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朕的江山又亡了[重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124)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世人最怕岁月催。

当初意气风发撑起混乱的朝局,带着皇帝北上的首辅已经老了。

当年陛下离开乐州时也大醉一场,对我说,我们最后都只是史书上的几行字,我们现在紧抓不放的东西最后都会给别人,是给他人做嫁衣。现在想来,陛下才是我们之中想得最通透的人。孙秉德苍老的声音缓缓响起,你还叫我一声老师,但我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再教给你的了。唯望你也能放下执念,不要执迷不悟。

杜若眼眶有些湿热,十几年了,当年与孙秉德背道而驰后,两人再也没有像今日这样安静地说话,没有暗含深意的讽刺,也没有明争暗斗的交锋,如同从前他还跟着孙秉德求学时一样,孙秉德心平气和地与他说书中典义,谈朝中时政,岁月会带走风发的意气和年轻的容颜,却也带走了尖锐的棱角与锋利的毛刺,让一切重归旧时的平静。

老师好像也二十多年没有回过淮东老家了,现在回去看看也好。杜若偏过头,涩声道,学生有空会去看望老师。

今后你有得忙,来看我这个老头子做什么?孙秉德淡笑道,哪天有机会路过淮东,来找我喝杯茶就行。

好。杜若跟着笑了一下,学生记住了。

孙秉德回头看了一眼内阁的方向,道:芳洲,属于你的时代到了。

宫城外还来了不少朝中官员,都来相送,杜若躬身一礼,目送孙秉德转身离去,背影消失在楼梯拐角的阴影里。

他遥望四方山河,六月似火的朝阳在他身后升起,光芒万丈。

作者有话要说:老孙的结局早就安排好的,没有改,他的行为不能用简单的是非观来衡量吧,可能历史上的很多人物都不能用三言两语来评断,也不能简单地说这是对还是错,政治权谋也许都是这样,谁都有对有错。

明天!最后一章!!!完结!!!明天会早一点更!中午十二点!!!

番外可能要等等,有点卡。

这边会有个晋江币的抽奖,因为是倒v,抽奖条件就80%订阅率吧,然后微博上是q版周边的抽奖(搜双马尾少女扶苏十七岁)

感谢在2021081118:00:04~2021081218:00:0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saya、栗子、就喜欢老的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57章终山遥水阔

又是一年春来,乾清宫外种的桃树今年终于开了花,粉红的桃花结满枝丫,等待有人来赏,然而乾清宫内外却是一派寂静,半晌都不见一个人影。

敞着的殿门里走出来一个内臣,乍看到桃树下一个人影还吓了一跳,定睛一瞧,忙上前来见礼: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谢明庭已是二十多岁的青年,长大后他的脸变瘦也变尖了,小时候的婴儿肥全部褪去,不再是圆得可爱,反而也是清隽挺拔的样貌,只有一双眼睛还又圆又大,添了几分灵动天真,点了个头道:皇叔说今日要回来,我来等着。

陛下应该没这么早。内臣笑着把他引进去,以前每次都得正午才到,有一次还是赶在宫门落钥前才到的。

无妨,今日的奏本我已让人送到乾清宫来了。谢明庭走进殿内,坐在平日自己常坐的侧面桌案前,等内臣把奏本都搬过来后,便开始安静地低头看起来。

皇帝不在宫里,跑得不见人影这种事对宫内宫外的人来说,都已见怪不怪,谢明庭自然也早就习惯了。

自从战事平息,大虞与北疆又正式订下了盟约,不再打仗,转为互通贸易,隆兴年的盛世便正式开始了。

谢如琢励精图治了三年,每日操劳,等到杜若入了阁,朝堂上局势明朗,这时候太子也早已到了年纪,在朝中接触了几年的政事,跟着杜若学了不少本领,他就有意识地让太子接手一些大事,平日许多奏本也转由太子过目。

起初众人都有些震惊,虽然皇帝一直都对太子如父如兄,日日过问功课,起居饮食也俱放在心上,但这终究是帝王家,哪一个帝王对晚辈不是满怀戒备的,既想着要培养后辈,却又怕他们翅膀长硬了。

且太子还不是皇帝的亲子,只是一个侄子而已,这关系似乎就更微妙了,然而看皇帝这架势,却是毫不在意,还大胆放权。

这些年朝臣们也没少上奏请皇帝立后,充盈后宫,绵延后嗣,从前皇帝以山河破碎,故都未还为由推拒还可以理解,后来回了故都,皇帝又悲切地拿南面战事未歇为由说事,直言自己大业未成,没心思成家,大家劝了又劝,皇帝跑去太庙哭着跪了几个时辰,说自己对不起列祖列宗,末了还病倒了,大家也都不敢再说。

拖了又拖,最后连北疆都没仗可打了,众臣深觉这是再没理由推脱了,一个劲儿地上奏请皇帝立后,皇帝都当作没瞧见,理由都不愿找了,逼得狠了就病。

念及皇帝一直以来身体都不太好,常年体弱多病的,这些年大病也有好几场了,再加上皇帝对不娶妻的理由也总是含糊不清,不禁有人猜测是不是皇帝那方面不太行,这才对娶妻如此排斥。若真是如此,那日日请皇帝立后生子还真是有点戳人痛处,不少朝臣都心虚地收手了。

谢如琢听到这种传言的时候直接喷出了一口水来,朝臣们因此不催他娶妻生子了是好事,但因此误会他不行可就过分了,他决定还是得转变一下朝臣们的印象。

于是谢如琢主动让人把风向往另一种角度拐,他平时有事没事就提一嘴自己的皇长兄,也就是谢明庭的生父,说一说自己都不确定到底是不是真有其事的旧年回忆,皇长兄曾送给过他一包点心都能被他说得感人肺腑,让人相信当年皇长兄确实是极好的一个人,给从小缺爱的谢如琢带去了许多温情关爱,以至于经年以后还铭感五内。

因为感恩皇长兄而培养他唯一的孩子接班,为了给侄子扫清障碍,愿意不生孩子,这听上去虽然总感觉怪怪的,但无奈谢如琢演得太真,许多人到了后来都信了大半,这事传到民间,百姓们没这些人这么多心思,广而传之,还都对皇帝的做法十分感动,意外掀起了人人追求家和万事兴的风潮。

谢如琢对此满意至极,而谢明庭都傻乎乎地信了,对皇叔也是愈发孝顺亲近,为了不让皇叔失望,发愤图强,读书更用功了。

后来史官重修实录,谢如琢看了先帝时的实录,又感慨了一番先帝的得与失,更是直言不可耽于声色犬马,曾经坪都就亡于流连后宫,纵情笙歌,他如今励精图治,要扭转大虞的颓势,自然要远离声色,又是为了一心一意培养侄子,又是为了大虞,这听起来更感人了。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