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旧的行业税收改革之后增加的收入,国库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新增收入,就是海关税。随着大船陆续的下水,海禁解除,调整进出口的关税,这部分的收入也就越来越高。但这一部分的收入,是专款专用,收上来,又全部投入到海防的建设当中。练兵的,造船的,建海防的,开发武器的。处处不都得要钱嘛。除着海禁解除,加上武力强盛,海盗们打不过,也都转型开始上岸做正经商人了,海患都不战而胜,无形当中解决了。剩下的倭寇啥的,直接跟水军衙门的那些军汉说,抢回来的算他们自己的,有船有炮的,那一帮子能打到倭寇本土去。打呗,有劲冲外使就对了。
说一千道一万,一切都不过是利益驱使罢了。
只要能抛出去让人忍不住不得不咬的诱饵,那人,就好治。
难道别的皇帝,官员们就不知道这个道理吗?怎么可能不知道,每一个上位者都知道。只不过更多的人是有心无力罢了。
但是师父有心有力得很。
所以,只要坚持过最初的一段时间,打下基础,就不会那么累了。
师父的辛苦,楚然也知道,却帮不上大忙。
她能做啥?
做饭。
好像别的也没有了。
啊,对。
还有一个,他们俩都舍不得园明园,长春园那边儿的西洋楼才建完海晏堂,后面还有一堆的工程计划,图纸都出了,也有几处开始动工。管园大臣上了几次折子,让把绮春园也并进来,那边是怡亲王府的赐园,如今再养着那么大的园子也是负担。并不并的,是后话。现在已经开工的,停了多可惜。所以还得接着建。她挣的钱,修完园子,真没剩多少。不花国库的钱,能自己修园子,就是她对这个朝廷能做的最大的贡献了。
要加一句,修西洋楼的钱里,大头儿是出海贸易挣的。自家的船才下水没多久,还没到欧洲呢,离挣回来钱还得个三年两载的。挣回来的钱,都是批给那些出海贸易的商人的货挣回来的。
用洋人的钱修西洋楼,也是楚然和师父两个说啥都舍不得停建的原因之一。想想就很爽,不是嘛!心里那口气,多少能出去一些了。要不然,怎么出气?无缘无故去把人家打得稀巴烂吗?也不是不行,但那样的话,因果太大,他俩负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