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破不开长明宫。
洪福寿禄万万岁反而没有卓远那样放松。
这邪神年轻时当然可称得一声文武双全,但再怎么文,也不是文士的文,再如何武,亦非剑客的武。当年他若成了异人,而今这洪福寿禄万万岁也不会归他当了,对于文士的记载传承,他并不能完全理解,此刻更不会觉得已经安稳。
况且
东皇太一一个或许能用平京拦得下,可朕的鬼域里,还有东君和国殇义士两位九歌,洪福寿禄万万岁不满道,卓卿,勿要放下警惕啊。
确实如此,卓远竟然赞同了,虽说平京是不落城,但所谓不落,乃是过往。三个九歌一起,便是大封也看得住,只守不攻,确实确实应付不了他们。
洪福寿禄万万岁预感不好。
果然,卓远道:好在,这是官家的鬼域。
宫室外,东皇太一久攻不下,似是放弃,振翅带着它浑身光晕,飞走了。
宫室内,卓远道:有这不落城不落宫,加上官家之能,缠住那三位,应当轻轻松松。
话音刚落。
金光透过窗纱。
并非东皇太一去而复返,而是覆盖大地的整面天穹,明亮起来。
骄阳升起到最高处,刺目的白金色里,一艘飘摇旌旗的龙舟若隐若现。
***
我们就到这里。
国殇义士驾驭的马车,停在平京迎薰门外几十里的一座小山上。
便是站在高处,常人也无法看清几十里外平京城内的状况。好在马车前的都不是常人,即使是卢妙英,掏出千里眼,一样不差什么。
没看到公子朝霜,国殇义士先担忧地道,然后才说,也没看到东皇陛下?
东君在。任飞光眯着眼道,龙舟盘旋城上,为何逡巡不落?
卢妙英是先打量山顶上的树木,马车上山时,她已见得山脚山腰枣栗硕果累累,但山顶上多为松林,磷丹效果不似下面表现得那般明显。
不知昨日这些松树是什么品相,没法做对比了。她遗憾想,才抬起千里眼,看向北方城中。
好多人。
她第一句话是这个。
从却月城出发,一路往北方来,路上从一开始的不见人,到人越来越多。
一发现开战,百姓家也不要了,粮食也不收了,都拖家带口往平京赶。所以卢妙英半路时,那没人收粮的忧愁就散去,反而担心起北方百姓化为流民,聚集在平京城后,他们衣食住行,朝廷要如何解决。
她想象中,平京城外人已经很多了。
此刻,平京城外的流民,比她想象中还多。
少女移动千里眼,看向迎薰门。
作为南门的迎薰门大门紧闭,城墙上官兵被坚执锐,眼睛盯着上空盘旋的东君。总而言之,朝廷看起来没有半点出来安抚民心的意思。
东君为何不攻进去?任飞光眼神余光注意着卢妙英,慢了半拍问,以平京以长明宫为中心的鬼域,邪神化身恐怕是深宫中人。甚至,最大的可能就是今上,只要知道化身身份,杀了他,这鬼域不就解除了?
杀了今上在长明剑嘴里好像很简单,住在常人中,而非三秘境的卢妙英扫一眼国殇义士,发现神将听闻这句话后,并为表现出什么诧异来,顿时感觉自己格格不入。
好像进不去。
国殇义士可惜地回答。
说着,东君的龙舟就下降了些许。
只是数丈距离,在几十里外山上三人眼里,龙舟下降只一点点,却像是撞上什么般一顿,僵持片刻,不得已浮起。
卢妙英用千里眼看到,那相撞之处,凭空生出无数银光小字,如飞雪喷出,闪烁着溢散,几个呼吸后,融化在风中。
约莫几百字的银光小字,落到少女眼里,不知为何十分熟悉。
她皱起眉,将这些字打散,重组,填补空缺。
沉默片刻,卢妙英反应过来,惊道:是《平京梦华录》!
什么?
任飞光回头茫然,国殇义士也用眼神表达疑惑。
《平京梦华录》,是太.祖开泰年间,由回龙居士所著的一本回忆录,记载回龙居士年幼时所见前朝末期平京繁华样貌。卢妙英解释道,方才妨害东君落下去的,是这本书其中一篇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平京不落城,这样吗?
她飞快将原理道出,是文士用惯了的谋略,任飞光和国殇义士很快理解了个七七八八。
历代新君由稷下学宫主持,不战而入主长明宫,竟然还有这种含义?任飞光有被惊到,莫非稷下学宫早就准备背弃三秘境的盟约
任少侠,这般手段面对三灾一样好用,倒不必如此揣测。国殇义士道,脸上露出为难神色,可惜,就是此刻难以迅速解决了啊,公子朝霜和东皇太一到底去了哪里?
卢妙英又端起千里眼。
任飞光和国殇义士一直盯着东君的动向,唯有她,在看东君前,还是忍不住先看了城墙下的流民。
只是一眼,卢妙英发现情况有了变化。
官兵们好像在对城墙下的流民们喊着什么?
是在安抚?还是打算让流民们离开?
本来打算看完一眼就去看东君应对的卢妙英视线移不开了,城墙下的流民很明显地骚动起来。
出乎她意料,官兵们朝城墙下丢下成捆的长弓和箭矢。
这是,作甚?
卢妙英呢喃。
然后她眼睁睁看到城墙下骚动扩大,流民们哄抢长弓箭矢,惨叫,鲜血,有小孩消失在人们脚底。
这是作甚?!
卢妙英抬头,想要问国殇义士,有没有什么办法阻止城墙下的动乱。
便在她视线移开的前一刻,她看到一个抢到长弓的壮汉,看打扮像个猎户,不管不顾自己是不是在交叠的人堆中,举起长弓就对天上射出一箭。
猎户是对着东君的龙舟,射出一箭?!
作者有话要说:咳
《平京梦华录》捏他了《东京梦华录》
第83章肆日(十八)
为什么不开城门?
为什么不打开城门?
平京,迎薰门下,流民怒喝着,涌动着,翻滚着。
毕竟,就他们所知,在老人们讲的故事里,改朝换代时,平京会大开城门,庇佑所有前来的百姓。
这是一个王朝破灭前最后的仁慈,当然,也可以说,是迫不得已下,配合天下新主做的政绩。
过往如此,规矩如此,条理如此。也就是说,此刻不打开城门,以迎天下宾客,会动摇平京城的过往,规矩,条理,动摇它作为不落城的基石。
先前卓远担心鬼域中不落城的历史无法起效,也是因为如此。
不落城无法攻打,但必须大开城门,以进行和平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