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晚上都给爷爷上香,闲时看看书,写写字。
那只被养得膘肥体壮的波斯猫,没了宋爷爷的投喂,自己仿佛也知道,那个总觉得自己会饿、给自己加餐的和蔼老人家不见了,这阵子饿瘦了许多。
谢老当家没几天就派人过来看看他,给他送点东西。
毕竟他答应了宋爷爷,要好好照顾宋皎的。
可是宋皎分明吃不好也睡不好,给爷爷上香的时候,经常走神,回到房间,面对着书本,也经常走神。
谢沉和他一起住,经常看见他一个人呆呆地流泪。
谢沉只能在他身边坐下,帮他把眼泪擦掉,什么也不说,静静地陪着他。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这天晚上,谢沉又过来看他,又一次看见他抱着小猫,坐在桌子前,对着蜡烛流眼泪。
谢沉坐到他身边,拿出手帕,帮他把眼泪擦掉。
大夫说,你这样一直哭,会把眼睛哭坏的。
宋皎摇摇头:我没有想哭,只是坐着坐着,吃饭看书的时候,忽然想到爷爷不在了,就很难过,眼泪就自己流下来了。
谢沉揽住他的肩膀,搓了搓他的手臂:没事了,没事了,我们总有一天会再见到爷爷的。
嗯。
烛光暖黄,蜡烛烧去半截。
谢沉开了口,打破沉默:我过几天要出征。
宋皎惊讶地抬头看他:这么快,还没一个月
爷爷在你爷爷面前发了誓,要在一年之内打下庆国,给你爷爷报仇。
谢爷爷怎么样?他的头还疼吗?
嗯,总是头疼。
爷爷不会希望他这样为自己报仇的,谢爷爷太绷着了,太过了,会出事的。
你爷爷是不希望,但是我爷爷自己很希望。这是他心里唯一记挂着的事情。谢沉道,我和爹娘都劝过了,可是他待在凤翔城就每天头疼,我想,如果是这样,不如就让他上战场吧,去战场上,他会高兴一点。
可是,谢爷爷这样,肯定会冒进出事,你要看着他。
我知道。
宋皎想了想:我还是去官府做事情吧,你们都在前线,我打起精神,调整一下
不用,你爷爷留下很多可用之人,接下来三五年的事情,他都安排好了。我爷爷也不愿意让你这么快就做事情,他会不高兴的。
好。
宋皎垂下眼睛,谢沉又问:卯卯,你现在是不是还怕黑?
有一点。宋皎低下头,但是想到爷爷跟我说过的话,就感觉没什么了,爷爷一直陪着我。
谢沉抱住他的肩膀,把一颗夜明珠放到他手上:这个给你,你别害怕。
宋皎想了想,低声道:天底下,要是真的有鬼,那就好了。
第96章武将自重【一更】
96
谢老当家再次点兵,起用老将,征战沙场。
出征这天,他披着血迹斑驳的甲胄,骑在高头大马上。
在十数万的士兵面前说话,中气十足。
临行前,他回头,最后再看了一眼凤翔城。
建成才十余年的新城,没有经过什么风霜,看起来还和他刚来时一样。
一转眼,就是十年。
他刚转回头,忽然听见不远处传来马蹄声。
宋皎骑着马,正朝这里赶来,喊了一声谢爷爷。
谢老当家调转马头,缓和了神色:卯卯怎么过来了?谁告诉你了?
宋皎骑着马,在他面前停下:沉哥告诉我的。
谢老当家回头去看,看见谢沉也骑在马上,只是头盔还拿在手上,并不戴上。
谢老当家道:本来没想告诉你的,没想让你担心。
宋皎道:我本来也想假装不知道的,后来想了想,还是过来送一送。
他抿了抿嘴角,从衣袖里拿出一个平安符:这个给爷爷,爷爷一路小心。
好。谢老当家扯开绳子,本来想把它挂在脖子上,但是头盔太大了,套不上去,最后只能把东西收进怀里。
宋皎又骑着马,到了谢沉面前。
不用他说,谢沉就在他面前稍稍低下头,宋皎拿出另一个平安符给他挂上,然后从他手里接过头盔。
谢沉知道他会来。
宋皎帮他把头盔戴正,扶在两边的手悄悄碰了一下他的脸。
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就这样默默看着对方,但是很快又移开目光。
宋皎想了想,最后也只说了一句:一路平安,百战百胜。
谢沉点点头,正经地答应了:好。
谢老当家道:行了,卯卯,走了啊,大概明年今天这个时候就回来了。
好。宋皎朝他们小小地挥了挥手:爷爷拜拜,沉哥拜拜。
数万人的队伍开始行进,宋皎扭头看着,骑着马,走到城门这边。
今日送行,太子带着太子妃,还有文武百官都在。
宋皎下了马,唤了一声:干爹、干娘。
谢夫人拉住他的手,只觉得他瘦了许多:卯卯,要什么时候回去?留下来吃顿饭?
好,谢谢姨姨。
宋皎在人群里,看见自己认识的人。
江凭今年升了凤翔府尹,一身青袍。
温知与楚珩以一甲入仕,如今一同在兰台修书兰台从前是他们读书的地方,他们各奔前程之后,宋丞相就把兰台改做宫廷藏书处。按照规矩,新科进士须得修一年书。
至于柳师兄那个监管不力的羌州城的守备柳致,是柳爷爷的侄子,当时谢老当家说气话,要把他给流放,流放到一半,又把人给喊回来了,最后是贬官。
柳师兄知道陛下如今看柳家不耐烦,立下决断,急流勇退。如今跟着自己爷爷,在太学教书,预备先沉淀两年。
柳爷爷倒是没什么意见,他从前就是做老师的,桃李满天下,过得也舒坦。
如公仪修、如柳眷云,在乱世之中远离风云中心,只要不遇上庆帝那样荒唐的狗昏君,一般都不会下场太惨。
太学也是一身青衣,柳宜站在队伍后面,朝宋皎笑了笑。
宋皎跟着干爹干娘回宫去,陪他们吃了一顿午饭。
谢夫人直说他太瘦了,给他夹了一堆菜,让他多吃点。
谢夫人还想让他搬回来住,提了一嘴,知道宋皎守孝意愿坚决,也就不再提了。
吃过午饭,谢夫人让人把小东宫收拾出来,让宋皎过去午睡。
宋皎躺在熟悉的床上,恍惚之间,仿佛又回到无忧无虑的十二三岁。
几个爷爷就在不远的皇帝寝宫里议事,争执起来,声音能传到小东宫里。谢沉住在对面,在他还没有睡醒的时候,就一把推开门,冲进来吵他,让他起来陪自己玩。
一觉醒来,宋皎放空目光,看着帐子顶,忽然觉得怅然若失,心里仿佛缺了一块什么东西。
系统见他还是这样沉闷,便道:卯卯,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去找朋友吃顿饭?去天然居,好不好?
宋皎缓了好一会儿,坐起来:行,走吧。
这时候太阳还没落山,宋皎穿好衣裳,想了想,直接去了兰台。
兰台翻修扩建过,但是又因为宋丞相的离世,暂时搁置下来,所以只修了半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