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潜伏在Alpha学校的猛O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潜伏在Alpha学校的猛O——卷卷猫(7)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或许是对陆雪生这个beta不抱任何期待,队友对他的提醒都不怎么放在心上。

只有江惟亦不紧不慢地拉开了身旁包裹的拉链,翻看道具。

陆雪生也蹲身,麻利地将自己包裹内的物品翻出来,并归类完毕,他垂眸迅速扫过地上的每一种道具。

仅仅十多秒,那双桃花眼便自信地微眯起来。

简单。陆雪生抬头看向四名队友:怪不得只给我们十五分钟商讨战术,这一关,简直就是送分题。

四名队友唰地齐齐侧眸,看向这位大言不惭的beta。

第9章

一直安静听队友讨论的吴霄,很给面子地露出期待神色:送分题?这分我要怎么拿?

陆雪生抬手指向地上的金属手套与脚套,你们看,这手套和脚套前端都有折痕一样的倒钩,一定和贴墙上那些凹陷着力点契合,只要戴上这两件工具,就能在墙上站稳脚。

队友们立即低头从自己包裹内翻出手套和脚套。

观察片刻,王东来皱眉道:这道具也太潦草了,搞成这种金属球状,带上后把手腕锁扣收紧了,都没法自己取下来,那我们不都成机器猫了?上墙后怎么攻击对手?就靠伸出这双圆手吗?

这就是这项考核的目的。陆雪生解释道:团队,信任,不离不弃。

你是在给咱京甲大学写招生广告吗?江惟亦表示不解。

我是认真的。陆雪生严肃地抬手指向地上那捆麻绳:你们看看那座墙有多高,再看看学校给我们分配的绳子有多长。

吴霄急忙低头解开自己的麻绳,抖开来估算长度。

多长也不管用啊,王东来郁闷地抱怨:那墙上没地方固定绑绳。

陆雪生想引导队友自己想明白,好让队友接下来更加认同他的作战计划。

有地方固定绑绳。夏听鸣已经想明白了,骄傲地侧眼看向其他队友。

江惟亦侧头与她对视,微笑回答:队友就是彼此的固定点。

没错。陆雪生肯定了二人的想法:这绳索单根至少有两米,只要把队友的绑绳一端扣在一起,另一端系在腰上,挂在墙的两侧

就不会掉下去了!王东来兴奋地接话:我就说学校没理由故意难为我们嘛!原来还玩儿了个小花样,让我们挂在墙两边来保持平衡,脑筋急转弯啊!

你小点声!吴霄蹙眉提醒。

哦!王东来捂住嘴:不能让隔壁的对手听到,军事机密,军事机密!

这点小弯弯绕,想必其他组成员很快也会想明白的。陆雪生打破他的幻想,继续说:光是挂在墙的两头,还不够稳妥,铁墙顶端十分光滑,毫无阻力,绳子又不够长,如果其中一边的队友在交战中被对手扯下墙壁,另一边的队友也会被牵连。

夏听鸣皱眉感慨:这是一尸两命啊!

王东来表示疑惑:这词是这么用的吗?

江惟亦竖起大拇指:夏姐文采斐然。

别闹!快听他继续说!吴霄急切地催促:两个人绑一起保持平衡,可我们有五个人,落单的那个怎么办?

陆雪生回答:如果要绑,就五个人绑在一起,四个人带手套脚套加固防御,只留一个人负责攻击和防御。

五个人绑在一起?王东来开动脑筋:像五条腿的蜘蛛那样?一面墙两个人,一面墙三个人?

不。陆雪生回答:两面墙都是两个人,中间那一个人可以翻越墙壁、来去自如,他的体重靠对面两个人支撑,可以不带攀岩手套,作为突击手,不断骚扰敌队成员,也可以防范敌队袭击我们。

噢!王东来一拍手,想明白了:四个人带攀岩工具,紧紧扒住墙壁,方便突击手来去自如地发起攻击,那我们的阵型就牢不可破了呀!

就像挂在墙上的坦克。吴霄惊喜地看向陆雪生:可以啊兄弟!

就这么办!夏听鸣欣喜道:谁来当突击手负责打架?

咳咳。王东来清了清嗓子,眯眼看向小组的种子选手江惟亦:这还用问么?当然是

江惟亦扯起嘴角看向陆雪生:当然是派我们的军师跟他们打。

我吗?陆雪生惊得一双桃花眼都睁圆了,不太有信心,委婉地劝阻:我虽然很厉害,但但但

他跟你开玩笑呢。夏听鸣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陆雪生:你怎么有时聪明,有时傻乎乎的?

陆雪生不说话了,斜眼去看江惟亦。

天才和书呆子,是陆雪生人生中获得频率最高的评价。

以往初次相识的人都会说陆雪生特别傲气,不太好相处。

接触时间长一些之后,大家会说他的才华配得上他的傲气。

但当大家跟他混成熟识的朋友后,又会说他身上有股子天然呆的气质。

这种评价让陆雪生很不满意,他认为自己只是不苟言笑罢了,并不存在书呆子气。

干嘛又用这种眼神看我?面对着陆雪生画圈圈诅咒你的眼神,江惟亦举手投降:军师息怒,这个突击手我来当,打输了任凭军法处置。

时间不多了。陆雪生暂时不跟这头坏alpha计较:我知道如何把绳子打成牢固的死结,都把绳子递给我,你们先穿好防护服,把攀岩工具戴好。

时间到了,各位考生请注意,集合!

远处的考官一声令下,陆雪生跟随队友一起起身冲向起跑点。

没出意外,陆雪生又是最后一个到场。

备战时间已经结束,等各组都在起跑点站定脚步,考官就一声令下,直接开始了考核。

四组考生一起冲了出去。

但速度有快有慢。

陆雪生的小组速度竟然是偏慢的。

并非队友迁就他,而是刚才备战时,陆雪生已经跟队友讲明了切入时机的问题。

他们并不需要第一个冲上墙壁,因为他们上墙后才能抛接绳索,调整高度系在腰上,这都要时间。

如果入场早了,没来得及系好绳子摆出阵型,就可能被后来追上的敌人冲散压制。

宁可后发制人。

毕竟终点非常远,爬墙的难度也很高,最初的先机不占也罢,只要他们这个阵型摆妥了,速度、攻击、防御,都会占领绝对性优势。

所以,五个人都很有默契地放慢脚步,屏息凝神注视着前方几个对手冲向墙壁。

最先飞身上墙的都是第12组的考生,似乎并没有太多战术准备,他们五个人手脚都戴上了有倒钩的攀岩工具,争先恐后地跳上了墙壁,根本顾不上回头查看敌情,手舞足蹈地往终点方向前进。

比他们慢一步跳上墙的是9号小组,他们五个队友分成三人两人,分别攀上墙的两面,而后抛接绳索,与对面的队友绑定,右侧墙壁多出来的一个队友跟两边的队友绑在了一起。

只剩下陆雪生的第11组,和第10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