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进行得很快,秋收一结束,就办了订婚宴。没啥可大操大办的,摆了三桌,两个菜,一个小鸡炖粉条,一个白菜炖豆腐,包的角瓜油渣馅的饺了。酒是卢家提供的。老支书是媒人,卢家爹娘加上卢大伯大伯娘,还有舅舅,到楚家来,两家子有商有量的,把婚事就算是订下了。
楚妈很痛快,把能提供的条件先摆出来,让人家再补充。说了,现在一间半的房子,贴着西墙再补一间,单开门儿,既是两家也是一家。不分家,小两口还能有个自己的空间。五十块的彩礼,再给买一块手表,一个缝纫机,自行车也是新的,刚买不久,三转一响,就差一个收音机,不急着用,后年给补上。
这些都是她算计着提的,手表和缝纫机加起来得五百块钱,再加上办婚礼,盖房子,没有一千块钱办不下来,半辈子攒得,也没有那么些,还得借上三百的债,不过他跟楚爸两个还能干,三百不算多,几年就还上了。
卢家人一听这条件,卢爸与卢妈对了个眼色,又跟卢大伯对了下眼色,才说话。人家说了,手表家里给陪送,是早年亲戚从上海带回来的,孩子们都有,不用另外买了。缝纫机以后能挣钱,还是需要的,收音机听不听的无所谓的,以后孩子们自己挣钱,买不买看他们自己。新房的家具,娘家兄弟姐妹多,一人一样的也就凑出来了。
人家这是没加码,反倒少要了不少。
楚然都觉得,卢家人是真挺厚道的,也是真疼闺女,知道要是全要,楚爸楚妈得背债,不要,也是为了闺女以后的日子。
楚妈也不含糊,直说那就不给亲家客气,也不充大头蒜了,那就先不买,以后慢慢来。转天儿过彩礼的时候,就给加了五十一块钱,凑了个百里挑一。
这个冬天,楚家人的心那是火热火热的,心气高得不行。楚然也跟着高兴,一冬天,她做缝纫活儿,攒下了七十块钱,过年一人给做了一双新棉鞋,给楚大哥做了一条新裤子。还割了五十斤猎肉回家,光是猪油就炼了满满一大坛子,留着正月招待未来嫂子用。
钱花出去一半,把楚大哥给心疼得什么似的。但是楚妈一句没说啥,反倒是常在楚大哥面前念叨着,都是她应该做的,花多少都应该。背后和老太太俩人儿,老偷偷表扬楚然,知道远近了。
把楚然给逗得不行,老太太和楚妈偷着给零花钱买糖吃的时候,她也就笑着接,哄着她们开心就行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