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楩点了点头,表示认同袁洪的观点,“确实如此,虽然我并不想这么做,但我却在无形中拥有了这样做的能力。岳丈不愧是国公,看待问题就是如此透彻。”
袁洪松开了按住朱楩的手,然后举起自己的酒杯,仰头一饮而尽。接着,他放下酒杯,缓缓说道:“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殿下您支持哪一方,而是在于事成之后,您会变成一个两头为难的人。”
袁洪缓缓地放下手中的酒杯,目光凝视着朱楩,一脸凝重地说道:“做皇帝和做王爷可不是一样的啊。虽然我并没有当过皇帝活着王爷,但我当年可亲眼见过的呀。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你父皇当年与我们这些老家伙可是生死之交,情同手足。但是,大明建国之后,一切都变了,他便是大明的皇帝,而我们则变成了他的臣子。”
袁洪的话语虽然直白,但却十分有分寸。他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继续说道:“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你要助哪一方,而是在于之后,如何能够让君不疑,同时又能让亲不弃。”
袁洪的这番话一针见血,点出了朱楩目前所面临的困境。的确,朱楩在这场朱允炆与朱棣的争斗中,成为了最大的变数。
而这个变数的产生,正是因为朱楩手中掌握着各个藩王的生母。这些藩王自然会因为朱楩的立场而决定自己的倾向,毕竟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母亲受到伤害。
这其中的情况并非他们心甘情愿,而是形势所迫。因此,在事情成功之后,朱楩所支持的那个人并不会成为众兄弟怀疑的对象。相反,朱楩自己却可能会因为此事而在众位兄弟心中的信任度有所下降,甚至可能导致信任的彻底崩塌。
那么,朱楩支持的那个人又将如何面对这位对自己有大恩的亲兄弟呢?袁洪巧妙地用当年朱元璋与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来委婉地提醒他。
毕竟,当年一同打天下的兄弟们,如今又有多少人还能保住开国时所封赏的国公侯爵之位呢?这已经足以说明问题所在了。这并不是要责怪朱元璋,而是因为权力的诱惑往往会给亲情和友情带来不可逆转的变化。
朱楩再次敬了袁洪一杯,“岳丈此言,小婿受教了。您且放心,我自然会拿捏好分寸。”
袁洪拍了拍朱楩的肩膀,转头看向坐在另外一边和袁李氏她们正在闲话的袁巧儿,然后又看了看朱楩:“不是让我放心,你这保证应该说的不是我。”
朱楩会意,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此时随着宫女把最后一道菜上了来,宴席也正式准备开始了,虽然是宴席不过终究是家宴没有那么多的规矩,翁婿两人的话题也就点到为止,没有继续下去,只是朱楩也得到了袁洪的提醒,让他知道今后的路还是要更加小心。
请收藏:m.qibaxs10.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