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五百二十六章 烂摊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徽州知州唐良懿已是得知朝廷要派人来查京债一事,这几日很是焦头烂额,说实话,他压根不知道手底下出了这么大的事,也不知道竟然有小商人会跑去北京告御状,这胆子可真够大的。

可要是没了活路,这就不稀奇了。

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才能让这姓陈的商人没了活路?

唐良懿找来县令询问具体情况,不想一问之下却是发现了大问题,不止姓陈的商人,还有不少借了京债的商人、百姓都有问题。

“他们压根就没有资格借京债,你们为何要把钱借给他们?”唐良懿心中那个悔啊,当初这政令自南京户部下来,他的确没当回事,找来几个县令碰了个头,将事情吩咐下去就结束了。

后来也翻过文书,见借京债的也有不少,的确是给州府增加了收入,便觉得这政令不错。

可他不知道的是,朝廷的京债利息比民间借贷可要低了不少,许多商人、百姓就想着来占朝廷的便宜。

有些人的确是需要京债周转,过后也能连本带息还清了,不过很多人却是将钱借出来后,转手加利借给没资格借京债的人。

没资格借京债的人一看利息,虽然比朝廷要的多,但还是比民间借贷要少,也就借了。

中间那部分人就赚了个差价,如此一来,有人便眼红,自己没资格怎么办?塞钱给户房办事的人,偷摸在账目上做手脚,让没资格变得有资格,钱不就能借出来了?

请收藏:m.qibaxs10.cc ', '')('

这还是其中一种违反朝廷律例的,另外还有县觉得这是朝廷下的政令,要没人响应,届时每年的官员考核提交上去就不那么好看。

于是,这些官吏就强制下辖商人百姓借贷,也不管他们需不需要这笔京债,反正借出去就算一笔政绩。

能收回本息更好,收不回来,反正不是有抵押么,不会让朝廷亏了就成。

姓陈的就属于这第二种情况,唐良懿查明白了之后只觉得眼前一黑,怎么这事就发生在了他徽州境内呢?

“朝廷的人到了哪儿了?”唐良懿问道。

歙县县令看向身旁主簿,主簿忙答道:“刚过了绩溪,再有两日应该能到歙县码头。”

“两日啊!”唐良懿看向下面六个县令,命令道:“不管你们有什么借口,现在都赶紧把账目给本官做清楚了,如果被朝廷来的御史查到问题,本官可不会保你们!”

本来这事自己便不知道,现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自个儿弄清楚,已经算对得起他们了。

“少说也有一年的账目,两日时间如何够啊!”歙县县令第一个站出来说话,户房堆叠的密密麻麻的账簿他也去看过,别说两日了,就是给他两个月都理不清,改不完啊。

“这本官可不管,你们当初做这等事的时候,怎么没想着来知会本官一声呢?如今可好,钱一个个赚足了,留下这烂摊子要本官替你们收拾吗?本官没有同御史检举揭发你们几个作为,你们就该谢天谢地了!”唐良懿心中火苗蹭蹭蹭往上跳,比起自家儿子成日在外斗鸡走狗,流连烟花柳巷还要让人生气。

“赶紧回去,还愣着干嘛?等我给你们擦屁股吗?”唐良懿见六人还杵在堂中,将手边的镇纸用力拍在桌案上。

“是是是,下官告退!”六个县令见知州发怒,立即躬身离开大堂。

“你们去码头盯着,御史一来,立即通知我本官!”唐良懿怒归怒,可治下出了这么大的问题,他这官帽也差不多能摘了。

为了保住自己仕途,他还得继续替这些县令掩饰着,人来了歙县,能拖几日是几日,好让他们将账目多改一些,就算最后也罚,也不至于罚太重。

六个县令离开知州府后,找了个地方坐着商议起了对策来。

“两日时间,怎么都是不够的,诸位可有什么办法?”歙县县令地位最高,率先开口问道。

“要我说,实在不行就一把火烧了,没了证据,御史还能怎么查?”婺源县令说道。

“烧了?难道咱们六地县衙都走了水?你当朝廷的人吃干饭的?到时候就算查不到证据,也能给咱治个监管不力的罪名!”祁门县县令没好气道。

“那你们说该怎么办?”婺源见自己提的意见被否了,面露不快朝他们问道。

“要我说,还是先按照唐知州的说法去做,能做多少是多少,来不及改的那些,就先找个密室也好,地窖也好的地方藏起来,命账房在内继续改,到时候就说东西多放得乱,慢慢找!朝廷的人也不能说咱们不配合,是不是?”绩溪县令开口道。

这办法还是就一个字—拖,但在没有更好办法的前提下,也就只能先这么办了。

“成吧,我就先走了!”休宁县、祁门县、婺源县、黟县四个县令起身,想着赶紧回去改账簿要紧。

请收藏:m.qibaxs10.cc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