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鹰坠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9章 暗夜潜行,永不止息(2)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登车时间到了,斯奎格里亚抓起手枪和CAR-15步枪。他给这支步枪装配了一支M-203榴弹发射器。他有意等到最后才登上了卡车。他觉得,平板车斗里最安全的地方应该是车尾备胎和排气管附近,当然,如果真的有什么安全位置的话。他蹲在那两样东西的后面。或许那能够挡住一些东西。沙袋是肯定不行的。

车队离开基地前,专业军士克里斯特·施莱夫冲回机库,把斯奎格里亚刚刚堆好的武器翻了个底朝天,从中挑出了多米尼克·皮拉的M-60机枪和弹药。那挺枪和子弹上仍然沾着皮拉的鲜血和脑浆。施莱夫丢掉自己的武器,端着皮拉的枪登上了“悍马”。

“他没来得及用它干掉一个敌人,”施莱夫对着和他一样第三次返回城中战场的专业军士布拉德·托马斯解释道,“我要替他完成这件事。”

晚上九点三十分,救援部队离开机场,向北开赴新港,与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部队会合。这支近五百人的队伍由没有负伤的大部分游骑兵、所有三角洲队员、“海豹”特种部队队员、空军战斗引导员以及第十山地师的两个连混编而成。在新港等待着他们的,是马来西亚的德制“秃鹰”装甲运兵车,整个钢铁车身都被漆成了雪白色,驾驶员的位置在车前部,后部有一个舷窗可供枪手射击。每辆车大约可以运送六人。巴基斯坦部队的坦克是美制的M-48。当浩浩荡荡的卡车和“悍马”车队抵达时,装甲车队已经列好队随时准备出发了。但接下来,协调指挥这支五花八门的车队——戴维中校称之为“赶鸭子”——将很可能会耗费更多的时间。

他立即投入了工作。他将地图摊开在“悍马”车的引擎盖上,让几个士兵在旁举着手电筒照明,当场开始制订计划。让戴维松了一口气的是,大部分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军官都能讲英语。几乎没出现什么争执和讨论。起初,马来西亚军官不愿意把他们的步兵从装甲车里撤出来,但当戴维同意在每辆车上保留一名巴基斯坦驾驶员和机枪手后,他们的态度软化了。考虑到各不同作战单位之间缺少统一的联络频率,戴维下令给每辆车上都配备了美军的无线电设备。随即大家制定出了火力控制程序,敲定了防止友军误伤事件的措施、呼叫信号、行进路线以及许多其他关键问题。

戴维明白时间紧迫,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他知道第一处坠机点附近有战士伤势严重,每一分钟都很重要。但另一方面,这支救援车队的安全同样不容忽视。要是他们把事情搞砸了,没等抵达目的地就被打垮了或是被困住了,那还有谁能去营救他们呢?一两名士兵因为拖得太久而阵亡固然令人悲伤,但援救余下的九十七个

请收藏:m.qibaxs10.cc ', '')('人,以及带领自己这支队伍安全地进入和撤出,才是最最重要的。

对于第一次看到“秃鹰”的游骑兵和第十山地师的士兵来说,这种装甲车就像是装着轮子的棺材。在这种车和堆满沙袋的五吨卡车之间做选择,就像在为自己选择死法:是愿意蹲在平板卡车的后车斗里被子弹打成蜂窝,还是愿意闷在装甲车内,被从枪塔丢进来的或是穿透装甲外壳飞来的榴弹烤焦。一小时后,美军士兵们极不情愿地登上了“秃鹰”。这种车的两侧只有几个小瞭望孔,大多数人进去后都是两眼一抹黑。再想到驾驶的还是马来西亚人,就更让他们心里没底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行动仍无任何进展,这让游骑兵们越来越焦躁不安。在他们看来,这种缓慢的挪动大大迟滞了行动的进程。这些不懂变通的常规部队并未完全意识到局势的紧迫。从后部远远望去,前面的人和车似乎一点动静也没有。第十山地师的一些家伙甚至在车后斗里打起了盹。睡觉?!游骑兵中士罗利·卡什几乎无法克制胸中的怒火了。他的弟兄们正在城里拼死抵抗,而这些人竟然在蒙头大睡?******到底为什么还不走?在跟随“炊事车队”前往援救杜兰特和机组成员未果后,他刚刚勉强让自己平静下来。假如今日战死,那就壮烈好了。此刻,在他心中,忠诚于战友的力量远比苟且偷生的欲望要强烈得多。他已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了。他身上穿着防弹衣,如果中弹,极有可能是在手臂或双腿上,医务兵到时会照顾他。一定很疼,不过以前又不是没受过伤。要是头部中弹,那当场就死了。不会有任何痛苦。生命就此终结。也就那么回事。一切都结束了。朋友会帮他照顾家人的。如果死了,那就是命中注定的。

前方传来了史密斯在等待救援期间由于失血过多而阵亡的消息。卡什再也坐不住了。他找到一名第十山地师的军官,将愤怒和急躁一股脑全部发泄到了他身上。他高声嚷道,要不是被这支部队拖了后腿,他们早就轻松抵达目的地了。

“嘿!我们可没拖你们后腿,”军官反驳道,“我们和你们一样在待命。你得对上头有点信心。”

“在这儿耗得太久了,”卡什说,他的音量因为愤怒而越来越高,“城里的战友们正一个接一个地死去!马上出发!”

卡什的排长走过来,让他镇定下来。

“看吧,谁都想赶快出发。”

晚上十一点左右,戴维终于满意地“赶着鸭群上架”了。他将这次成功的组织工作看作是自己一生中主要的成就之一。巴基斯坦坦克将引领整支车队开进市区。紧随其后的每个排都有四辆装甲运兵车,其中穿插着数辆卡车和“悍马”。快速反应部队的“眼镜蛇

请收藏:m.qibaxs10.cc ', '')('”武装直升机负责提供空中支援。整支队伍将首先开赴民族大街上的一处集结点,之后分成两股,一半向南赶赴杜兰特的“超级64”的坠机地点,另一半则向北推进,直奔沃尔科特的“超级61”的坠机点,大部分特遣部队就困在那里。通讯网络已经架设完毕,联络官们也分散到了整支车队中……一切就绪。

这时,一名巴基斯坦军官跑了来,说他的上司不同意让坦克做先锋。于是问题随之而来。在前方的道路上,到处都布满了路障(有壕沟、报废的汽车和卡车外壳、石碓、燃烧的轮胎和废墟等),他们必须要用坦克开路。不过,既然脚下这里是巴基斯坦军队的大本营,而前进的路线又是他们提议的,美国人最终只好妥协。结果是,坦克车辆将负责引导车队行至K-4环岛,然后再退到车队中前部。

没多久,新问题又冒出来了。显然,一支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的部队注定会遭遇重重阻力。在向他们的长官通报后,这次是马来西亚人,声称上头命令装甲车只能在主路上行驶,其理由同加里森先前所判断的一样——摩加迪沙地况不适合装甲车作战。驾驶坦克和装甲车穿梭于这座城市相互交织的窄道和小巷之中是相当困难的。缓慢移动的车辆在街上将十分脆弱。敌人随时随地可能摸到车前,从房顶或树上往下丢手榴弹,甚至在近距离发射穿甲子弹。

戴维又下了车,与各国军官们进行协商。他对迈耶罗维兹上尉说:“看,德鲁,他们就这德行。你们连来打头阵。”

巴基斯坦人同意将车队最远带至K-4环岛,再往前就是艾迪德的地盘了。到那儿后,乘坐“秃鹰”的迈耶罗维兹上尉的连队届时将换做先锋,继续引领车队前进。

此时已是夜间十一点二十三分了。

听见车队巨大的炮火声越来越近,斯蒂尔上尉明白,这个夜晚最危险的时刻到了。月亮高悬在夜空,第一坠机点周围的射击几乎彻底停止。只是偶尔还爆出一两声枪响。空气中的烟雾和火药味已经散去。只剩下索马里特有的麝香味,淡淡的沙尘味,以及水壶里碘酒药丸挥发的余味。街上不时仍有索马里人莫名其妙地闲逛进他们建起的防线。三角洲队员一般会放任其走进交叉火力带,然后再一枪把他们撂倒。每隔一会儿,几架“小鸟”直升机就会“轰隆隆”地俯冲飞来扫射。而眼下,斯蒂尔关注的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随救援车队的开近而不断增强的雷鸣般的枪炮声。此刻,在如此猛烈的炮火轰击下,在如此黑暗混乱的城市里,两支精神高度紧张的部队正准备会合。对于这群如困兽犹斗的战士们来说,也许最大的威胁反而来自前来救援的友军。

——“罗密欧64(哈瑞尔)

请收藏:m.qibaxs10.cc ', '')(',这里是朱丽叶64(斯蒂尔)。我们不会被友军误伤吧?怎么和对方联系?”

——“用夜间红外频闪器标示出位置,他们会找你们的。如果还不放心,就用红色沙漠闪光灯发信号。”

街那头,米勒上尉也有自己的顾虑。

——“明白,援军有马来西亚人和什么人?完毕。”

——“马来西亚人和美国人。还有游骑兵,完毕。”

米勒满怀希望地补了一句:

——“收到,每辆车上都有夜视镜吧?能看见红外频闪的光吧?完毕。”

——“他们是这么说的,完毕。”

几分钟后,指挥直升机再次向米勒保证。

——“他们出发了。领头的车上有夜视仪,能认出你们的红外频闪光,完毕。”

米勒另外还得知,包括詹姆斯·尼克松少校、马特·瑞尔森和查克·埃斯文在内的几名三角洲队员也在援救队伍里,正在引领车队前进,这让他本人和其他几个小队长大大松了口气。

救援车队是从南面开来的。根据声音判断,他们和游骑兵以及三角洲队员下午所走的路线是同一条,也就是正从奥林匹克饭店向东推进。这意味着首先和他们会合的将是斯蒂尔。从车队稳健的前进声中能够听得出,他们在朝途经的一切射击。现在已是凌晨一点五十了。没有夜视镜,也没人能看到远处的战况。他们只能窝在原地等着,祈祷车队开到这条街中央时,不会再胡乱扫射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