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公主无处不在(GL)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27)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安阳心中说不上失落还是其他,但此时显然没有时间给她多想,只匆匆一眼扫过之后她便收回了目光。然后她收敛心神,端正了神色,跟着自家皇兄缓缓登上了高台。

登楼点灯,在梁国向来是皇帝的特权,除非皇帝病得起不了身,才会令储君代行。不过皇帝也时常会带人一起点灯,其中最常一起的便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帝后二人一同点灯也是佳话。此外就是地位稳固的储君,皇帝不会让出自己的权力,却会早早的带着继任者在身边教导体会。

安阳作为公主登上这座高台,虽不是绝无仅有,但也绝对称得上是少见了。以至于兄妹俩刚登上高台时,宫墙外看见的百姓都怔了怔,甚至有一瞬间的安静。

京城不比旁处,每年又有皇帝登楼点灯的惯例,所以京城的百姓大多都见过圣颜,甚至也认识陪皇帝一同点灯的皇后。可今岁陪皇帝登楼的女子却不是皇后,那又是谁?难不曾是宫中某位妃嫔?那可就不妙了,若皇帝偏宠美人到慢待妻子,可是昏君之兆。

所幸安阳的身份很快就被传扬了出去,于是宫墙外又恢复了热闹,甚至气氛比之前更热烈陪同登楼的皇后常见,陪同登楼的公主可少见,多新鲜啊。

安阳也是第一次见这般场面,目光不由往宫墙外扫视几眼,可惜城中花灯未点,四处都黑黝黝的,看不真切。

皇帝见状便提醒道:别急,等会儿点灯了,就能看清楚了。

安阳点点头,下方的宫墙上早有官员开口,长篇大论念着些祈福之词。等到祈福词念完,便到了皇帝点灯的时候。皇帝倒也不耽搁,接过火把就点燃了将作监精心制作的龙灯。

从龙头开始,龙口、龙角、龙身。龙尾,渐次燃起了光亮

宫墙外传来了一阵欢呼之声,然后高台上的宫灯随着龙灯依此被点燃,宫墙外早已布置好的花灯也随之点燃。几乎只在瞬息间,原本被夜色笼罩的都城,乍然明亮起来。

安阳再往宫墙外看去,这次看到的便是黑压压一片脑袋,除了前排根本看不清后面的人。可不论宫墙外站着多少人,她还是一眼就发现了之前没找到的熟悉身影。

第42章赠灯

登楼点灯之后的观灯,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尤其对帝王来说,轻易难出宫门,那么在上元这天登高观察民情也是难得一睹脚下的机会。

皇帝站在高楼之上,目光扫过了整个京城,神情间终于变得轻松了许多他看到了,宫墙外来看他点灯的百姓有很多,想来是衣食无忧才有空跑来凑热闹。他也看到了,除了京城主道上那些京兆府置办的花灯灯会,京城的边边角角都有灯火亮起,想也是百姓有余钱才能买得起灯油。

年轻的帝王对今日所见的盛况很是满意,却在扭头时发现自家皇妹正盯着宫墙外一处走神。他也没出声,不动声色的顺着安阳目光看了过去,隐约瞧见了几道熟悉的身影。

上元节皇帝登楼点灯,位高权重的官员大多会被皇帝宣召,在这一日得以入宫,站在高高的宫墙上共享这场盛事。但更多人是没有这个资格的,于是每年上元等候在宫墙外的除了凑热闹的平民百姓外,也会有官员协同家人一起围观。

这是常有的事,皇帝看到那些眼熟的朝臣也不觉得意外,只在目光扫过一道身影时稍微顿了顿。他忽然就想起了晌午时内侍总管与他说的那些话,想了想,便招手唤来个小内侍吩咐了几句。

安阳盯着宫墙外走了会儿神,但她显然还没忘记自己身处何地,因此很快便将目光收了回来。结果一回神正见皇帝吩咐完,小内侍领命而走。她之前走神也没听清皇帝吩咐,于是不免开口问道:皇兄这时候召人来,是要立刻赐宫灯了吗?

皇帝闻言也没回答,目光在手边的花灯上一转,便亲手取下一盏递给了安阳:这是将作监今岁特制的花灯,皇妹看着可还喜欢?

安阳的目光在那精致宫灯上转了一圈儿,自然而然的接了过来,眨眨眼笑得几分狡黠:皇兄今岁这第一盏灯,可是赐给我了。

第一自然是最与众不同的,皇帝从前可没少在这些小事上收买人心。

不过今岁不同,皇帝将这第一盏灯大大方方给了安阳,却又调笑道:自然是你的,谁叫你离得近呢?

安阳闻言也知是皇兄玩笑,半点儿不介意,纤长的手指在宫灯上拨弄了一下:那我可不管。皇兄将第一盏灯赐予了我,便是将最多的福气赐予了我。

皇帝闻此,心下一软,抬手便在安阳的脑袋上轻轻揉了下:朕的皇妹,自然是福气多多。

兄妹俩自来关系亲厚,但宫中礼节繁多,从皇帝懂事起就很少对妹妹做出这般亲昵的举动。安阳乍然被摸了头,也是怔了一下,不知为何反倒又想起了徐沐谁叫长公主身份尊贵,这辈子除了父皇母后和皇兄外,敢摸她脑袋的也只有小将军一人了。

但旋即安阳便收回了心神,抬手捂着脑袋故作不满道:这大庭广众之下的,皇兄你别乱动手。万一把头发给我揉散了,让人瞧见多不好啊,我还要出门见人的。

皇帝见状眼中染上了浓浓笑意,不过安阳说得没错,现在不止是兄妹二人。宫墙上的官员,宫墙外的百姓,可都看着他们呢。年轻的帝王还要维持自己的威严,自然不好同妹妹玩笑打闹,于是收回手又恢复了严肃模样,转头召来宫人吩咐赐灯的事。

赐灯的顺序,宫灯的精致程度,都代表着圣心,半点马虎不得。

安阳拎着自己那盏宫灯,站在一旁静静听着皇帝吩咐宫人,心中却不免生出两分疑惑来皇兄这时候才吩咐人赐灯,那之前他召来内侍,又吩咐了什么呢?

****************************************************************************

高台上冷风呼啸,皇帝点灯观灯也不会耽搁太久。等高台上的宫灯被宫人们一盏盏小心取下,分别送往被赐之人手中,皇帝也觉得时候差不多了。

皇妹,时候差不多了,咱们回去吧。皇帝扭头对安阳说,灯火下可见她脸色略有苍白。

安阳的伤势到底未愈,之前受伤又流了许多血,半个月的时间远远不足以养好。她之所以会陪着皇帝登楼点灯,除了一开始的阴差阳错之外,也是觉得机会难得。不过现在来都来过了,她也不想自讨苦吃,于是扯了扯身上披风,便点点头答应下来。

临下楼前,安阳又往宫墙外瞧了一眼,因为皇帝还未离开的缘故,宫墙外的人倒是还没散。可安阳一眼扫去,却不见了徐沐身影,心里莫名就有点空。

皇妹这是在看什么?今晚皇帝终于还是问出了这么一句。

安阳闻言收回目光,倒不见慌张:没什么。只是难得有机会与皇兄登楼,临走了想再看一下,下回也不知还有没有下回了。

皇帝听罢也没承诺什么,事实上他也不可能年年都带安阳登楼。且不提这样做皇后会不会有怨言,朝中会不会有非议,等安阳成婚之后这本身也不合适。

兄妹俩没再说什么,安阳也不是真留恋这高台风景,说完也就先后下楼去了。

高台之下却比之前登楼时多了不少人,都是刚得了宫灯赏赐的朝臣,早早从宫墙上下来等着谢恩的。这时人人手中都提着盏宫灯,倒将四下照得一派灯火通明。

不过这种事与安阳就没什么关系了,她不关心前朝事,也历来与朝臣没什么联系。说句夸张点的,眼前这些身居高位的大臣们,她恐怕得有一多半不认识,一小半没听过名号。因此在皇帝应付这些朝臣时,她闲极无聊便低头拨弄起手中的宫灯玩。

过了一会儿,皇帝还没与人说完话,安阳却忽然感觉身边有道目光凝视。她不经意回头看了一眼,却见一道身影藏在此刻少有的阴影中,吓了她一跳。

安阳下意识后退一步,结果脚下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当即一个趔趄险些跌倒。

之所以说险些,是因为安阳即将跌倒的那一瞬间有人扶住了她一只温暖的手捂住了她的手腕,同时一条手臂拦在了她的腰间,差一点就将她整个人抱了个满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