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也已经开工在建了。图纸都是皇上亲自出的。
园子边儿上的校区,房舍都是新材料建的。是砖瓦水泥结构的。砖是红砖,与惯常用的青砖不同,极易烧制。是水泥厂子里的一个瓦工,听了外国商人白话他们的红砖房屋多么多么漂亮,简单的问了问工序,没几天就给做出来了。再用上水泥,建房子比做青砖木头建的,快多了。一间房子,两个人干,一天都能彻出来主体。
新学徒们对这些个红砖瓦房新奇得很。再一看食宿的条件,都觉得进了皇宫似的。
后勤的部分师父没那么些精力管,都是楚然负责的。她也没想着标新立意,就按照大学宿舍的样子安排的。四个人一间,都是架子床,上面住人,下面放个书桌,再一人分个小衣柜,放私人物品的。再没别的东西了。洗漱是在统一的大水房里,门口就是井,用水自己打。吃饭是大食堂,长条的桌子配长条凳子,大锅饭,一天三顿,一半粗粮一半细粮的二合面二米饭。早上馒头配咸菜和汤。中午米饭配两个菜,每三天一次荤食。晚上或是面条或是米饭不定,菜一般就是大锅乱炖,当天有什么菜就做什么,土豆白菜炖萝卜的时候多。不限量,管够。
就这个条件,大部分学员都都做梦似的。开始上课之后,就怕学不好被开除,学得别提多认真了。
他们相当于是半工半读了,一般都是早上学完了理论,下午就去工坊里上手做。互相组成小组,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研究、学习。也不是说非得让他们就学成哪一科。那样的话,真把他们的才能能浪费了。
像是柳石匠那样年纪大经验多的,没在学院待多久,也就是一个月不到,适应一下环境,熟悉熟悉工作流程,也让管事的人看看他的擅长,很快就被分到造办处下面的作坊里正式上工干活挣工钱了。
像是柳条那样年纪小的,就不急,可以慢慢的培养。
这两百多人,也算是因材施教,入学和毕业没有统一的时间,就看各人的基础。
前期的学员慢慢的都开始工作了,后面的学员也陆续的选进来。有基础的越来越少。
那怎么办呢?就开始民像柳条那么大的孩子。招进来,从认字开始教,先学上半年字,再教手艺。老师就是造办处里的工匠,你是王串钱那样儿的,都是老师。六十多个作坊,哪里都缺人。都抢着收学徒弟。还有不断增加的新作坊,更是想方设法的抢人。
忙得那叫热火朝天,人永远都不够似的,再多的人都忙不过来,当然成果也是一天一进步,有人引导着方向,少了许多的出错成本,出成果也很正常。
四月,该种地的时候,皇上有许多活动要办,大部分楚然还都得陪着,像什么亲蚕礼啥的,她还是主角。折腾完那些个虚礼,她才有空亲自动手,把杏花春馆和水木明瑟里的地给种上。杏花春馆还是种菜,就种了黄瓜豆角茄子和辣椒这几种。都是家常她跟师父爱吃的。水木明瑟那边儿建了个巨大的玻璃花房。里面全养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