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为啥的,外婆家好玩儿呗。
开始的一个月,楚爹老两口真在京城的宅子里住着了。楚爹当年一起当兵的同僚,也有一些熬到京城的,三十来年了,大小也能熬个官职了。知道他进京,又是这么个身份,不用挂累谁,都乐意找他叙旧。那当兵的在一块儿能干啥,就是吃吃喝喝回忆当年在边关的戎马生涯呗。楚娘可乐意招待了呢,她当初嫁给楚破虏,不就是看重他当过兵是条汉子嘛。宁馨在外婆家常听的就是边关的那些事儿。
光是这些行啊,老两口都不厌烦。
可还有别的呢。皇亲国戚,这个府那个府的,办个宴啥的,都给他人下帖子,不给不行啊,这是宁王正经老丈人。可是呢,去吧,双方都不正在,不去吧,又不太好。还有那些个想巴结上来的,送礼的。烦人得不行。老两口不爱应酬这些,正好趁着庄子上要秋收,直接搬到庄上住去。
庄子上地方大呀。就是农家院,土墙围着老大一个院子,上百间的房子,还有大演武声,晒谷场的。老两口的天地一下子就宽了,可下找到主人翁的感觉了。一住下,吃着农家饭,跟着佃户一块儿下地收粮食,没事儿上山打个猎啥的,浑身上下都得劲儿了,吃得也舒服了,睡着也踏实了。
然后人家就再不乐意回京城了。反正也不远,楚爹的老朋友找过去,更能施展开了,有时间的话,在庄子上住着都成,地方有得是。各府的应酬都不会往城外送信儿了,巴结过去的,直接让门房一挡。完美。
宁馨天天除了跟着外公练武之外,不是跟着外公上山打猎了,就是跟着外婆下地收粮食了,跟佃户家的小子姑娘的,野得跟猴子似的。太后给接宫里就不太待了。然后人家还可会说了,不说不想在宫里待,只说去庄子上给老太后摘果子挖莲篷去。
等楚然和肖玙终于有空带着好几车炭和过冬的物什到庄子上探望的时候,才发现,人家自己给自己安排的可好了,根本就不用他们操心。
炭和柴堆了满满一院子,“炭都是别人送来了,原还说买,这都够用的,不用买了。咱家里都是火炕火墙和地龙,本来也用不着多少炭。柴是山上砍回来的,我看后山上就那么荒着可惜了的。把树都砍了,树根都挖出来了。开春都中上果树。我给老家写信了,开春就给送树中,山楂,核桃和枣,你也能用得着,不比那么荒着强?还能兼着中点儿甘草啥的……”楚爹给闺女和姑爷介绍他的发展计划。
--