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渊敛眸不语。秦放不是初出茅庐的小兵,以前跟着他父亲冲锋陷阵,作战经验丰富。后来与他一起并肩作战了两年,他对于秦放带兵打仗的能力是很欣赏的。而且秦放与他共事时,提及过翻越漯城琅琊山的可能性。他那么有前瞻性的人,不可能毫无防备。
赵长渊若有所思,不再问话,大殿里阒静无声。
穆文的目光却不由自主落在赵长渊的身上。
皇叔这两年行事低调,已经很少参与军中事务。他几乎都快忘了,赵长渊在西夷族中是有“活阎王”称号的,他有多大的本事,自己一清二楚。
穆文帝自以为在慌乱中抓到了一丝头绪,顺着往下捋,想着自己才坐稳皇位几年,怎么就冒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绿林刚起义,边境就不稳,时机撞得过于巧合,赵长渊又对西夷那么熟悉……
他下意识观察赵长渊,却见他面色淡然,屠城的消息没有让他掀起任何波澜,平静的仿佛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穆文帝心重重一跳,脑子里盘旋多年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如果一切不是巧合的话,会不会是……会不会是……这么多年了,皇叔忍了那么多年了……
穆文帝要紧了牙关,死命憋住要质问他的冲动。
皇帝一直没出声,下面的官员频频往上瞄。
一城被屠,西夷是完全不把大宣放在眼里,有点血性的大宣百姓,谁都无法容忍外族这般肆意践踏我朝人民。官员们乍一听完漯城的事情无不气愤无比,他们甚至都做好了皇帝会派兵出征的打算。只是眼下,小皇帝却绷着脸,一句话都不说,这让底下的官员揣测纷纷,然后若有所思的,朝赵长渊投去复杂的一眼。
内忧外患,小皇帝怕是不好选择了。
极度的安静过后,随之响起了交头接耳的说话声。
文臣以李显文为首,他们眼瞧着首辅大人立在前头未置一词,他们止了细谈声,低下头,互相对视了眼,不约而同地垂下目光。
而另一头的武将早就按捺不住,一个个列位而出,主动请缨,陈词激昂,誓要出征,为漯城百姓、为秦将军,以及为所有将士报仇雪恨,好叫西夷蛮族知晓大宣不可欺。
武将愤慨激越,他们却没注意到穆文帝的脸色越来越差。
李显文位于百官之首,两只手揣在袖子里,他撩起眼皮朝上看了皇帝一眼,而后慢慢垂下视线,看着传令将士,神情仿若悲天悯人的庙堂古佛。
穆文帝一眼眼扫过去,跳出来说话的全是摄政王的人,他倏地感到一阵心慌与烦躁,骤然喝道:“够了,不要吵了!”
下面的人猛得闭嘴,像是被人突然掐住了喉咙。
皇帝面色阴沉的可怕,他放在膝盖上的手虚虚握了一下,勉强缓和了脸上的表情:“西夷可恨,朕势必要他们血债血偿,但征战杀伐并不是小事,众爱卿知晓,先皇在世时便因穷兵极武而导致国库空虚。眼下这才几眼,国库尚未充裕,内乱又起,若是边境再出征,军费的筹措不是一笔小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