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允回头,对宋皎做了个揖:小殿下。
宋皎问:怎么了?找温知有什么事情?
温允笑着道:没什么事情,就是大伯让大哥今晚回家一趟。
他口中的大伯,其实就是温知的父亲。
先前他反对温知读书,后来还把温知的书都给烧了,温知没了办法,最后闹到谢老当家那里,还是谢老当家做了主,才让温知继续留在凤翔城念书。
这件事情之后,温知也一直住在宋府,和家里算是决裂了。
在宋皎的印象里,温知的父亲确实不太和善,连温知的书都能烧,脾气确实不大好。况且,上次把事情闹到谢爷爷面前,温父在谢爷爷面前失了面子,恐怕心中更加不快。
也是因此,宋皎一直不太放心温知再和他家里人接触。
宋皎看向温知,见他轻轻地点了点头,便对温允道:好,那你回去说,晚上我和温知一起过去。
温允答应了:诶,傍晚下学,我去柳府接你们。
简单说了两句,温允不耽误他们的时间,就离开了。
宋皎握住温知的手:刚刚对不住。
温知朝他笑了一下,回握住他的手:有什么要紧?走吧。
宋皎试探着问了一句:你家里那边。
温知定定道:他们想不通,也得想通。
宋皎弯了弯眼眸:那就好。
两个人一同赶往柳府,忽然又看见前面的商铺前,围了一群人、一堆车马,不知道在做什么。
两个人同时开口。
温知道:我们从另一边走。
宋皎小跑上前:我去看看。
宋皎最爱看热闹。
温知扶额。
宋皎小跑上前,才发现这群人围着的正是楚珩拍卖书卷的双皕楼。
奇怪,他摸着下巴,在人群外围站定,踮着脚朝里面张望。宋皎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一个人猫着腰,从人群中挤出来,一把握住他的手。
宋皎被吓了一跳,那人见他要喊,连忙又捂住他的嘴。
是我。
原来是楚珩。
宋皎眨了眨眼睛,表示自己知道了。
楚珩松开他,宋皎身后的温知也跟上来了。
卯卯,怎么了?
楚珩问:你们两个要去哪里?
宋皎道:去上课。
我跟你们一起去。楚珩说完这话,就继续猫着腰,拽着宋皎的衣袖,用衣袖挡着脸,悄悄地跟着他们,绕开人群。
一直到走过这条街,他才直起腰来,拍了拍衣袖,捋了把头发。
宋皎问他:你怎么了?做生意破产了?被追债吗?
楚珩道:差不多。
那你欠了多少钱?
六千两。楚珩伸出一只手,翘起大拇指和小指,我去年不是和我爹打赌吗?要是我能在去年挣到六千两,我就不用读书。
宋皎问:那你没挣到?
当然没挣到。楚珩看着他,我就指望着宋丞相的书能卖个好价钱,结果书全都给你了,我还倒贴运费。
宋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那现在你爹过来找你了?
是啊,楼要拆掉了,我要回庆国去读书了。
这样啊。宋皎有些失落,可是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一时间我也凑不到六千两,可以跟你爹还价一下吗?
楚珩道:六千两已经是还价之后的结果了。
温知抱着手,走在他们后边,看着这两个执手相顾泪眼的小傻子,十分无奈。
他提醒道:反正是读书,在哪里读都一样吧。
两个泪眼朦胧的人回过头。
温知的嘴角抽了抽:我说,庆国和齐国都有太学,太学后天开课,你留下来读书就可以了。
楚珩恍然大悟:是噢。
路上耽搁了一会儿时间,赶到柳府的时候,他们已经来迟了。
柳先生手拿戒尺,坐在位置上,严阵以待。
宋皎小心翼翼地推门进去,探出脑袋,轻轻喊了一声:柳老师。
柳老师手里的戒尺啪的一声响:你还知道过来?你又把温知带到哪儿去了?
随后楚珩也在宋皎身后探出脑袋,试着喊了一声:柳老师。
柳先生迷惑:这位是
老师。温知直接拉开门,两个趴在门上的人险些没站稳。
温知!
柳先生扶额长叹。
宋皎和温知带了个旁听生过来,说是来待一天就走,柳先生却也十分尽职尽责,问了楚珩一些书上的字句,又问了他策论的事情。
柳先生发现他的底子还不错,可以与宋皎、温知比肩,顿时起了爱才之心,就像教宋皎和温知一样教他。
只是宋皎与楚珩性子都跳脱,凑在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最后柳先生没办法了,喊了一声:温知。
于是温知拖着凳子,走到他们两个中间坐下,把他们给隔开了。
宋皎与楚珩只能隔着温知,遥遥相望。
*
傍晚散学,柳先生对这个新得的苗子,恋恋不舍,以至于把宋皎和温知都忘到了一边。
小楚啊,明天一定要来,明天记得把自己的户籍也带过来,老师帮你去太学登记一下。
楚珩有些犹豫:柳先生,我
宋皎一把拉住他:三爷爷,他知道了,我们先走了。
柳先生故意沉下脸,朝他摆了摆手:你快走。
转过身,楚珩低声问道:你干什么?我今天回去,明天就不一定能来了。
宋皎宽慰他:没事的,你放心。
三个人一同出了柳府的门,温家的温允已经在外面等着,见他们出来,连忙喊了一声:大哥,殿下。
宋皎问楚珩道:我和温知今天要回他家,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
楚珩点头:那当然。
那你爹呢?
让他等着吧,反正我回去了他也是骂我,催我去读书,我懒得回去。
宋皎道:不如让他也来温家?
他楚珩转头看向温知,问了一声,这也可以吗?
温知很快就明白了宋皎的意思。
他们这两位的家长,一位死活不愿意让温知读书,一位死活都要让楚珩读书,反正都到现在这个地步了,不如就把这两位放一块儿,让他们打一架互相说服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