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摄政王总想让朕休产假[穿书]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25)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连隐炼噢了一声:我怎么感觉你对丛不弃很熟悉的样子,他不会是你们系统的间谍吧?还是他跟我一样是

哪有,我了解的人可多了。顺子微微扬起头,神气道,只是丛不弃好用才跟你说。

听他用好用来形容一个人,连隐炼有点想笑,丛不弃又不是物品。

但这件事聂临风说他会查,连隐炼便也不管了。

第二天,这件事却传开了,好像一夜之间京城所有人都知道公伯和新消失了,又好像所有人都亲眼看见了他消失的过程,大街小巷都在传,说是当今圣上根本看不上列人国,又不好赶尽杀绝,所以抓了列人国派来的使者,想逼列人国动兵。

朝中官员也有听说这件事的,朝议时便提了,立刻换来聂临风一记冷眼。

大臣们不傻,自然知道这种无根无据的谣言在京城传开,八成是有人搞鬼,但老百姓不知道。

老百姓就是吃瓜群众,别人说得头头是道,他们便也信了,尤其这事放到龙椅上那位前科累累的皇帝陛下身上,又显得更合理了,毕竟这京城谁不知道的,他们的皇帝就是个沉迷声色的人呢?

连隐炼倒是不怕谣言,反正他身上什么担子没有,多挑几件事也无所谓,但头疼的事还在后头。

就像聂临风说的,列人国根本就是贼心不死,听说了他们王子失踪的事,新王现在非常愤怒地要求大易交还王子,否则就接着打。

他们甚至把这消息透给周边的小国,说是大易抓了他们的王子逼国王出手,这是要找个借口赶尽杀绝呢。

其他国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一听这事就恐慌起来,如果大易的皇帝真的那么残暴,那么现在是列人国,下一个又会是谁?

谁都担心这刀最终会落到自己头上。

有些沉不住气的,已经有点支持列人国的意思了,但大多还是静观其变,想看看易国的应对。

但公伯和新就好像一夜之间从京城人间蒸发了似的,人是在易国地盘失踪的,易国交不出人,只要列人国一口咬定是易国在背后搞鬼,他们解释再多也没用。

于是朝议这两天的风向,从一开始的怎么应对谣言,逐渐吵成该不该打的问题。

打仗到底不是什么好事,尤其对当地的人民来说,这完全就是灾难,所以朝中主和派官员不少,大多认为这件事还是有转圜的余地,没必要动干戈。

主战派又觉得这样太憋屈,大易并不弱,列人国都干明目张胆把锅扣到他们头上了,还跟他们议和,这完全是引狼入室,就该打一顿教训教训。

这事反正两边都占理,连隐炼听他们吵得头都大了,偏偏聂临风这时候又忽然哑巴了,对这件事完全没发表意见的意思,就由着大臣们吵。

在公伯和新失踪的第三天,连隐炼终于没忍住去找了聂临风。

彼时他正在屋里看折子,听说连隐炼找上门来了,也没放下手里的工作,只是冲他点了一下头,又把目光放到工作上去了。

你怎么还这么悠闲。连隐炼刚下朝不久,现在脑子里还是大臣们一句又一句陛下三思。

其实百官以前说的一般都是王爷三思,毕竟那会连隐炼就是个吉祥物,但最近摄政王有点放权的意思,他们也不傻,面子还是给足了,明明是该问聂临风的事,嘴上还是要对着连隐炼喊,喊得连隐炼头都疼了。

聂临风合起手上的折子,又拿过一封看起来,问道:我看起来很闲?

不是闲。连隐炼有点无辜,聂临风现在做的本来可该他做的,他们那么吵,你就没准备发表一下意见?

聂临风抬眼看向连隐炼,你希望我发表什么意见?

连隐炼噎住,嘴张了张,又不知道说什么,他怎么感觉有个套等着他呢?

打,我们现在不占理,就真的遂了愿列人国的愿,不打,又委屈,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连隐炼被噎住了,他是皇帝,现在还是跟摄政王在讨论这事,要真讨论出个什么结果,基本就算一锤定音了,到时候还不知道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想到这他头都大了,压力也很大。

他果然就不是当皇帝的料子。

我也不知道。连隐炼瞬间泄气。

你若有想法,便听你的。聂临风淡淡道,你是皇帝。

我不知道。连隐炼还是摇头,心里那杆秤摇摆不定。

他就受不得委屈,这要换了是自己的事,他肯定就想着打回去了,但一想到那些百姓,又有些不忍心。

列人国这些年跟大易征战不休,苦的都是他们,死的是大易的将士,为了安抚自己的小脾气,上下嘴唇一碰就把这些人推进水深火热里,他做不到。

聂临风拿着折子坐在旁边看,目光却抬起落连隐炼脸上流连,眉眼间笑意渐浓。

连隐炼这性子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以前他随军出征,小东西总会红着眼睛跑去御书房,求先帝不要出兵。

先帝并不算是个温和的人,在位时攻打过很多国家,大易的国土在那段时间扩大了不少,对此朝上的声音跟现在差不多,有觉得好,也有觉得不好的。

聂临风的父亲作为易国的大将军,先帝说打,他便领旨照做,带兵出征是常事。

聂临风作为他的儿子,也是打小就被教导怎么领兵作战,而且秉着看书不如实践的教育方针,从他稍微有点气力开始,每次出征都会带上他。

对于这件事,聂临风倒没觉得有什么,他也的确从中学了很多东西,唯独让他觉得心里不大舒坦的只有他的小皇子。

每次出征前连隐炼就又哭又闹的,皇上哄不好,皇后也哄不好,只有聂临风进宫陪着才好。

每次出征,连隐炼都会这样骗他进宫,盯着他不让他走,但人的精力到底有限,小皇子守上一天,自己就熬不住睡过去了,等再醒时,他的临风哥哥已经不在了。

每次都这样,但他还是每次都要做。

聂临风一想到小皇子睡醒时发现自己不见了,心里就一阵阵地疼,每次回京路上总要买些东西回去,一来哄哄小皇子,二来也是弥补心里的愧疚。

但小皇子怎么会放弃,他知道从聂临风这下手没用,便把目标转向了他父皇。

只要不打仗,聂临风不就不用走了吗?

怀着这种简单的想法,他见了先帝。

第一次自然是惹怒了先帝,为这事还关了他好些天,但连隐炼不止没反省,甚至在放出来后又不依不饶去找了先帝。

只是比起之前硬邦邦地求,他后来学乖了,磕磕巴巴地跟他父皇解释打仗不好,打仗会死很多人,几乎三天两头就要去找。

他思考的角度并不多,大多是从孩子出发,总想自己如果是那些受苦的孩子,失去母亲,失去父亲,失去兄弟姐妹和玩伴,一想到这些,连隐炼就眼睛发红。

起初先帝只当他是舍不得玩伴的玩笑话,但后来看连隐炼很认真,听了几回,竟也听进去了,渐渐的也不再挑起战争。

比起先帝,比起几个已逝的皇子,连隐炼可能真是最不适合当皇帝的人。

他的良善很好,但作为帝王有时最忌心软的,所以聂临风想,既然连隐炼伸不出来爪牙,那不如由自己来。

他可以当连隐炼的利刃,连隐炼的爪牙。

不是跟你说了,我会处理好。聂临风柔声道,你可以把事情交给我。

可是讨论不出个答案,大臣们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