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老实点儿吧。
小辈儿的,让老辈儿的给跟吓得,就得不爱在京里待。以前无旨不得出京,现在没人管啊。谁爱在京里待着,动不动就要被拎到园子里考,问题皇上也不知道那脑子怎么长的,啥都会,回回能把人烤糊,老伤自尊了,谁乐意去找那个虐去。不给差事我自己出去闯还不行吗?礼亲王不是一直说澳洲那块地又大物产又丰富嘛,我去开矿去,中地去行不行?
都想往外跑。
在那边儿养了许多羊,还中了很多田。把蒙古的羊毛生意挤得不轻。蒙古台吉们急得什么似的,牛羊肉没以前那么挣钱了,咋办?就得往老毛子那边儿使劲,多把他们的原油,木材,煤啥的往回运。那些个东西更值钱。
这多好的,你们在这些个地方竟争,多好。不比打打杀杀的强?
有人想打啊?
那就打呗,那些个军汉不知道多盼着打仗呢,谁还没个虚荣心了,天天被得跟孙子似的,还有那么些个好东西,谁不想让人看看本事。最主要的,像是倭寇那样儿的,他来一回,就去抢他一回,一本万利的买卖,谁不想干呀。还有高句丽的那些不自量力的,来呗,高丽人参高丽珍珠都是好东西,还怪贵的,他们更喜欢没本钱的。
方方面面的原因吧,加起来,造成的结果就是,皇上一离京,朝廷上下都紧张忙乱,身累心更累。皇上回来了,反倒所有人都轻松。
外官们的心情就比较复杂,能干的盼着皇上去,因为皇上看到问题了,只要不是你能力的问题,那训斥一顿一顿之后,还会教你办法,改好了,升迁更快。能力差的,就愁,皇上的眼睛是真毒,有问题想藏是藏不住的,你要想粉饰太平,那惨了,回头保证收拾你,能保住原职都是幸运,要是敢过了贪腐的底线,活路都得断送。
愿意不愿意的,从乾隆三十年开始,皇上每年都会带着皇后和皇子公主们消失一段时间,开始是一两个月,后来嫡皇子们渐渐长大了,前面几个大的皇子也游历回来了。嫡皇子们也开始换着出门到各国游历,回来的换着监国。皇上和皇后带着还小的皇子公主们离宫的时间就越来越长。三个月五个月半年的……
一直到乾隆五十年,最小的十五阿哥都从国外游历回来,成亲能当差了。皇上干脆把皇位禅让给了十阿哥永琛,自己做了太上皇,与皇太后两个人,隐居起来了。一年到头的,也不知道人家在哪里游玩。有人说在十三行见过他们,有人说在老毛子的皇宫里遇到过,还有人说在西边儿见过太上皇与皇太后中葡萄,采棉花。也有人说见过五公主的船停在东海里一个中满了桃花的小岛边,附近的渔民说,那桃花岛上住着两个不会老的神仙,还救过沉船的渔民呢……
偶尔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上,也能见到太上皇和皇太后,确实看着一直像四五十岁的中年,没怎么变老过。也从来不参与政事,哪个大臣跟皇上意见不统一了,想找太上皇说说吧,人家是不听的。有问题自己解决呗。
但是谁想一家独大,过线儿了,那你就能感受到太上皇的影响力了,一巴掌就能拍死你。
退位之后的许多年里,满朝上下很少再听到太上皇与皇太后的消息,连人还在不在都不知道。连皇上禅位给皇子的时候,太上皇都没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