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长宁与李治在军士的护持下过得石坊大门,一片殿阁楼台掩映在苍山翠柏之中,黄色殿角下铁马摇动,不知何处传来的钟声悠远深沉,让人听了忍不住心生肃穆之感。
后稷祠门口建有一座重檐歇山式大殿,走进殿门,高大雄伟的四大天王持琵琶、持宝剑、持赤蛇、持宝伞,豹头虎眼、怒目圆睁,相信任何宵小面对天王们虎视眈眈的直视,也会心生恐惧之感。
一路慢行游览,李治兴致勃勃地向余长宁讲述道:姐夫,原本后稷祠在隋末之际已经破败不堪,高祖皇帝敬重农神,故此拨付粮饷重新修建后稷祠,并以此为基,在毗邻后稷祠的空地上还修筑了一片皇家别院,昔日父皇还是秦王之际,也曾在别院中居住了数月。
余长宁笑问道:此地环境清雅,景色怡人,建造别院感受道家天地,倒也正当其所。
说笑间来到通向后稷祠正殿的山门,匾额粒食万年四个大字璀璨夺目。礼部尚书李道宗早就率领一干先行前来的官吏在此等候,眼见李治与余长宁到来,李道宗拱手向李治禀告了前期准备情况,并请李治前去别院休憩。在别院安顿下来稍作歇息后,时间已快亥时,余长宁沉吟了一番,吩咐仆役在别院中备置了酒宴,自己则前去了李道宗住处。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听君一席话
李道宗今日忙碌了一天,正欲沐浴歇息,当看见余长宁前来拜访之时,不由大感意外,连忙问道:不知余祭酒到此,还有什么要事?
余长宁洒然一笑,回答道:王爷前期劳顿,长宁深以为敬,故此在院中备下酒宴,想与王爷酬酢畅饮一番。
若是他人出言相邀,此刻李道宗说不定便要出言推托,然昔日余长宁与他同为使臣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出生入死可是有着过命的交情,加之明日李治将开始沐浴斋戒,也没有什么要事,故此李道宗欣然点头同意道:余祭酒之言正合我意,好,那本官就打扰了。
一桌丰盛的酒宴设在临近崖边的凉亭内,头顶弯月朦胧,四面山风习习,璀璨的河汉镶嵌着密密麻麻的繁星,与山脚下不远处的武功县内晚灯竟是遥相呼应。
李道宗执掌礼部多年,为人虽是有些古板严谨,但对于余长宁,他却特别的欣赏,这份欣赏,并非是欣赏余长宁的人品,实打实的说,其实李道宗并不喜欢余长宁这般整日嬉皮笑脸的人物,也不喜欢他纨绔膏梁的秉性,然而余长宁在大是大非面前所体现出来的用于担当、敢于牺牲,却让李道宗是敬佩不已。
余长宁今日除了邀请李道宗叙旧之外,心里面也有深层次的想法,盖因现在身为晋王府长史,很有必要抓住一切机会替李治拉拢可用的政治人物,李道宗不仅是宗室里面颇具影响力的王爷,更是朝廷名臣、军中名将,如果他能在这场太子之争中支持李治,对于李治必定有非常大的好处。
豪饮三杯,余长宁脸上飘起了一抹淡淡的红色,他再以后生晚辈的身份敬了李道宗一杯,谦虚笑道:长宁初涉官场,虽担任祭酒长史之职,却时常感觉到如履薄冰,惶惶不安,王爷乃国之瑰宝,朝中重臣,为政经验更是炉火纯青,老道之极,所以今日长宁想向王爷你讨教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