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窈奴说好,便好。”
原本说到这么大胆的话时,宋引玉心里不是不羞涩的。
可是一看谢临安的反应,她的羞涩顿时就没了。
她看着谢临安一个劲儿地偷笑,像是抓住了他的把柄一样。
谢临安无奈失笑。
回京之时,天色还没黑,谢临安连门都没进立马赶去了宫中。
这一进宫,谢临安到第二天才回到家中。
而一夜过去,皇帝展现了雷霆手段,他连下四道圣旨。
一,将文宛莹被立即收押入大理寺,此案由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共同审理。
二,治定国公失察教女无方之罪,褫夺其定国公封号,降为侯,另赐齐训二字。
三,皇后禁足凤仪宫,收回凤印,无召不得出宫。
四,惠妃大义灭亲为无辜女子,受害之人请命,揭发文宛莹罪行,特封贵妃代掌凤印,管理后宫。
四道圣旨连下,惊得京中众人心惊肉跳。
同时文家姑娘,一时间境况却天差地别。
有人沦为阶下囚,有人失了无上权力,有人却是趁机上位。
这表面看着不过是文宛莹一事牵连文家,但有脑子的都清楚。
这一次是惠妃和皇后的博弈,皇帝和定国公府博弈。
惠妃和皇后失和,乃是人尽皆知的事。
而皇后和惠妃都是定国公的女儿,二人不管是谁赢了,定国公都是赢家,他的外孙会是将来皇帝,更不消说他还手握兵权。
定国公权势过盛,朝政失衡,虽有谢临安牵制他,但抵不过他春风得意。
所以皇帝必然会对付他。
这一次就是个很好的机会,不过皇帝依然是想借机拿回兵权的,但定国公壮士断腕,舍弃女儿自保。
用一个爵位保住了兵权。
定国公变齐训侯,大晋从今往后再无定国公只有齐训侯
齐训侯念着别扭,可警告意味十足。
齐训二字,意在齐家训子,这两样定国公都没有做到,皇帝就直接把两个字顶在他头上让他长记性。
文家因文宛莹之故栽了一个大跟头,唯有惠妃从中得利。
京中私下议论的,说什么的都有。
最多的就是惠妃心狠,白眼狼踩着母家往上爬。
宋引玉听说了许多流言,但思索整件事的结果,她在院子里皱眉想了半天。
只因此时发生的一切事情已经和原书剧情天差地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