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邈川的大宋将领是杨业,党项人在意的,却不是杨家,而是同杨家结亲的折家。
党项人原先也不姓李,而是拓跋,折家也不是传统的汉族大家,他们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的鲜卑人,后来与党项族融合,成为党项部落的一支。
算起来,他们同出一族,但却并不友好,反而是彼此仇恨,甚至刀剑相向。
还在隋唐时,党项人最初依附于西北的吐谷浑,经常于吐谷浑一起扰乱唐朝边境,贞观时,唐朝击败吐谷浑后,党项人因此失去了可以联合抗衡唐朝的盟友。
此时,唐朝最大的对手出现了,便是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党项从此夹在唐朝和吐蕃的夹缝之间。
大唐和吐蕃的战局慢慢塑造着西北地区的政局,同时,也使得西北各民族为了躲避战乱而开始迁徙。
党项人也是如此,他们中的一部分坚持留在故地,最终被同化成吐蕃人,另一部分则东迁到陇右,内附大唐。
安史之乱后,内附的党项人成为唐朝的祸患,唐朝继续组织这部分人东迁,这部分东迁的党项人分成了两支,一支便以拓跋氏为主的党项人,他们迁居到了夏州。
另一只便是以折氏为主,他们迁居到了陕西和内蒙古的交界地,这块区域沿着黄河形成五座军镇,被称为“缘河五镇”,之后,晋王李克用将缘河五镇改为“府谷镇”,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则将府谷镇升为府州。
折家一直生活在这块区域,也被称为“府州折家”。
唐末乱世,折家虽然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区域势力,但却也并没有强大到可以同李克用、朱温等势力去逐鹿中原,因此就近依附晋王李克用,他们的任务便是防御北边的契丹人,在与契丹人的战役中逐渐和契丹人结了仇。
后晋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进一步激化了他们对契丹的仇恨。
郭威建立后周,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为了与后周抗衡,北汉投靠契丹,在如此局势下,折家不得不做出选择。
若按距离来看,折家投靠北汉是最有利的选择,可出于对契丹的仇恨,折家毅然决然归附北周,在显德元年时,周世宗柴荣深感折家的重要、府州的重要,决定重新设置永安军,以折德扆为节度使。
这个任命引起了夏州党项人首领李彝兴的不满,他为定难军节度使,控制着夏州、银州、绥州等地,北汉太原隔绝了府州通往中原的道路,因此定难军控制的地盘就成为府州前往中原的唯一路线。
李彝兴禁止府州折家的使者通过这里前往中原。
二者之间的矛盾,引起了北周朝廷的争议,一部分朝臣认为,相比于边防重镇夏州而言,府州偏小,应该放弃府州,安抚李彝兴。
可周世宗却不如此认为,他觉得府州折家一贯忠诚,且与北
请收藏:m.qibaxs10.cc ', '')('周联合起来,可以形成对北汉的夹击,因此下诏斥责李彝兴。
彼时李彝兴羽翼未丰,迫于北周压力,只好允许府州折家通过夏州前往中原。
但二者的矛盾,却未从根本上解决。
大宋建立后,折家遂即归附宋朝,而折德扆的女婿杨业也成为了大宋将领,这于他们更是天大的好消息,他们折家在朝中,也算有个能说的上话的人了。
当然,赵德昭并不知情,赵匡胤在点将时也并未想到这一出,就算想到了,怕也不会改变主意。
他派出的是杨业,又不是折家的人,折家的女儿嫁给了杨家,不就是杨家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