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在众人四处目询寻找奏响长笛之人时,一名白衣女子莲足一蹬从木楼三楼临空飞下,竟不可思议地缓缓落在了高台之上,美丽神秘得当真犹如月宫中的嫦娥仙子。
白衣女子头挽高髻,身穿白色宫装体态娉婷,白色的面纱遮挡住了她的容貌,使她看起来更添几分神秘之色。
此刻她莲步款款,长裙飘飘地落座在高台上的琴案前,纤手一搭琴弦,叮咚悦耳的琴声已是清脆响起,舒缓深沉绵绵不断,优美得犹如九天之上的天籁之音。
秦清,是秦清姑娘!
不知是谁可着嗓子一句,惊得人们纷纷恍然,一阵喝彩之声骤然响起。
那白衣女子正是群芳楼头牌清倌人秦清,她细长的美目微微一扫台下的人群,被白纱遮挡住的嘴角勾出了一个动人的笑意,随着点点琴声如行云流水般奏响,清朗的女声也如玉珠走盘般唱了起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曲方罢,场内之人全都如痴如醉了,深深沉浸在了震撼之中。
这首《水调歌头middot;明月几时有》正是余长宁当日写给秦清的那一首词,先不论秦清的嗓音如何,光是歌曲的意境便是极为难得,将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远、友朋相隔千里的境界氛围唱得是惟妙惟肖,一时间人们心头不由纷纷涌上了一股淡淡的惆怅。
但让人意料不到的是,词曲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却是一句神来的点睛之笔,并没有怨天尤人的哀愁,而是展现出了一股豁达的心境,实在尤为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