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这话一出,朝堂上不少人脸上露出诧异神色,倒不是说赵普说的这话有什么问题,他们同薛居正、吕端一样,对于赵普竟然驳斥了平晋郡王的提议而感到惊讶。
这可是头一回,赵相这是怎么了?
便是赵匡胤,看向赵普的目光中也露出了些微讶异来。
赵德昭只不过片刻,就已是想通了其中关窍,赵普本就是重权势之人,此前站在自己这边,是因为要联合自己打压赵光义,如今赵光义被贬出京,他这个首相,自是要握住更大的权柄。
况且皇后有孕这个消息,怕是隐瞒不了他,如今的皇后若生下皇子,身份斐然,定能得赵匡胤重视。
赵普怕是有了别的主意。
赵德昭明白,赵普也是在试探自己,若因为此事,自己讨好于他,他定然是能继续支持自己,只不过主动权便在赵普手上。
可自己若没有,赵普身后这帮朝臣,但凡给自己设置些障碍,做起事来束手束脚的,却也麻烦。
赵德昭心中盘算,对于赵普的这话便没有出声,诸臣以为他是没话可说,想着政事堂不批此事,怕要实施便就难了。
赵普更是得意,心想既然赵德昭态度软了下来,他也不好太过,想着散了朝,便要同赵德昭聊一聊,想想此事到底该如何才能办好。
是的,赵普并不是一定要反对此事,但必须得通过自己,而不是同原来一样,赵德昭提个文书写个流程,他们盖了章交给六部去办就好,仿佛政事堂成了傀儡一般。
“官家,臣有话。”
却不想安静的殿中突然响起声音,将朝臣的注意吸引了过去,正在沉思的赵德昭也忍不住回头去看,不想见到的却是沈义伦站了出来,站在殿中说话。
“沈卿有何见解?”
赵德昭这事早同赵匡胤谈过,他自是觉得可行,这才让赵德昭将准备工作先行落实,他却也没想到赵普会出言反对。
政事堂的建议不好不听,赵匡胤便也只好想着有人能出来说服赵普,沈义伦擅于理财,他站了出来,赵匡胤自然求之不得。
沈义伦也没看赵德昭,只朝赵匡胤说道:“臣同王大使今日正在盘点,今年因为契税、楼务店、茶马司,户部收入比从前多了不知多少,光契税收入便是一千六百万贯,楼务店少一些,最近又收留流民,为一百二十万贯,茶马司施行也不过三月,收入已有七十万贯......”
这些数据还在统计,尚没有报给政事堂,固赵普并不清楚,听到这里脸色已是铁青。
他才说福利措施会将户部掏空,不想姓沈的如此没有眼色,直接打了他这一巴掌。
“官家,前日番禺市舶司也转运回一批银子...”沈义伦看了眼手上笏板,上面写着一些数据。
“今年虽还未出海,但仅商户购买凭证、租买海船等收入,就已
请收藏:m.qibaxs10.cc ', '')('有六十万贯,除三十万贯留在番禺市舶司周转,其余已是入京。”
沈义伦并没有再多说什么,但话中的意思谁都能听明白,光这些收入就已经有三十万贯,若再加上之后海上贸易所得,怕是会远远超过契税的收入。
这么多钱,施行救济哪里还会不够,就是再多加几个福利措施,只怕都是够的。
“这么久了,还没有海商出海?”赵匡胤看了一眼赵普,对于这个问题也没再多言,诸人心中有数就成。
赵德昭知道,赵普毕竟是首相,也跟随了赵匡胤多年,不好揪着这个问题不放让他难堪,这才转了话题。
“官家,出海这事学问可就大了,”赵德昭出列,笑着解释道:“冬季吹东北风,船才能顺流出海,到夏秋季节再返航,这也是司天监的建议,待第一批海商返航后,定有海外商户得知消息前来我大宋通商,届时才是市舶司赚钱的时候。”
赵德昭没有去解释北印度洋海区季风环流的问题,这对他们过于复杂了些,只说风向和司天监就足够。
“臣还请苗提举重新编纂了牵星术以供海商航行,以及改进司南,以便在海商迷路时可用指路之用,现已送往番禺市舶司。”赵德昭又道。
赵匡胤闻言满脸笑意,“二郎想得周到,如此,想来明年夏秋便可看到成效。”
“是,官家放心,市舶司定能给朝廷带来效益。”
“既如此...”赵匡胤又看向赵普,笑着道:“则平你看,朝廷眼下倒是能掏出一些银钱来救济百姓之用,此事利国利民,不若就先准备下去。”
赵普原来的借口也没了用处,再想用别的则显得太过针对赵德昭,只好笑着回道:“是臣疏忽,理该同户部先行确认一番,臣是没想到,殿下此前这些决策,竟能给朝廷带来这许多收入,殿下少年英才,臣不及。”
“赵相过谦,是诸臣通力合作,才能有如此结果。”赵德昭忙回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