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金子也都给你,我们现在没啥用钱的地方,先一块存上吧。”二哥是这么说的。
三哥看着也是那个意思。
四哥家要买房子,得用钱。“那房子一万就能买下来,要不,我们先卖两根金条?买两套房子,我们住一套,给小雨留一套。剩下的存着吧?啥时候用钱了再说?”
真的是太朴实的想法了。
楚然都有点儿替老太太悲哀,你有再多的家财,生的儿子没有好好教导,就这个眼界,自己舍不得用,放在那里,越来越不值钱,既没享受到,财产还只会越来越少,家早早晚晚还不都是败掉……
师父心里也是叹气,“二哥,你那工作,一个月挣那三四十块钱工资,养一家子,过得也紧巴,来省城吧,买上几套房子,租金一个月也不只那么些。你跟二嫂做点小买卖,挣得也不会少,现在外面儿那卖茶叶蛋的,一个月也能挣几十。最主要的,孩子们能在省城上好学校,受更好的教育,将来考学也容易。”
只说让他们进城的话,二哥两口子还不一定动心,他们舍不得那一个月三十二块钱的工作,觉得稳定。但一说孩子上学的事儿,那就不得不想想了。高考恢复之后,谁不奔着孩子能考上大学,都觉得,上了大学就是一步登天。只要为了孩子的,别的都不重要。
二嫂将信将疑,“房子真能租得出去?”
楚然接话,“四嫂,要不咱俩一会儿带着二嫂三嫂出去看看行情吧?嫂子,你们看看就知道了,现在房子好租着呢。特别是铺面,特别好租,现在能办营业执照了,满街都是做买卖租不到房子的。”
师父又说三哥两口子,“家里那地,租给别人种得了。买个大点儿的院子,或者一楼,带着老两口进城住吧。干点啥还不比种地挣得多点儿呢?老人年纪渐大了,省城看病就医各方面都方便些。”
三嫂比较有决断,咬咬牙,“行,那待会儿你们哥们儿卖金子,我跟四弟妹五弟妹去看房子。”对着老三交待,“咱卖一半儿吧,爹娘行动不方便,咱就买个大点儿的一楼,屋里带着厕所,省着他们冬天出门不方便了。给俩孩子一人再买一套房子留着,将来大了,不干啥,娶媳妇找婆家,有房子就好找。再一人给买个铺面,将来就算考不上学,也干不了买卖,靠租金也饿不死他们。咱也再买上两个铺子,一个租,够生活费就行,一个咱看看干点儿啥。老五说的话,我信得过。”
“那也用不了那么多钱吧?”老三算了一下,买多少铺子能用了二十万呢?
“用不了就存银行,两头儿爹娘年纪都大了,有个病啊灾的,临时用钱现卖金子赶趟吗?”
这么说的话,也是。
二嫂跟三嫂是亲姐俩,一看她妹都这么说了,那脑子也没停了动,原来还下不了决心的,也下决心了,就看老二,老二最后拍板的,“那咱也买。你们去看房子吧,五弟妹给把把关。”
“你们一个个说的挺好,就没想想,进城了,能干什么呀?城里可用不着打渔的,种地的。”肖老爹跟着听得着急,这一个个的,是有那么些金子垫底儿了,才这么干脆的。是,坐着吃,三辈子都花不了。那不是也会越花越少吗?更何况是他们这个败法儿。多少能够花的?
他这么一问,就都想自己能干啥,老二能想到的不多,“家里的在食堂打零儿,会做豆腐了。我俩弄个豆腐坊,一天哪怕是卖上两盘豆腐呢,挣上一块钱,也够零花的了。”
二嫂很认同这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