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不是说好假结婚吗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10)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闻栎说行的。

他又问:阿姨什么时候去了国外?几天前还在京都的呢。

两天前吧,估计又是撺掇我爸去玩了,习惯就好。

程默生口中的老前辈也是住的第一人民医院,凑巧的是,正是姚文澜隔壁那间。

二人去而复返,不知该说什么好。

我妈早打几分钟,也不用再跑这一趟。程默生说。

总归要去买礼品的。闻栎安慰道。

可以让人送过来。程默生依然觉得程母的这个电话不对时机。

程默生敲了敲门,这一层皆是单人病房,空间也比较大,门半开着,闻栎朝着里面望去,屋内已经坐着许多人,床上躺着位老人,侧着头和身边人说着什么。

门口有人拦下二人,询问他们的身份。

病房里的人地位不一般,难保不会有人浑水摸鱼借着探望的名义进来。

程默生报了名字,那人进去又出来,说失礼了,侧身让他们进屋。

床上的老人见程默生进来,让人把床摇高一点,他好看清来探望的人。

严老。有专人来将程默生送的慰问品收起,程默生解释了程母为什么没来,我母亲现在还在国外,买了最近的航班但要等到明天才回,她便让我来先看看你。

这位卧床的老人,护士口中的老艺术家,正是如今歌剧表演的元老级人物,严儒清。

闻栎对歌剧表演不熟悉,也是偶然在网上见过照片,才把脸和名字对应起来。

怪不得这两天进进出出来探望的人这么多。

程默生进来以后,原本待在病房内的其他人就全都出去了,现在只还剩一个助理模样的人守在门边。

闻栎自知插不上话,乖巧沉默地站在一边,无聊地抠着手指望着天花板发着呆,结果谈话的两人没几分钟就把话题引到了他身上。

确实,现在的病房很空旷,严儒清目之所及,不是闻栎就是程默生。那位助理怎么也不可能加入他们的谈话。

这个小伙子看着还有点面熟。严老说。

严老,这是上个世纪的搭讪技巧了。程默生笑他。

看来这位元老级人物不摆什么架子,听着两人对话,闻栎默默地想。

这不是搭讪,真的是觉得熟悉。

是吗,难道我家小栎这样的颜值还能是大众脸?

你瞧瞧你,这就护上了,我还没说什么呢!严老呵呵笑着,朝闻栎招手,默生说你叫闻栎,闻栎,我没记错吧,来,过来坐。他拍拍床边,示意闻栎坐到床边的凳子上来。

闻栎看向程默生,程默生也说:坐吧。

严老似乎很喜欢闻栎,用他的话来讲,一见如故。他甚至想拉着闻栎去唱歌剧。

程默生说这是异想天开。

闻栎歉意地表示自己五音不全,也没艺术细胞。小学有段时间教育改革,把音乐美术也纳入了期末考试,老师让他们一个一个上挑自己擅长的歌唱,然后他把一个班的人都唱睡着了。

他一番话逗得严老哈哈大笑。

聊了有半小时左右,助理来到严老身边说有学生来看他。

严老说让人进来吧。

见严老有学生来,程默生本想就此告别的,结果进来的人他们都认识。

是谢巡。

程默生还记得他是闻栎的高中时同桌,前不久刚租了闻栎店面取了个景。

谢巡见到病房内的人显然也是惊讶的,闻栎?

人际关系就是这么奇妙。

你们认识?严老问。

我们高中时是同学。谢巡说,不过他可厉害多了,不仅年纪比我们小,大学也读得比我们早,我只和他做了三个月同桌,之后再知道他的消息就是他已经被某某大学录取了。显然谢巡和严老的关系不错,让我来猜猜,老师你是不是有想拉闻栎去唱歌剧?可惜,他在艺术鉴赏这一方面真的是很拉胯。

严老说:你这小子才来,我等了你一天,还以为你忘了我这把老骨头了!结果来又不问我身体怎么样,专顾着打趣你同学了,怎么,我就这么不重要?

老师!这话说的重了,哪能啊。谢巡连连讨饶。

另一边。

程默生和闻栎咬耳朵:这就是你那影帝同学?

闻栎:嗯。

程默生:对你很照顾?

闻栎:嗯。

程默生:今年三十一岁?

闻栎:嗯,你

程默生:十多年没联系还这么熟络,你们关系一定很好吧。

闻栎:一般般?

程默生:如果我当时是你同桌,十年没联系会怎样?

闻栎掰着手指数了数:不可能。

嗯?

年纪对不上,你年纪太大了,你上高中的时候,我还在读小学。

程默生:

闻栎不解: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假设?

程默生答:你就把他当作,男人之间莫名的胜负欲吧。

作者有话要说:

闻栎:?

第15章故人(4)

15/

严老是谢巡大学时论文答辩时选择的导师。

谢巡学的是表演系,原本和严老扯不上什么关系,但表演里有戏剧,戏剧里有歌剧,严老被学校重金聘请而来,隶属于表演学院,开创了一门专业课一门选修课,谢巡便是在选修课上认识的严老。

一开始大家听说上课的是位小老头,都不感兴趣,选修课人数寥寥无几,差点开不了班,后来上了专业课的人兴冲冲地在学校表白墙上喊:快去上严儒清小老头的课!入股不亏!!!

大部分以为这些人是在开玩笑,毕竟正儿八经报考歌剧专业的学生很少,但不久后那些选了选修课也在墙上大喊:绝了,真的绝了!

于是不信邪的吃瓜人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蹭了一节课,之后严儒清的课节节爆满,都是来蹭课的人。

任何学科理论化都是枯燥无味的,但严儒清活了这么多年,人生经历经过岁月沉淀,再经由当事人口中讲出又有不一般的风味。

学生们沉浸在他带来的故事中,一节课结束的时候,他会说:我们学艺术的,切忌浮躁。讲好一个故事,带给观众最好的享受,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严老是谢巡的良师,也是他步入这一行的引路人。

*

医生叮嘱严老要好好休息,助理隔半小时就要来提醒一声,三位年轻人不便久留,又闲扯几句便准备离开。

临走前,谢巡问严老怎么会突然住院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