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漫]开局给魏尔伦戴了顶环保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64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很快,欧洲文豪们如同萝卜被他一个个拔了出来。

美国。

刚写完《艰苦岁月》的萨缪尔·兰亨·克莱门,被麻生秋也以“读者想让作家赚钱”为名义,掉入了边创作边投资的圈套里。

哦对了,这位先生的笔名是马克·吐温。

德国。

一年之内写了《悲剧的诞生》、《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荷马的竞争》的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奋笔疾书,恍若重获新生,他被麻生秋也以相同的原因勾起了求生欲。

尼采,今年二十八岁,巴塞尔大学正教授。

他饱受着身体的苦楚,因为在五六年前被专家诊断为梅毒。

法国。

在诗坛上小有名气,尚未写出代表作的斯特芳·马拉美羞涩地接待了一名慕名前来的读者,他们在白天黑夜谈论诗歌,畅聊音乐,把世间坎坷不平之事化作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

对方关心他的生活,怜悯他的孤儿身份,一时间好像让斯特芳·马拉美找回了家人般的温暖,恍若看到了缪斯降临人间!

斯特芳·马拉美的灵感喷涌爆发,仍然无法挽留对方的离去。

他只能在第二天看见对方留下的纸条,失声痛哭。

随即,他去结交麻生秋也推荐的另外一位诗人——阿蒂尔·兰波。

两人的相遇成为新的历史篇章。

俄罗斯。

《群魔》在俄罗斯著名的文学报纸上连载完结。

麻生秋也对享誉全球的俄罗斯作家发出电报,对遥远的、在两千公里以外的国家的著名文豪发出诚挚的彩虹屁。

一开始,在电报里真名极长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先生无动于衷。

后来,他被外国人的热(金)情(钱)打动了。

麻生秋也以外国编辑的身份对他约稿,提前预付定金,各方面非常好说话,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忘记了上一次被编辑催稿的感觉,享受着花钱的快乐。至于小说草稿?那种东西能拖一天是一天!

紧接着,麻生秋也就聘请了俄罗斯黑帮成员,帮忙上门催稿。

陀思妥耶夫斯基:“??!”

这个社会的黑暗,二点五次元的陀翁体会到了。

小黑屋催稿一条龙服务。

在麻生秋也的“疯狂”催稿之下,炖鸽子出版社收录了一本又一本作品,营业额开始了爆发式增长。为了不辜负作品,每天都有专业的翻译家挑灯夜读,兢兢业业地为神通广大的王秋先生翻译各大文豪的作品,使得这家小出版社在爱尔兰一夜成名。

不管是出名的,不出名的,但凡是能联系上的“在逃人员”……错了,是“在职作家”全部是麻生秋也的重点联络对象。

麻生秋也在国内外为出版社的业务奋斗,与之对应的是奥斯卡·王尔德在学校里收到了一个又一个知名作家或者诗人的作品签名,仿佛足不出户,交友遍天下。同学们仰望他,萧伯纳崇拜他,甚至他的父母都因为看到喜爱的作家签名而欣喜不已。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