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只设的销售网点,没设厂,主要也没那些熟练的工人。京城的造办处里正加紧的培训新工人,下一步就是到各地设厂,挂靠在大清商行名下,就地取材,连运费都省下了,利还能更大。
玻璃就是大清商行专供的第一种商品。
各地商行的负责人都是内务府派出去的,每半年一考核,干不好的滚蛋。
挣的钱当然也归内务府。
内务府的,就是皇上皇后的。以后皇上出巡,木兰秋狝,到处逛的费用,就不用麻烦户部了。
玻璃归了内务府,楚然与吴扎库氏说的新生意,就不是那个。这回是真的胭脂水粉。这不是香皂也勉强能算在这里头嘛,商路打开了。再搭着卖胭脂水粉就是捎带手的事儿。
方子是楚然研究出来的,对外是这么说刚研究出来的。这不是一直看医书嘛,出点儿成果也是理所当然。除了在药膳上,就是打扮上,有成果,别人不会怀疑。其实她那方子当年她在郁水小院住的时候,就不知道做过多少。
随便拿出来两个,也是美容养颜的好东西。
吴扎库氏有经验了,这回说什么也没自己拿主意就干。跟楚然建议,把宗室福晋命妇格格们都带上一起吧。
也行呗。
就叫了一些人,像是履亲王福晋,庄亲王福晋,慎郡王福晋,諴亲王福晋,这几个得用的叔叔辈的福晋,都叫上了。吴扎库氏不用说,是总联络的。还有几个铁帽子王家的福晋,家主与皇上关系亲近的,就叫上呗。还有像是怡亲王福晋这样儿的,也不与皇上多亲近,也不掺和别的事儿,但是地位显贵,又是皇上亲堂兄弟的,把福晋都叫上吧。
乾隆爷别的不多,糟心的叔伯那是真不少,糟心的叔伯又生了一百多个糟心的堂兄弟,一个个的,脑子不好的少,那些个当爹的都那么能折腾,儿子能笨到哪里去。就是不乐意好好的当差。这半年,师父光是调理这些个糟心的叔叔、堂兄弟、堂侄孙们,就没少费劲。能提溜起来的,扒拉着都给提溜到园子里先放身边儿看着,调|教上几个月,看着行的,给安排差事,还熊的,接着在身边带着。把这些直近的都捋顺了,再远一步的,才好处理。要不然,这些个熊玩意儿,正经事儿干不了,拖后腿就能把人拖累死。
时间一长,就有人显出来了。该拉拢的,楚然这边儿都没落下。
福晋们都是香皂的大客户,那香皂的利润,知道的不仔细,隐隐约约的都听说,一年也是百十万两银子的利。太后老显摆儿媳妇孝顺了几十万两银子嘛。想着给太后拿大头的话,利也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