贴?只有燕回县有。现在只要有望当小吏,而且去不了富庶地方的人,都希望可以去燕回县,毕竟那里啥都可以买到,除去朝廷发的俸禄,还有比俸禄多两倍的各种补贴。

沈黎甚至提出,如果有意愿来燕回做小官吏的人才,且对燕回县做出突出贡献,县城会给宅子,永业田这类的奖励。至于奖励和福利的来源,当然还是燕回县富余的税收中的一小部分。

什么地方的发展不需要人才?现代有些城市,为了吸引人才,还提出给予编制、高工资、优良住房等等优惠条件。沈黎还觉得自己做的只是最基础的,没想到就是这些最基础的,也能吸引不少人才来到燕回。

看着燕回县的风气自下而上慢慢整改好了,沈黎才敢喘口气。

如果他真的背景深厚,那么只需要从县衙整改到各个乡镇的官员,再通过这些人,整改民风,会省下很多时间和力气。但是作为一个无背景,无基础的县令,沈黎首先需要获得群众基础。当农人,商贩,工匠还有底层小吏都因他受利,那么那些属下官员,就不得不听他差遣了。沈黎透过繁忙的县衙,还有喧哗的街道,来到燕回大半年了,才感受到一种有序的秩序在迅速地建立起来。

重阳节这天,闻柏鹤和长公主闻蔚才带领着大批护卫队来到因为肥料变得万众瞩目的燕回县。

已过霜降,天气阴寒,长公主穿得极多,几乎把自己裹成皮球。

而闻柏鹤则是正常衣着,在陛下逐渐放松对当朝唯一的王爷的管控之后,他早就摘掉病弱人设,如今因为武艺超群,学识渊博,被许多士族子弟追捧。他身形挺拔地坐在马上,宽肩窄腰,看着就让人觉得赏心悦目。面对着寒风,他连狐皮披风都没有披上,闻蔚看着他单薄的穿着,就觉得冷。

她羡慕地看着闻柏鹤:柏鹤,你不冷吗?穿得这样少,着凉了怎么办?

闻柏鹤想了想沈黎给他寄的秋裤秋衣(他也不清楚这是什么),还有保暖内衣,这两种神奇的衣服往身上一套,寒风根本钻不进去。

况且,他外边穿的棉服并不算薄,只是他个子高,又比其他人少穿几件不贴身的里衣,才显得穿少了吧。

皇姐,你若是冷,不若到了客舍,买几件燕回县特色的衣裳吧,叫侍女去成衣店即可。那里的衣服既显得轻薄,也不会让人觉得冷。说罢,他也开始有些明白,为何沈黎要做出这样的衣物了。这些紧身的衣服,一开始穿着不大习惯,后来越穿越觉得以后这样的天气里,这些衣物大约就是必备的了。

闻蔚不置可否,行路这么长时间,她都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来错了。路上只能看到骑着马或者骆驼的商队,暮秋时节,连树都是光秃秃的。

沈黎啊沈黎,你可别让我失望才好啊

公主,到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